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作者:貝果财經

最近啊,鴨老師觀察到一個吊詭的現象。疫情在持續,高消費在瘋狂。

像什麼蘭博基尼、勞斯萊斯、保時捷的銷量都創了曆史記錄。勞斯萊斯掌門人還公開表示,高銷量“歸功于”疫情造成的驚人死亡人數,這讓人們認識到應該及時行樂。

高溢價、稀缺感、身份辨別,看來奢侈品們把人心和營銷整得明明白白,也難怪人家敢一輪輪漲價,畢竟總有人買單。但可喜的是,有群人在試圖戳破這些營銷夢境,而沖在最前面的,是咱河南人。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一提到“一顆永流傳”,大多數人肯定會直接聯想到“鑽石恒久遠”。不得不承認,全球最大的鑽石開采公司戴比爾斯的這條廣告語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就因為這條廣告語,鑽石硬是和“忠貞不渝”的愛情捆綁了這麼多年,“結婚戴鑽戒”的所謂習俗也深入人心。但事實上誰都知道,這些動仄好幾萬的鑽石就是金剛石,說到底也隻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1954年,美國一家公司制造出人類首顆人工培育鑽石,試圖用“工業鐵拳”來擊破戴比爾斯的營銷神話。

到了2020年,全球毛胚培育的鑽石總産量已經達到了約600~700萬克拉。以至于在2018年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甚至在珠寶指南裡删掉了原本定義鑽石的“天然”兩個字,人造鑽石在更大意義上被接納。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這眼瞅着帝國随時要崩塌,戴比爾斯立馬行動起來,花4000萬美元造了台機器,說是能識别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嘿,還得花錢造機器分辨,這不恰好說明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沒啥不同嘛。

事實上,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不僅外表看起來一樣,就連化學成分和實體屬性都一樣。

用業内人的話說,兩者就是“河流裡的水”和“冰箱裡的冰”的關系,但人造鑽石的價格隻有天然鑽石的1/3左右。

自此,鑽石江湖就分化出兩大派系,一派是由戴比爾斯主導的天然鑽石,一派是由河南鑽石企業主導的人工鑽石。诶?關河南啥事?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根據貝恩咨詢給出的資料,全球珠寶級别的實驗室人造鑽石原石産量大概是600萬到700萬克拉,其中,中國的産能占比50%,大約300萬克拉。而在中國制造的鑽石裡,80%來自河南。也應了業界的那句話:世界鑽石看中國,中國鑽石看河南。

河南為啥能産人工鑽石?還得從1963年說起。當年,河南鄭州三磨制造出第一台國産兩面頂壓機,然後用這台機器制造出大陸第一顆人造鑽石。随着生産效率的提升,以及耗材成本的降低,河南湧現出一批金剛石生産企業,也逐漸形成一個集人造金剛石産品研發、大規模生産和銷售于一體的産業叢集。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也是靠着人造鑽石,河南誕生了不少上市公司。以去年上市的“力量鑽石”為例,開盤當天,股價就暴漲了11倍,200多塊的股價一直堅挺到現在。

咱大河南能一直乘着人造鑽石的東風起飛嗎?鴨老師覺得,還有些現實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産品精細化程度還不夠,上遊廠商盲目擴張導緻産能過剩等等。也有業内人士反映,國記憶體在包銷商囤貨造成人工鑽石“供不應求”假象的情況。

人工還是天然肉眼分不清!高産又低價,河南人工鑽石火了?

而順着産業鍊往下看,擺在人造鑽石廠商面前的終極問題或許是,消費者會買單嗎?他們會花6000到10000元購買人工鑽石,實作所謂的“克拉自由”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