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作者:YCRY工作室

最近不少朋友問到,自駕去興安玩有什麼景點可以推薦?今天小編整理了一波好玩的興安自駕遊景點,推給你們!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一、靈渠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盤山管道,也是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開鑿于秦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之一,目前正在“申遺”。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文物古迹

四賢祠

位于距南陡下遊約半裡的南渠北岸,是座庭院式的建築,内有對靈渠有過貢獻的秦監禦史祿、漢伏波将軍馬援、唐桂管觀察使李渤、桂州刺史魚孟威半身塑像。四賢祠又名靈濟祠、靈濟廟,始建于何時,史說不一。乾隆《興安縣志》記載:“元至正乙末廉訪副使乜兒吉尼建”,道光《興安縣志》也記載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廉訪副使乜兒吉尼建。但元代人黃裳在《靈濟廟記》中稱,乜兒吉尼建祠之時,原來已有四賢祠、隻因原祠“廟貌簡陋,不稱神栖”,乜兒吉尼“撤敝為新,易卑以崇”,加以改建而已。

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雍正十一年(1733年),曾修葺四賢祠。鹹豐二年四月初四日(1852年5月22日),太平軍攻占興安,四賢祠被火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再建,為二殿并列共6開間,寬24米,深11米,東西北3面砌牆,南面有雕花木門36扇,西殿前臨靈渠有門樓,建築面積共280平方米。解放後,四賢祠房基下沉,殿内木架為白蟻蛀空,行将倒塌。廣西壯族自治區撥款重建,于1981年12月1日開工,1985年4月30日落成。新祠為五開間,上下2層,寬21米,深11米,高12.3米,基礎深4米。院内增建了回廊、住房、售貨廳及東西院門等。全部建築面積為743平方米,主體建築基本上保留了原有民族形式。四賢祠内除儲存有元明以來10餘方石刻外,院内尚有大重陽樹一株,樹身橫吞乾隆年間石碑一塊。古樹吞碑,為四賢祠内一大奇景。

飛來石

在四賢祠西約半裡的靈渠北岸邊,是一座突出堤上的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平如砥,高約4米,周約20米,上有四季桂一株,有石級可以攀登而上。石壁各方,前人題詠的石刻很多。傳說此石是四川峨嵋山飛來的仙石,修渠時這裡有豬婆精作怪,渠堤白天修好,夜晚豬婆精拱倒,使修渠誤工,領工被殺,民夫受累,飛鶴大仙便将座下蒲團石飛來鎮住豬婆精,渠堤始成。

三将軍墓

在粟家橋附近的靈渠南岸,系明朝封張、劉、李鎮國将軍的神墓。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歲(1791年)季春月上水關衆等立墓碑,道光十三年(1833年)知縣張運昭砌以石,并立碑記。墓為圓形,高約2米,直徑為4米。清乾隆五十六年立的三将軍墓碑刻,文為:“三将軍墓由來久矣。其遺事記未詳載,相傳築堤有功,敕封鎮國将軍,卒于吾邑,合葬東北山陽,三公一冢。則是生為當時良佐,死為後世福神。故吾邑立廟崇祀者二處,其墓雖有碑記,載事亦略,矧世遠年湮,土崩石裂将至頹泯。吾侪不忍坐視,重修立石,以垂不朽,庶神聖名播千秋,而吾邑福隆萬代。是為記。”

萬裡橋

位于興安縣城中水關的靈渠上。為昔日往來南北必經之道,據說該橋距唐代都城長安水路約萬裡,故稱萬裡橋。桂管觀察使李渤于唐寶曆元年(825年)修靈渠時所建。橋上原無亭,為虹式單拱,隻有1層斧刃石砌成,兩邊橋欄的石條是後來所置。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縣曾孔傳構亭複橋。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橋亭。成化十二年,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橋亭。嘉慶年間亭毀于火,尋複修葺。民國33年(1944年)冬亭毀于火。1964年興安縣人民政府依照原樣重修萬裡橋,原橋面長7.45米,北(偏東)橋壕9級,斜坡長3.7米,南(偏西)橋基7級,斜坡長3.4米,橋高4.5米,寬6.05米。橋拱半徑3米。重修後橋面長6.25米,寬6米,北(偏東)橋長11級,斜坡長4.5米,南(偏西)橋長9級,斜坡長3.75米,橋拱半徑3米。1985年,縣人民政府建成仿古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璃瓦、四阿頂的橋亭,用款1.5萬元。

滄浪橋

又名天後橋、娘娘橋,位于萬裡橋下遊約80米的靈渠上。是一座虹式單拱石橋。康熙七年(1668年)監生石琴國捐建。橋面長6.5米,跨度6米,拱高5米,寬6米。橋上原有亭,亭内供天後像。民國22年(1933年)橋亭因演戲傾倒,砸死32人。1985年重修滄浪橋和重修橋亭。亭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璃瓦、雙重檐、四阿頂,當年12月竣工,用款2.1萬元。

接龍橋

位于興安縣城下水門的出口處靈渠上,距滄浪橋約50米,建于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是虹式單拱石橋,橋面長6.1米,寬7米,東橋堍10級,水準長5.9米,西橋堍已被拆城垣的泥土填平,上通石階,拱高4.8米,跨度6米。1988年在橋上增建水泥鋼筋橋亭,用款1.79萬元。

