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增長放緩、焦慮蔓延的文娛産業,2022年如何破圈?

作者:讀娛
增長放緩、焦慮蔓延的文娛産業,2022年如何破圈?

文 | 趙二把刀

“凜冬已至”,影視行業喊了很多年的“狼來了”,在2021年蔓延至整個文娛産業。

在曆經疫情、監管等諸多不利消息的沖擊之下,對于文娛産業而言,無論是長短視訊、網文、動漫,還是視訊直播等賽道,2021年的日子都過得并不“舒坦”,整個行業似乎都患上嚴重的“焦慮症”。

讀娛君認為,文娛産業的焦慮問題,主要有三大症狀:增長恐慌,使用者品質憂慮,以及商業化提升難。對于各賽道的玩家們而言,隻有尋找到解決三大症狀的處方,才有可能從粗放的野蠻生長階段,進入到深度發展的精耕細作時代,迎來細水長流的時刻。

症狀一:增長恐慌

增長故事還能講下去嗎?

增長恐慌,是習慣了爆發式增長的網際網路行業,對增速放緩乃至衰退的恐慌。

對于文娛産業而言,最焦慮的無疑是人口紅利的消失。經過十多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後,國内移動網際網路在使用者數量及使用者時長的增長上都日趨放緩。CNNIC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大陸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僅增長1440萬。根據易觀最新資料,2021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平均月度活躍使用者規模達10.33億人,使用者規模趨于穩定,增速整體放緩。

增長放緩、焦慮蔓延的文娛産業,2022年如何破圈?
增長放緩、焦慮蔓延的文娛産業,2022年如何破圈?

在習慣了高速增長之後,面對人口紅利見頂,除了平台之外,主播、MCN機構、網文作者、影視動漫制作機構等文娛産業生态鍊條中的參與者們,也都患上了“增長恐慌症”。如何破除增長難題,緩解流量恐慌,成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題。

人口紅利逐漸被消耗殆盡,若想要繼續實作增長,勢必要“破圈”,要打破思維定式。之前引流、起量,大概就是兩套方法:粗曠的廣撒網式投放,快速起量;或是針對使用者圖譜投放,網文App推送給網文愛好者、直播App推送給直播愛好者……尤其是後者,可以說是初步實作了“高效投放”,但對同一圖譜使用者群進行多輪次的投放之後,勢必會造成推送範圍固化,使ROI增長陷入停滞。

而使用者的興趣和愛好是多樣的、不斷變化的。想要突破,就要挖掘使用者不同層面的需求。對網文内容感興趣的使用者,也有可能對遊戲感興趣,對IP劇感興趣,還有可能是直播的潛在閱聽人——而這些使用者,才是潛在的增長群體。那麼,如何對其他圈層的使用者施加影響,并且将其轉化為直播使用者,就必須要具有商品和使用者高效比對的能力。

這不得不提到“廣告商品化能力”。以騰訊廣告為例,創新性地建立商品庫的概念,為内容或服務打上标簽,通過更多元豐富的“商品”,以及對于使用者群的洞察,幫助廣告找到比對的使用者群,也幫助使用者們找到符合自身需求或興趣的“商品”,實作人群的破圈增長。在此基礎上,廣告商品化能力不止可以幫助廣告找到使用者,還可以幫助廣告具備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己找到比對使用者群的效率。

增長放緩、焦慮蔓延的文娛産業,2022年如何破圈?

以上是針對“人”這一次元的解法。作為文娛産業最受矚目的視訊直播賽道,面臨的投放環境“變化快”,必須要做到“響應快”。除此之外,騰訊廣告還為行業客戶提供了“品”、“時”、“場”等多元度的助力。

就“品”而言,騰訊廣告提供的測品及選品政策,幫助直播間改善投放品類集中、曆史投放品類無法滿足ROI增長需求的困境,助力持續以“品類”吸引更大規模閱聽人。

在“時”的次元,騰訊廣告提供了“在播實時性解決方案”,把常駐的主播作為商品入庫,圈選在播主播的集合。隻要有主播在播,廣告就處于上線狀态——也就是說,各直播賽道的玩家,可以通過将不同品類主播的直播間“商品化”,讓使用者可以實時通過順暢鍊路進入直播間,7*24小時不間斷地實作高效拉新促活。

最後,随着越來越多不可測風險的出現,也使得文娛産業的玩家們充分認識到“私域流量”的重要性。騰訊提供了覆寫視訊号、小程式、企業微信在内的完善生态,輔以豐富的數字化工具,為品牌提供了多場景布局的機會,增加了其使用者觸點。

展望2022年,外部大環境或許很難改善,但增長的故事還是可以講下去的,隻是需要采取更“與時俱進”、“有的放矢”的投放和營運方式。

症狀二:使用者品質憂慮

從比拼數量到追逐品質的轉變

流量恐慌之外,如何提升使用者品質也成為行業焦慮的關鍵點。

過去我們如何判定推廣的效果?覆寫,裝機,下載下傳或注冊,就意味着營銷目标的完成。但使用者是否活躍、是否付費等是不可控的。就如廣告大師約翰·沃納梅克說的那樣,“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對于文娛産業各賽道而言,在之前的井噴增長中,推廣營銷實作的覆寫使用者群是海量的,但也形成了龐大的沉沒使用者群。他們可能是看到了推廣,也可能下載下傳并且注冊,隻是之後沒有對内容有任何的消費——那麼,應該如何讓這些沉沒使用者浮出水面?

