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作者:嶽嶺66

他是被毛澤東主席贊譽為發展中國民族工業不能忘記的四位實業界人士之一!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

範旭東1883年出生于湖南湘陰縣,其父親是一名私塾先生。六歲喪父後随母親謝氏和兄長範源濂遷往長沙定居。他在中國化學工業上的發展成就令世人驚歎,先後創辦國内第一個精鹽廠、第一個制堿廠、第一個硫酸铵廠等,為中國化學工業的起步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被譽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1945年抗戰勝利,正當他準備大展宏圖之時, 10月2日,範旭東突患惡疾(據稱急性肝炎),10月4日下午三點溘然長逝,終年62歲。臨終前,叮囑後人要“齊心合力,努力前進”。正在參加重慶和談的蔣介石和毛澤東中止會談,一同前往沙坪壩範旭東的家中憑吊。毛澤東親筆書寫了“工業先導,功在中華”挽聯。《新華日報》的挽聯贊其“績業早驚環宇内,壯懷時在化工中”。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1900年,17歲的範旭東在兄長幫助下東渡日本留學,191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京都帝國大學理科化學系。後留校擔任專科助教。1911年回國。

範旭東赴歐洲考察鹽政和制鹽工業時發現,歐洲國家普遍規定食鹽氯化鈉的含量須高于95%,喂畜鹽氯化鈉含量也不低于85%。而當時中國老百姓的食鹽氯化鈉含量卻不足50%,人們食用的“口堿”,加工粗劣,影響健康且不能用于工業生産。被國外恥笑為“食土民族”。大陸的食鹽開采雖有千百年的曆史,但食用鹽卻都是土法制作的粗鹽,效率低、純度低,并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質。外國公司就借機傾銷洋堿,牟取暴利。對此範旭東深感痛心,提出改良鹽質、取消專商等觀點,并決心自辦新型鹽場。他通過多方集資募股5萬銀元,于1914年成立久大精鹽公司。那時是用平鍋再制粗鹽成精鹽,開啟了中國制鹽技術的新階段。範旭東還親自設計精鹽商标“海王星”,寄托征服海洋、自強不息的宏圖大志。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在精鹽上取得突破後,範旭東馬上又轉戰制堿業。1918年11月,永利制堿公司在天津塘沽成立。經曆了3個多月的試驗之後,打通了工藝流程,制出9公斤合格的純堿。範旭東對友人表示,“為了(制堿)這件大事,雖粉身碎骨,我亦要硬幹出來”。經曆了試車、停産、改進、再開工等近8年的磨練,終于在1926年6月,永利堿廠第一次生産出優質純堿,範旭東給産品取名永利純堿,以差別于“洋堿”。這是中國首次打破外國壟斷局面,也是亞洲第一座純堿工廠。永利純堿的商标是“紅三角”,三角中間是化工實驗常用的坩埚,标志着中國化學工業的誕生和興起。永利“紅三角”純堿在産出當年即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質獎,從此進入了國際市場。遠銷日本、印度、東南亞一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到1930年代,久大鹽廠和永利堿廠的發展較為穩定,範旭東本可以安享成功紅利,但他并不想止步于此。他說:“大陸有了純堿、燒堿,還隻能說有了一隻腳;要等有了硫酸、硝酸,才算有了兩隻腳,大陸化學工業才可以闊步前進了。”

