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錨定數字經濟 浙江政協委員探高品質發展“時與勢”

作者:MtimeTime.com
錨定數字經濟 浙江政協委員探高品質發展“時與勢”

浙江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開幕式。 張茵 攝

中新網杭州1月20日電(汪恩民 奚金燕 黃慧)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先發地,浙江多年來構築經濟建設的“數字引擎”,拉開了一場壯闊的數字化新實踐。于該省而言,奔赴共同富裕之路上,以數字經濟引領高品質發展尤為重要。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浙江将全力推動數字經濟積厚成勢,深化數字經濟“一号工程”,力争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增長12%。浙江省兩會期間,多位政協委員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共探數字經濟的時與勢,共覓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道與路。

共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更新

從“數字浙江”到資訊經濟,到數字經濟“一号工程”,到數字化改革……翻開浙江的發展史,會發現該省多年來動作頻頻,數字經濟厚積薄發。

新形勢下,浙江如何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更新,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

企業數字化更新轉型是關鍵所在,也是大勢所趨。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湖州市貿促會會長金凱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數字人才短缺、服務商比對程度低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滞後等問題。

“增強龍頭企業的示範作用,整體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水準。”他建議,培育發展數字服務企業,為企業數字化水準提升架橋鋪路,并加大培育數字技術和經濟人才,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将目光聚焦于民營企業數字化更新轉型之路,浙江省政協常委、民盟杭州市委會主委、杭州市統計局局長、社會經濟調查隊隊長宦金元建議采取四個“加強”,包括加強政策資金與專項資金支援相結合、近期人才與中期人才培養相結合、技術标準與戰略架構設計相結合、技管能力與保密技術研發相結合。

例如,他認為應在近期培養上建立應對現代企業數字技術快速疊代變革的“應急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中期培養上建立實戰技能操作與系統理論知識兼具的“潛質型人才”培養模式。

共推數字經濟新業态健康發展

除更加有效“落子”企業數字化更新轉型外,浙江數字經濟産業新業态如何全面開花,實作“一盤棋”高品質發展?

浙江省政協委員、民建紹興市委會主委、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德洪認為,浙江在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上還需關注幾方面問題和短闆:“從近期來看,浙江數字經濟企業2021年經曆着深刻變革;從中期來看,高端制造核心技術自給率不足;從遠期來看,面臨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和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為此,他建議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産業新業态;加強RCEP區域合作,助力浙江中高端産業鍊的更新;注重“外引内培”的人才戰略;加強數字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均衡協調發展數字經濟。

“應彙聚融合移動支付、跨境電商、新零售、數字普惠金融、數字文旅、數字醫療健康等領域,建構多層次、遞進式的數字産業企業金字塔,形成大中小微不同規模企業協同共生的數字經濟産業新業态,由杭州周邊輻射多地至省域内數字經濟業态高速發展。”陳德洪舉例表示。

目前,浙江正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号工程”,如何加碼邁上發展新台階?

浙江省政協委員、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建議,既要加強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牽引力——服務業數字化更新,也要抓住推動區塊鍊的技術和産業創新這個重要抓手。

他提出,應借助平台經濟的生态優勢,促進服務業數字化的加速發展;鼓勵數字化技術服務商的發展,探索多樣化的數字化産品和服務體系;推廣服務業數字化理念,增加數字化經營人才供給;引導鼓勵本土銀行加強對服務業的金融支援。

共促數字化治理優化營商環境

數字經濟的接續發力、數字化改革的不斷推進,亦推動浙江政府數字化治理程序,“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不用跑”如今已蔚然成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2021年,浙江數字化改革取得硬核成果,省市縣三級一體化智能化公共資料平台全面上線,“浙江外賣線上”“浙江e行線上”“車輛檢測一件事”“民生關鍵小事智能速辦”等一大批标志性應用上線運作。

在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奧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滔看來,聚焦數字化改革發力,是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一招”。

他表示,應以企業真實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的牽引作用,強力推進跨部門、跨系統、多業務的綜合內建創新,持續優化市場監管,推動建構親清政商關系,深化“網際網路+監管”、深化“産業大腦”建設、深化政企溝通機制。

早在2016年,浙江便率先提出并全面推行“基層治理四平台”建設,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處置實效,獲得了群眾的普遍好評。

聚焦于此,浙江省政協常委、麗水市政協副主席、民盟麗水市委會主委湯家友認為,随着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不斷推進以及群眾對社會治理智慧化要求的提高,該平台需要進一步加強改進。他建議,加大數字化改革力度,打造2.0版“基層治理四平台”。

他表示,應由政府牽頭打造高效平台,真正為基層減負,同時建立職責明确的閉環機制,科學設定考核名額,建立全民參與機制。如在“政府牽頭打造高效平台”方面,他建議推進智慧治理中心建設,推進政務資料資源共享,開發綜合資訊APP。(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