此外,在拉新難度大、成本高的當下,如何讓新使用者活起來也成為行業的難題。而且,既然增量市場有限,那麼任何平台要想保持穩定增長,就必須在“存量市場”這塊下功夫,存量市場的重要名額就是使用者粘度、使用時長以及付費頻次——以視訊直播賽道而言,除了下載下傳和注冊使用者數量之外,更重視使用者是否活躍、上線次數、互動頻次、付費情況等名額。

增長放緩、焦慮蔓延的文娛産業,2022年如何破圈?

那麼,怎樣才能讓新使用者和沉沒使用者“活躍”?又怎麼讓活躍使用者的付費更高頻,那就必須要有增長的LTV思維,認識到使用者的多面性,用長線思維實作使用者分層營運:

首先,要重視使用者多面性,做好使用者分層。

除了将使用者群體劃分為正常拉新、預裝激活、沉默拉活、解除安裝回流四個核心圈層,還可以将沉沒使用者,分為多個次元,比如是否下載下傳、是否注冊、是否有登入、是否解除安裝等次元,并通過系統預估沉沒使用者的轉化可能;在此基礎之上,平台還可以進一步圈選對直播、對電商等不同領域感興趣的人群,通過強大的商品化能力實作針對性“激活”。

其次,要具備長線思維營運。

長線思維,就是認識到使用者的多樣化,在使用者分層的基礎上,靠技術來“實時”進行廣告優選。比如,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可以設定不同的出價,以RTA(Realtime API)+廣告商品化組合方案讓廣告預算花得更有效。

同時,要把使用者不同層面的需求激發出來。

挖掘使用者需求的多面性,其實是把使用者做千人千面的分類,建構出更細化、更清晰使用者分層體系。通俗來說,就是一個在秀場有過打賞行為的使用者,實際上是可能成為網文、長短視訊的付費使用者的,除了興趣愛好場景之外,是否有過“付費”行為都是可以作為使用者分層的次元的。

如果說流量恐慌和使用者品質憂慮還都是文娛行業的增長焦慮,那麼在2022年,最大的考驗應該還是預算不夠了!沒錢了!怎麼辦?

症狀三:沒錢了!怎麼辦!!

出大招!朝着「盈利式增長」邁進

捂緊錢袋子,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從影視賽道開始,網文、動漫、長短視訊、視訊直播等各領域在過去的一年,可謂内外交困。

原因和大環境有關,資本越來越謹慎,政策性監管常态化,受疫情沖擊營收不如預期等等,都造成了“缺錢”的行業現狀。

這對習慣了大手筆推廣的視訊直播賽道而言,意味着在2022年必須完成硬着陸。在預算不變甚至減少的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如何在不改變投入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産出?是文娛産業各賽道玩家的“心聲”。

另外一方面,流量的價格在過去數年一路水漲船高,成為文娛産業“不能承受之重”。既要捂緊錢袋子,又要面對高昂的流量價格,怎麼才能破局?

還是以視訊直播賽道為例,不僅平台有流量焦慮,MCN機構以及頭部、腰部和小主播同樣有着強烈的流量增長渴求。頭部主播想要保持增長,就要始終有新使用者湧入;中小主播想要成長,就必須引流,而MCN機構方面,無論是培養中小主播還是扶持頭部主播,對流量都有着強烈的需求。

是以,在有限的預算中,玩出花樣,不僅是賽道玩家們必須邁過的門檻,也考驗着投放平台的智慧。

面對文娛産業尤其是視訊直播賽道“降本增效”的痛點,騰訊廣告和行業攜手,在商業化盈利增長的探索上邁出了堅定的一步——不僅關注使用者數量和品質的增長,更進階到商業價值增長。直播平台有推廣預算,主播或MCN機構也有流量購買需求,那麼,将兩者的需求協同起來,自然也就可以降低各自的成本,也更有可能實作各自的商業目标。

沒錢了,怎麼辦?那就一起合力,一起賺錢。促成主播大V和快手平台聯投,幫助平台收獲增長和商業回報的同時,也解決了主播大V站内流量采買越來越難、越來越貴的現狀。這就是騰訊廣告給“錢荒”開出的最優解。

讀娛君還觀察到,視訊直播平台關聯網絡大電影、微短劇等在騰訊生态做投放,内容在曝光的同時,還獲得了高播放量以及付費使用者的增加,使得網大和微短劇的出品方及平台都可以參與分賬創收——這些都是各方提高商業化做出的努力。此外,小說平台中的優質IP,産出短劇等内容形式做投放,亦可取得曝光及高閱讀量,參與分賬創收。

綜上,當預算降低、成本縮減,平台、内容産出方以及主播等都還要“增長”,且有投放的意願。騰訊廣告給出的破題思路就是,彙集各方需求,以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的比對方式,朝着更好的商業化方向邁進。

小結:

危機和機遇是并存的。如何緩解焦慮、消除恐慌,讓事情的發展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對于文娛産業而言,正确的道路就是認清内外部大環境,做好拉新和存量盤活,提高使用者活躍度和付費頻次。而騰訊廣告就抓住了這一趨勢,注重提高玩家們的商業化能力,踐行“降本增效”,以使用者分層、商品化等組合能力,攜手各方實作從野蠻生長到精細化營運,從規模式增長到盈利式增長的轉型更新。

2022年是全新的一年,文娛産業會有更多好玩有趣的創新玩法,也會帶來更驚喜的營銷推廣方式,為産業帶來更多的暖意。

*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