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作者:上海正午

《水中的刀》由羅曼執導。波蘭斯基的第一部長片由27歲的波蘭斯基執導,因其處女作而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該片在1962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法比尤西獎,并在1964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水中刀》是一部簡單而複雜的電影。"簡單"展現在故事情節中,人物簡單,是一對中産階級夫婦和一個年輕人在帆船上的故事,可謂是極簡主義的代表。《複雜》是因為波蘭斯基在電影中使用了大量的符号和隐喻,正如英國著名電影雜志《Total Film》所說,《刀在水裡》是一部"象征性的精神分析劇"。波蘭斯基本人在電影上映30年後接受采訪時表示,年輕的自己不得不表達太多,"失去了一點點克制"。

可以說,"水刀"場景的場景、人物設計、細節都被賦予了豐富的内涵,可惜的是,波蘭斯基從未詳細解釋過他在片中表達的主題是什麼,他認為這屬于觀衆的樂趣。是以,本文試圖從婚姻、階級、國家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典型的"多交集"電影。

< h1類"pgc-h-right-arrow">01第一次再隐喻:脆弱的關系和關系</h1>

在這部隻有三個人的電影裡,婚姻是整部電影最直覺、最膚淺的隐喻。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婚姻的參與和對抗。進入中年,成功的體育記者和年輕漂亮的妻子,從電影一開始就不斷争吵,看起來分裂。中途騎行的年輕大學生打破了這種平衡,也讓夫妻倆有機會重新審視婚姻,男人在年輕人面前發洩自己的成功、成熟和婚姻主權,女人在死水婚姻中意外地找到了心理支撐,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權力、成功、美麗都是極其渴望的東西。

情感的微妙變化伴随着情節的發展而來。起初,女人對這個苦澀的男男并不太在意,但小夥子卻單方面偏袒和羨慕她的外表。但縱深,丈夫對年輕人的粗俗和天真,讓女人的感情有了傾斜。當丈夫和年輕人吵架時,丈夫看到年輕人在水中死去,激發女性與生俱來的同情和保護,女性和年輕人真的有了情感聯系,然後就有了愛的沖動。

波蘭斯基在最短最小的空間裡模拟了婚姻的改變過程,影片将三角形放在一個由汽車和船隻組成的小封閉空間中,在鏡頭語言中表現出沖突和對比,例如兩個男人在前景中玩"刀與指"遊戲的場景,對話具有挑釁性, 而遠處是妻子在海中快樂地玩耍,三人隻是三角形的構圖。影片通過這種大前景和小背景人物形成一種不融為一體的感覺,更加突出的象征着婚姻中的介入和對抗。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水刀"意味着婚姻危機。這把刀是三人登上船後反複出現的道具,出現了六次,最後一次是一名男子故意将刀扔進水中。至此,第一層"刀中之刀"顯露出來:刀落入水中,平靜的水,作為夫妻不言而喻的黑暗面,揭示了他們的婚姻危機。從刀子掉進水裡後,婚姻開花結果,妻子與年輕人發生性關系,背叛了丈夫。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影片的最後,妻子向丈夫坦白了自己的背叛,而丈夫并不相信臭鼬年輕人能打敗自己。

"水刀"的含義類似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鏡花水月",表達了一種難以捉摸的虛無主義。波蘭斯基在他的自傳中寫道:"當我回顧我遙遠的過去時,真理和想象之間的界限總是如此令人失望地模糊和混亂。生活中的真假,婚姻中的虛僞與欺騙,都是一種模棱兩可和迷茫的狀态,人生一、下一刻是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 h1類"pgc-h-right-arrow">02 第二個隐喻:類的疏遠和對抗</h1>

《水刀》的第二個隐喻是不同階級之間的競争,既展現在男人和年輕人之間尖銳的關系上,也隐藏在影片的一些細節中。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階級疏遠。作為第一個富有和特權階層,男人給年輕人一個升降機和登船,最初的目的是炫耀自己的力量和權威,是上層階級的傲慢和虛榮。年輕人很清楚這個人的目的,但他無法抗拒上船的誘惑。面對男人的蔑視,年輕人說,"我不是流浪漢,不是碼頭勞工",而男人進一步諷刺地說,"你是個懦夫。對于這對中年夫婦平凡而安詳的生活,年輕人毫不掩飾地透露了嘲諷和諷刺:"我看穿了你們的人,汽車,遊艇,咖啡館和大房子。你知道生命是什麼嗎?女人回答說:"其實,你現在真的想做我的丈夫。如果你有足夠的野心,你遲早會變成這樣。"三個人對别人的生活隻是盲人觸摸的形象,憑主觀印象得出結論、标簽,可以看出階級與溝通問題的差距。

