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曾慶存:我的選擇始終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

作者:山東省科協

“我出身農家,沒有黨,沒有新中國,我根本沒有上大學的機會。”“黨待我如同母親。我渴望她擁抱我。”

  ——曾慶存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曾慶存:我的選擇始終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

曾慶存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我們要用自己的計算資料,作為氣候與環境領域談判的依據,提升大陸的國際話語權。”6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拟裝置”落成啟動,86歲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大氣實體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院士激動不已。

  對地球的過去進行反演、對現在進行觀察、對未來進行預測,“地球系統數值模拟裝置”可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生态環境建設、雙碳願景目标、防災減災(如天氣預報)等國家重大需求。

  曾慶存不僅是這套系統的發起人之一,在接下來的更新、完善過程中,他也沒落下。隻要身體允許,曾慶存都會準時出現在課題組的讨論會上,傾聽、記錄、讨論……這位老人似乎對科研有着無窮的熱情和動力。他說,熱情和動力源自探索未知的興趣,更源自責任,“我是一名共産黨員,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唯有竭盡所能,方能回報”。

  拳拳報國心,是曾慶存數十載科研人生的真實寫照。

  出生于廣東陽江農村,曾慶存的童年與貧寒相伴。“我家裡很窮,小時候就得下地勞動,挑肥、種田,什麼活都要做。父母和姐姐們辛苦勞作供我讀書,家裡沒錢買燈油,父親就用泡水幾個月後曬幹的竹條,點燃做燈。如果沒有黨、沒有新中國,我不會有讀大學的機會。”

  苦難中燃起的真摯情感,讓他的選擇始終與祖國的需要緊密相連。

  1952年,曾慶存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實體系。入學後不久,系裡決定讓一部分學生改學氣象學專業,因為國家亟需氣象人才。他二話不說服從了安排。“我對那時發生的一場氣象災害印象深刻——一場晚霜讓河南40%的小麥顆粒無收。河南省是大陸的糧食主産區,這場氣象災害不僅讓農民和國家遭受經濟損失,更讓很多人挨了餓。當時我就想,如果天氣能夠預報預判,這樣的災害就能避免。國家需要我學氣象,這就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1956年,臨近畢業的曾慶存被選派前往蘇聯科學院應用地球實體研究所學習。赴蘇前,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回憶入黨初心,曾慶存說:“黨待我如同母親,我渴望她擁抱我。”“我決心把一切獻給黨、獻給祖國和人民。”

  留學歸國後,曾慶存更傾向、也更擅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但國家需要他參加氣象衛星的研制,他沒有拒絕、也從不畏難:“我邊學邊用還要邊教學,争取帶出更多的人。”這些研究成果最終成書《大氣紅外遙測原理》,成為國内該領域的經典教材。

  曾慶存說:“我本來是做基礎研究的,但國家急需的一些應用研究往往要立刻展開、限時結束。這樣的任務可能和自己的興趣有所沖突,但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興趣必須服從國家需求,這點不用商量,不能讨價還價。”

  喜歡寫詩的曾慶存曾經賦詩“科學鑽研心寂靜,蒼生憂樂血沸騰”。年事已高,熱血猶在。如今的曾慶存依然很忙,中長期天氣數值預報、建立全球氣候系統模型、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系統總結自然控制論……他總覺得時間太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說:“我将繼續心無旁骛做好科研,在有限的歲月裡為黨、為國家多做一些事。”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7日 01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