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擺茶”

作者:栖哈丶

又要過年了,總是沉浸于舊時的一些年俗禮節的回憶中。

對于茶水,我們家鄉雖然談不上很多講究,但逢年過節,兒女們操辦婚姻大事,喝茶的禮節就不得不重視了。

吃擺茶是家鄉待客最高的禮遇。定婚結婚都吃擺茶。這是娶媳婦對女方家庭最高的禮遇。我結婚前後家裡就擺過幾回。

那年正月頭,我的老丈人來我們家過門,這叫親家過門,當然要慎之又慎。雖然老嶽父本來就是遠近有名的掌勺師傅,也是過年殺年豬的師傅,差不多每家的飯都吃過,哪一家他都再熟悉不過,但一旦做了我父母的親家,就萬萬不可以像平常那樣說話随便了。

吃“擺茶”

記得那天老丈人來,還有他一個房族的弟兄一塊陪着。老丈人頭纏黑巾,穿一身藍布棉襖,背着手走路很精神。兩個人剛走到我們家旁邊的水溝垱子,我們家負責迎接的就點燃了鞭炮噼噼啪啪炸響了。父母這時候趕緊出來和親家寒暄招呼,哪怕他們才走了一兩裡的路程,那些客氣話也是必須要說的。比如,兩個親家,把你們拖步了,快進屋裡坐吧!

吃“擺茶”

親家進屋後有人倒茶遞煙,然後又是父母拿出來更好的煙來敬上。這樣稍稍消停一會兒,就開始吃擺茶。

所謂吃擺茶,就是擺一桌子糖果點心之類的食物,等客人就坐後,就有人專門倒茶水,一般都是紅糖或白糖沖的。許多年過去了,那些吃食我還記得名字。雞蛋糕、雲片糕、蘭花根、蘭花圈、香粘、雪棗、酥糖……大概也就是這些。那種叫“雪棗”的,表面就像一層雪白的霜一樣,看着個兒如蘿蔔,放到口裡一咬,裡面卻是空的,隻有一些白白的拔絲瓤瓤。糯米做的,味道很不錯。

坐下來吃擺茶,就是慢慢吃點喝點,慢慢聊着講着。三兩根紙煙的工夫,就會有人說,散坐吧。于是撤了杯盤碟子。客人各自安坐再去閑聊。

吃“擺茶”
吃“擺茶”

接着就是酒席。親家過門的酒席,就是八十年代初,在我們那也得擺二十多個菜。如果實在不行,就有重複的菜湊數。比如魚,就有紅燒全魚,炸魚、凍魚、總之,一張大方桌滿滿的都是菜品。

我的嶽父不喝酒,那年的酒席沒坐多久。聽說有些親家過門可以白天喝到晚上,晚上喝到天亮。這樣的氣氛也真是太濃了。

吃擺茶的習俗,在我的家鄉這些年已經很少見了。這些逐漸消失的習俗,總是有些讓人難以忘懷,不是那些吃的喝的,而是那這看似繁瑣的禮節,這些禮節展現的是民風的淳樸,人情的溫暖。慢慢的節奏裡,融入的都是親善與和美。

吃“擺茶”
吃“擺茶”
吃“擺茶”
吃“擺茶”
吃“擺茶”
吃“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