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千年以來,柏拉圖的終極三問直擊人心,卻無人給出定論。

多少年輕人,在迷茫、彷徨中苦苦掙紮。因為他們看不清前方的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現實中受挫後,這些年輕人會更茫然、更痛苦。不少人選擇丢掉夢想,得過且過,随波逐流,平庸地度過一生。
“三不朽”指的是立德、立功、立言。它是衡量人生價值的一把尺子,是挽救懵懂少年、迷茫青年,激發人努力上進、奮發有為的萬金良藥。
“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晉國執政者範宣子問叔孫豹:“古時候有人說,有的人死了卻能永久存在下去,永不磨滅,這說的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叔孫豹回答:“一個人的最高層次是樹立德業,第二層次是建立功勳,第三層次是著書立說。隻要實作其中的一項,這個人所建立的功德即使經曆再長的時間也不會被廢棄,這個人雖然死了,卻能永久存在下去,永不磨滅。”
人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換句話說,生死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我們追求的人生意義,就是将我們的生命以某種形式延長,直至永恒。而追求“三不朽”便是我們乘風破浪、直達彼岸的捷徑。
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衆。即自身樹立德業,為社會建立做人的準則或者為國家建立律法,培養人才。如黃帝、堯、舜等。
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功就是為國家、為人類發展建功立業,為衆生謀幸福。如禹,後稷等。
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立言是把人們的思想、經驗、沖突和方略用文字記載其要,傳之于世,供人欣賞、借鑒,給人以啟迪和鞭策。如老子、莊子、孫武、司馬遷等人。
“三不朽”都達到的是聖人,如孔子和王陽明。“三不朽”能立其一,即可萬古流芳、永駐人間。
不懂“三不朽”,人生路難走。一個迷失方向、将自己當做塵世過客的人,一輩子都會渾渾噩噩,醉生夢死,最後諸事不順、一事無成。
隻有追求“三不朽”的人,人生才會有大格局。他不會為蠅頭小利而争得頭破血流,也不會因挫折逆境而郁郁寡歡。因為他志存高遠、心胸開闊,為實作人生價值而自強不息、孜孜不倦。
不想當将軍的人不是好士兵。同樣,不立志做偉人的人不是一個明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