權力沖突的背後,其實是階級更疊的循環。影片中對權力和地位的争奪,通過男人和年輕人之間不斷的對抗和沖突來表達。刀成了這場權力鬥争的道具,年輕人說,"刀在樹林裡很有用,但在水中,刀是沒用的",這反映了他的弱勢地位。直到暴風雨前的刀子切開了帆,船才免于被傾倒,年輕人似乎恢複了一些聲音。當越來越自信的男人把年輕人推入水中時,年輕人假裝不會遊泳,躲在花車後面制造消失的錯覺,夫妻倆發生了激烈的争吵,丈夫跳入水中遊走。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從表面上看,年輕人赢了與男人的戰鬥,但女人卻說年輕人"你和我丈夫沒什麼不同,你将來會成為他",不僅意味着年輕人有一天會像男人一樣世俗,還意味着年輕人會變得像現在的丈夫一樣虛僞和軟弱, "不比他好。"在波蘭斯基看來,所有階級都有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資源,但人性的弱點不會因為上層階級的成功而消失,而是因為追求更多的利益而變得更加虛僞和貪婪。

所謂水刀,就是既能把刀切開水,又把水最終淹死刀子。

< h1類"pgc-h-right-arrow">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去哪裡</h1>

《水刀》誕生于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後,冷戰初期的波蘭。在此期間,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作為一個被二戰蹂躏的國家,波蘭的政治經濟已經不堪重負,國家一片廢墟,文化觀念高漲,人們越來越焦慮,影片上映時,波蘭政治經濟薄弱,文化體系混亂。

是以,不難看出,電影中的電纜和船隻是對波蘭斯基自己的國家波蘭的政治隐喻。舵柄和電纜分别隐喻了對國家的控制和牽引力。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年輕人用缰繩把船拉到地上時感到非常不公平,他發現掌舵并不難。當這對夫婦在水中遊泳時,年輕人試圖操縱船。但他無法控制它,船在原地擺動,控制方向的電纜在空中抛來甩去。男人在水中追着船,最後設法爬上船,把年輕人推到一邊,重新控制了船,船平靜下來,但年輕人的自尊心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這一事件隐喻了1960年代波蘭的政治氣候,老一輩和年輕人日益分裂,男性代表着想要向左走的權力階層,而年輕一代則傾向于"向右轉",一邊是保守主義,另一邊是自由主義。年輕人的簡單想法和這對夫婦越來越不同的看法,他們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殘酷的環境,以及年輕人的信念"刀在水中是無用的",這表明了船上沒有航行經驗的年輕人的劣勢。他不會掌舵,不知道如何拉動電纜,不知道如何看清風向,船對他來說是不可征服的,最終船因為他與世界有關而沒有付出代價。

影片巧妙地将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作為故事的高潮,當暴風雨來襲時,三個人抛開分歧,作為上層階級的情侶邀請基層年輕人進入小屋,分享食物,玩遊戲,這是三個角色之間最和諧的時光。但暴風雨過後,三人的沖突再次激化,甚至發展到你和我一起死的地步,結果不可逆轉。波蘭斯基以這種幾乎粉飾的方式表達了他的悲觀情緒,為了外部入侵或災難的利益而團結了該國的所有部門,但随後又出現了更多的利益沖突。

婚姻,階級,國家,三重隐喻 01 水刀背後的形象 第一個隐喻:脆弱的人際關系和婚姻關系 02 第二個隐喻:階級疏遠和對抗 03 第三個隐喻:一個國家從這裡開始寫在最後

在最後的鏡頭中,汽車在駛向十字路口時停下來,在前往警察局的路上,在另一側回家的路上。這對夫婦将如何做出選擇,影片并沒有告訴觀衆,就像波蘭當時不知道的那樣,在波蘭曆史的十字路口究竟該走哪條路,該走哪條路?

< h1類"pgc-h-arrow-right">寫在最後</h1>

《水中的刀》在1962年在波蘭上映時遭到冷落,羅曼。波蘭斯基離開了他的祖國,再也沒有回來。在随後的幾年裡,西方評論家認識到其獨特的價值,波蘭斯基用他高超的導演技巧探索人性的深處,細膩地描繪了人與階級之間的猜疑、隔閡和對抗,通過各種形式的隐喻,終于上升到一個國家的巅峰,戲劇張力達到了最高點。

近60年過去了,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在這部三字黑白電影中折磨人的力量和勇氣。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