1934年,永利硫酸铔(即硫酸铵)廠在南京開辦,範旭東安排美國名校化工博士侯德榜為廠長兼技師長(即總工程師),設計生産合成氨、硝酸、硫酸、硫酸铵等多種産品。經過近3年的艱難開拓,1937年1月,永利硫酸铔廠第一批合格的硫酸生産成功;2月,硫酸铵也生産成功。外國專家在慶功宴上表示,根據多年經驗,無論從工程進展速度還是産品品質看,永利硫酸铔廠都居國際第一。其“紅三角”牌化肥可與美國杜邦公司産品媲美,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局面。範旭東激動地說,酸和堿已長成,可“聽憑中國化工翺翔”了。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範旭東相信科學的力量,他通過創辦研究機構來創新技術,引領行業發展趨勢。範氏團隊代稱“永久黃”,永利、久大不必說,“黃”指的是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這也是中國第一個企業科研機構。範旭東于1922年成立黃海社。黃海社社徽為圓形,外圈是齒輪,代表工業動力,内圈是互相涵抱的三個部分,代表緻知、窮理和應用,展現了鑽研科學、推動發展的精神。黃海社以無機和有機化學為主方向,協助各廠解決技術難題,同時研究國際前沿課題。1935年,“黃海”試煉出中國第一塊金屬鋁樣品。範旭東還先後設立靜生生物研究所,研究植物;設立海洋化工研究社,研究海水中的寶藏,新中國成立後,黃海社等分别歸入中科院和重工業部,繼續為大陸化工事業貢獻力量。

範旭東重視科學也展現在他對人才的選聘和培養上。從創辦永利堿廠開始,他就在網羅國内外相關領域的頂尖人才。重用的陳調甫、侯德榜等人都是業内翹楚,均為突破技術難關作出卓越貢獻。比如侯德榜創造的“侯氏堿法”,将鹽轉化率從原來的75%提高到95%以上,成為世界領先技術,為中華民族争得榮譽。範旭東不僅善于物色人才,還潛心培養技術人員,先後選拔幾十名工程人員出國深造,為事業發展夯實基礎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範旭東在創辦久大、永利各廠時,常有外國公司願提供資金技術進行合作,目的是吞并大陸新興化工企業。範旭東堅持公司章程規定——“股東以享有中國國籍者為限”,斷然拒絕,保護了民族工業的成長。抗戰爆發後,主要廠房皆落入日本人手中,他一手開創的中國化學工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日本人想伺機霸占永利硫酸铵廠,提出合作能保安全。範旭東訓示各廠“甯舉喪,不受奠儀”。決不與侵略者合作!” 他對國民黨反人民、堕落腐化等很反感,兩次拒絕擔任實業部長等職。他緻力于在西南後方開辟新的化學工業基地,支援抗戰與國家建設。

範旭東的管理思想很超前,在現代企業文化理論興起50年前,他就有了自己的經營理念。1934年,為使“永久黃”團隊事業持續發展,範旭東在廣泛征集的基礎上制訂了“四大信條”:我們在原則上絕對地相信科學;我們在事業上積極地發展實業;我們在行動上甯願犧牲個人顧全團體;我們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最大的光榮。這些信條不僅展示了創辦企業的方向原則,而且也展現出一位企業家的價值導向和精神品質。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作為企業創始人,範旭東以身作則倡導苦幹精神。創辦久大鹽廠時,他每天和勞工一起吃住,從設計廠房、裝置選擇到機械安裝都躬身參與。範旭東為自己定下三個原則:不利用公司錢财謀私利;不利用公司地位圖私益;不利用公司時間辦私事。當總經理30多年,他辦事不配秘書、出門不置汽車,把全部精力投入事業。範旭東甚至多年未支薪水,又常投資和助人,沒留下什麼私人資産。他去世後,其夫人子女得到企業資助才有了生活保障。

他還非常重視員工福利,這也是旗下企業深得人心的原因。從1924年起,範旭東就設立廠區醫院、懷瑛幼稚園、明星國小校等,職工及子弟可免費治病和上學。為提升職工素質,特意開設掃盲的工讀班、普通班和特别班,培養技術勞工的藝徒班等。還會為職工提供全面生活服務,比如事務部免費送煤到家,為職工提供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式住房并解決分居問題等。職工們都覺得受尊重、有奔頭,因而盡力做到“責任所在,拼命為之”。

範旭東畢生都在緻力于大陸化工業的振興,殚精竭慮。其臨終遺言是,“齊心合德,努力前進”。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傳奇!

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人民永遠記得他!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民國實業救國化學家範旭東---“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