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作者:三娃讀史
有“禅宗六祖”之稱的慧能大師曾經說過“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隻在目前。”華夏文明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在曆史的長河中,本土文化對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壯大,變得精深廣奧。

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以來,與中國傳統文化互相融合、發展,是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文化支撐,成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在中國能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離不開那些對佛祖有着崇高信仰的人,他們之中,就不乏有對佛教文化研究頗深的得道高僧。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不管是古代還是近現代,佛教憑借強大的生命力,吸引着廣大的信徒。而中國近代就有四大高僧,其中一位有着“中國第一高僧”之稱,法号虛雲。虛雲大師世齡達到120歲,在圓寂前留下一個字,讓人費解,至今也無人參破。

佛教大約是在兩漢交替之際傳入中國的,最開始的時候被人們稱為“浮屠教”,同時伴随着的佛像藝術也開始在中國民間流傳。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與中國本土的文化天差地别,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外來文化有着很強大的吸收能力。盡管佛教傳入中國之初,與中國各方面的民俗風情、信仰等顯得格格不入,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創新性的發展。

中國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廣泛宣傳,到了唐朝,人們對于佛教的信仰達到了曆史的頂峰。盡管後來的古印度佛教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逐漸消亡在曆史中,可是,中國卻經過吸收借鑒,把源于古印度的大乘佛教思想以另一種文化形式延續了下來。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自古以來就有着廣闊的領土以及多元文化,區域的不同也塑造出了有着不一樣特色的文化。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流散開來,最終形成了有着三大系之分的中國佛教,在中原地區,形成了漢語系的漢地佛教,在西藏地區,那特有的文化風情打造除了藏傳佛教,而雲南地區則形成了上座部佛教。

在古代的封建統治中,儒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但随着佛教的傳播,儒家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鑒佛教思想為自己所用,成為君主用來統治的手段。同時,政教合一的時代背景,讓佛教的本質受到了一定的擠壓,佛教發展的自由性也充滿障礙。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随着中國封建王朝的瓦解,近代也掀起了佛教複興運動,跟随着政教分離的世界趨勢,一些佛教組織自發興起,佛教的健康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而虛雲大師在這過程中功不可沒,是近現代禅宗的代表性人物。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虛雲大師在出家之前名叫“蕭古岩”,祖籍在湖南湘鄉。他的父親是泉州知府,因為官職的原因,一家人很早就遠離家鄉,虛雲大師也是在福建出生長大的。而虛雲大師的出生與佛教有着巧合般的聯系。

他的母親姓顔,是一名書香世家的女子,也是一名佛教信徒。母親與父親年少時成婚,但一直未能有孩子。在看到丈夫四十歲的時候,家裡依舊無所出,他母親在無奈之下,就去觀音廟求菩薩保佑他們能有一個孩子。可能真的是心誠則靈的緣故,從觀音廟回來不久,他的母親真的就懷孕了,在1840年便生下了虛雲。

顔氏因為産後體虛,留下尚在襁褓的虛雲,沒多久就離開了人世。他父親因為官職在身,時常忙碌,便把還是嬰兒的虛雲交給了院子裡的姨娘王氏照顧。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好在,王氏作為庶母并沒有虧待虛雲,反而把他當做親生孩子一般體貼入微。虛雲是父親的老來子,也是家裡唯一一個男孩,身上被寄予厚望,再加上當時他所在的家庭是官宦之家,有權有勢,是以,虛雲小時候沒有吃什麼苦,在百般愛護下長大。

随着虛雲慢慢長大,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光宗耀祖,想讓他進入仕途,對他的學習要求比較嚴格。隻要父親在家,都是父親親自教他讀書寫字,如果他父親因為公務走不開,也會聘請專門的夫子先生來教育。

最開始的時候,虛雲在學習上确實表現出極高的天賦,詩詞歌賦不在話下,四書五經更是鑽研深透,可他最喜歡看的是關于佛教的書籍。他對于功名利祿并不感興趣,相比仕途,他更喜歡一個人恬淡自由地投身書中世界。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關于他喜歡研習經書也被家人看在眼裡,起初,并沒有在意虛雲熱愛佛經一事,畢竟,多閱讀對一個人也沒有什麼壞事,便由着他來。可漸漸地,他的父親發現,這個孩子對佛經的癡迷已經遠遠超過傳統的四書五經,開始告誡虛雲,讓他安心讀書,适齡之際便去參與科舉考試,進而進入官場。

