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調裡的艱苦人生:願“偶然”可以讓他團聚

作者:光明網

作者:吳 瑜

今天,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對話“流調中最辛苦的中國人”:來北京找兒子,淩晨打零工補貼家用》給刷屏了。

文章裡對一位北京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的人生進行了複盤,父親癱瘓、母親重病,二老治病用藥花費不菲;大兒子走丢了,為找兒子已經花了幾萬塊;妻子收入微薄,小兒子在上國中,他一個人養六口人,生活壓力很大;加之被确診了新冠,又将迎來一段時間的收入真空。

而這也就解釋了,流調報告中為什麼他要穿梭北京各個區,從事各種體力工作,并常常工作到淩晨。人生不易、無可奈何,他承載着家庭的希望和為人父的責任,隻能如此。

流調報告和追蹤報道,宛如一卷細節緻密的人間紀實,将這種苦一一記錄并呈現了出來。本來,這位四處打零工的勞工,可能隻是人們日常擦肩而過的普通人,很難引發關注。但當他的生活被攤開,人們才真切地看到一位普通人所背負的重量。

客觀來講,他的辛苦是因為碰上了很多機率性事件,比如兒子走失、父母生病、确診新冠等等。現如今他引發了全網關注,也同樣是一種“偶然”。如果說“偶然”讓他遭遇了各種不幸,但我們樂觀地想,現在這種“偶然”能不能拯救他?

從他的經曆來說,并不是引發一波同情或是有人願意資助就足夠了,他還有個艱巨的任務未完成——尋找兒子。從報道看,他尋找兒子近一年時間,其間他經曆了很多波折。

現在,這個個案已經引發巨大關注,那麼接下來是不是應該引發重視,凝聚起巨大的力道,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樣的希冀完全不過分,這是為人父母者最基本的訴求。他說“不覺得自己可憐”,還說“不要捐錢,幫我找找兒子就行了”,這樣的要求無論如何都應當滿足。

從他的自述看,他找兒子很困難,僅立案就花了三個月時間。目前,山東榮成市警察局也表示“整個事情我們都在調查了解”,威海市警察局則表示已經關注到網絡上的相關情況。具體情況仍有待進一步公布,但毫無疑問需要深入追查。

因為流調引發關注,進而媒體跟進發現了他的困難,之後社會各界力量介入,這個事件解決路徑确實太“偶然”了。但正如“這條魚在乎”的故事,這種偶然,對于這一家人來說可能就是巨大的命運轉機。

在這樣一個因為“偶然”可能被改變的命運裡,每一位社會成員也會讀出這樣的資訊:希望終究是存在的,社會價值底線是始終在場的。

當然,從“偶然”推導出“必然”,或許才是更理想的走向。比如在事後深入總結一下尋子之路的梗阻到底在哪,社會如何去築牢安全感,當地社會救助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等,讓個體的生活有更穩定的預期。“偶然”讓命運迎來轉機固然讓人欣慰,但降低偶然因素帶來的人生打擊與挫折,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從這個角度說,這段艱苦人生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續集,書寫者既是他自己,也是我們所有圍觀的人。(吳 瑜)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