但虛雲沒有接受父親的建議,他的休息時間幾乎全部用來研究家裡面的佛教經書,漸漸忘記父親的囑托。後來,十餘歲的虛雲把自己不想考取功名,想要外出學習佛法,潛心研佛的想法告訴了他父親,從小對虛雲有求必應的父親,這一次大發雷霆,拒絕了虛雲,并對虛雲訓斥了一番。見到父親的不了解,虛雲也沒有在意,隻是心中對佛法的追求更加深刻了。

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家裡面能接觸到的佛教經書已經不能滿足虛雲了,為了去尋找對佛更加深奧的了解,虛雲決定離家出走,獨自前往外地。但他的父親知道後,便派人強行把虛雲帶回了家。在他父親看來,虛雲作為家裡面唯一一個男孩,自然要擔負起延續家族香火的責任。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何況,身在官宦世家,如何保持一個家族長久不衰,是虛雲作為家族繼承人應該考慮的。

虛雲的叛逆無疑惹惱了他父親,在派人把虛雲抓回家後,就安排了他的婚事,想讓他在家安心讀書,娶妻生子。在父親的逼迫下,虛雲和家裡安排的一名女子成婚了,可是,婚後的他卻恪守佛教經法,面對溫婉的妻子不為所動。

不得不說,虛雲對于佛教的追求是刻入骨子裡的,在父親及家人百般勸阻下,也依然沒能打消虛雲想要出家的念頭。在他19歲的時候,虛雲再一次從家裡面逃出來,去到了福建鼓山湧泉寺,先是拜入禮常開老人門下為徒,剃度出家,第二年,在接受了妙蓮和尚的受戒後,正式成為一名出家的僧人。

在正式出家後,虛雲便隐居于岩洞之中,潛心研習佛法。在之後的三年時間裡,他每一日無時不在刻苦鑽研,不分晝夜,用了極短的時間,便把寺廟藏書閣所有的佛教經典閱讀了一遍,并有所參悟。出關後,他覺得自己的修行還遠遠不足,為了尋到更加深刻的佛法奧義,便拜别寺内法師,開始雲遊四海。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在這一段艱苦歲月中,他遇到名山古刹就進去學經參禅,也遇到過佛學居士一起研讨,也經曆過在北京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更是在八國聯軍侵華後,跟随逃亡隊伍西行……值得一提的是,虛雲大師最開始的法号并非虛雲,而是在西行至終南山腳下修行時,打坐一個月,終得所悟,便改法号為“虛雲”。

虛雲大師的後半生幾乎都在緻力于宣傳佛教,随着自己對佛法的領悟,也逐漸會開展一些宗教活動來宣揚佛法,通過佛法來安撫人們受傷的心靈。再後來,甚至遠赴國外,前往暹羅、斯裡蘭卡、日本等國家講經說法,皈依數萬人。

佛教信徒并不是一味地尋求入世遁世,相反,在虛雲大師的引導下佛教信徒為近代中國的反侵略戰争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他組織群衆籌集錢财,捐獻糧食,用作抗日物資;他帶頭為戰場上的士兵祈福,組織佛教信徒成立醫療小組奔赴前線。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除此之外,他還打破了佛教禁忌殺生的固有思想,提出對那些侵犯國家領土的人,佛教衆徒有義務反抗,即使犯了殺戒也不為過的思想。

在新中國成立後,虛雲大師回歸寺院,依舊潛心修佛,在衆人的推舉下,成為了中國佛教協會的首席,帶領着新一代佛教信徒繼續前進。在1959年10月13日,身患疾病的虛雲大師在真如寺圓寂,享年120歲。而虛雲大師在臨終前,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字:戒。

這個字含義很廣,而虛雲大師究竟要用這個字表達什麼,後人苦心研究,也未有所獲。

虛雲大師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佛教事業,從少時飽讀佛經,出家後雲遊四海,苦心參禅,到後來成立佛教分會,宣揚佛教經法,培養了大量的佛教人才,并用自身修習的佛法,為國家反侵略戰争做出一定貢獻。人生120年的時間,見證封建王朝的瓦解,近代中國被侵略的殘酷,以及和平年代的到來。

中國第一高僧虛雲:活到120歲,圓寂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悟

他對佛教的信仰從未間斷,在晚年回歸寺廟後,還他一生的佛法心得梳理成章,留給後人借鑒,他為佛教事業做的貢獻足以讓他成為“中國第一高僧”。

“戒”之一字雖然耳熟能詳,但能夠真正參破這個字的人少之又少。虛雲大師對佛法的參悟曆經百年,所到達的境界非常人可比,可能真的隻有到了虛雲大師的那個境界,才能真正明白“戒”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