粟家橋

在興安縣城東門外的靈渠上,不知建于何時,虹式單拱石橋,橋面長7米,寬2.6米。北(偏東)橋堍15級,水準長4.9米,南(偏西)橋堍10級,水準長3.5米,券洞跨度長約7米,拱高5米。

門票:50元

二、水街

興安水街是靈渠流經興安縣城的一條街市,是國家4A級景區。長約1公裡。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城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曆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具體景點有秦文流殇景區、娘娘橋、萬裡橋、馬嘶橋、古戲台、金鐘街、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溯靈渠而上,經過娘娘橋、萬裡橋、馬嘶橋到粟家橋,近千米的靈渠水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具有濃郁嶺南風情的市井畫圖,再現了清代詩人蘇宗經曾經描繪的水街:“徑緣橋底入,舟向市中穿;槳棹揮波易,蓬窗買酒友善。

眼前的興安水街,吊腳樓緊傍靈渠,義福隆、裕慶隆、羅家酒坊、湖南會館等老字号、古建築再現靈渠岸畔。茶樓酒肆、笙歌彈唱,悅耳的絲竹聲,從水街鋪面的竹簾後飄出來,泛舟靈渠,可蓬船沽酒,頗有“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意境。而位于靈渠水街兩岸的民居,鱗次栉比,均為青瓦白牆,木雕花門窗,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嶺南風韻。傳秦漢神韻的丹青水街,與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條古街集中展示秦漢文化的秦文流觞相映成趣,向每一位遊客展現其曆史文化魅力。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夜遊水街,是另一種迷人的意境。水街兩邊的店鋪,門前高懸的 竹編燈籠,渠邊樓庭怪石,耳畔響起的 靈渠 古樂,還有悠閑散步的興安居民,讓人感到居住在水街的 安逸。水街的水很清澈,沿街不時能看到小女孩赤腳戲水的畫面,不少年輕的 少婦還提籃到水街洗衣。曆史上 興安縣城是個很重要的航運碼頭,因靈渠在此分水, 南來北往的船隻都要經此中轉。靈渠穿城而過,兩岸設有會館客棧、酒肆茶樓,形成了一條繁榮熱鬧的水街。隻是到了1937年 湘桂鐵路通車後,航運中斷,水街才衰落了。遊人進入水街,品味 江南水鄉風情,将産生比周莊烏鎮更具曆史文化氛圍、更加清麗飄逸的感覺,在如詩如畫的 如癡如醉中穿過粟家橋,去追尋帶來 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靈渠古韻,去感悟大陸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去贊歎 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旅遊景點

娘娘橋

位于秦文流觞景區上遊約100米,又名天後橋、滄浪橋,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橋上建有雙亭,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

位于娘娘橋上遊約100米,唐寶曆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裡而得名,是廣西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已整整1200年曆史。曆史上被稱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橋亭,橋的南岸立有明代吳玉所寫《萬裡橋記》一文和“萬裡如歸”題詞兩塊石碑。

馬嘶橋

位于萬裡橋上遊約100米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傳該處最初為小木橋,當年馬援率部南平交趾時,其坐騎至此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乃募捐修橋,傳為千古佳話,此橋因而得名。原為與靈渠水街南北路并行的兩座橋,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橫跨靈渠的連橋,形成了“三橋跨二水”的奇觀。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

古戲台

又名天韻閣,位于縣城中心廣場與水街交會處,高12米,分上下兩層,上面唱戲,下面行人,為徽派建築風格。該戲台與萬裡橋遙相呼應,是居民休閑看戲的好地方。

湖廣會館

位于靈渠水街中段,建于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内設有大堂、戲台、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

水街亭台廊榭

位于娘娘橋至馬嘶橋之間約200米的靈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為實木結構,青瓦蓋頂,下有石闆路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人們休閑觀光、吟詩賞景的絕佳去處。

北街裡

位于萬裡橋北,是一條傳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寬不過5米,長約300米,兩邊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築,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桂北市井風情。水街民居 位于靈渠水街兩岸,鱗次栉北,綿延近1公裡,均為青瓦白牆,木雕花門窗,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嶺南風韻。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三、貓兒山

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因峰頂一花崗岩巨石,形如一隻卧着的貓。故稱貓兒山。峰頂為一花崗岩巨石,形似卧貓,故稱貓兒山。境内山高林密,夏涼冬雪,環境優雅,風光如畫,自然景觀兼具雄、險、幽、秀、野。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同志譽之為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山之秀”于一體,是近年來華南新興的生态旅遊勝地。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杉木江十裡峽谷: 杉木江是漓江正源,山高谷深,溪落差很大,在自然保護區内,短短6公裡的距離,海拔進而2000米降至500米,形成一系列千姿百态的瀑布群,黑崗瀑布、劍龍瀑布,龍九瀑布,三疊飛泉落差都在于20米以上,峽谷間懸泉高挂,銀瀑如練,更有湍流、石灘、碧潭、疊水幽澗相伴,或靜靜流淌,或嘩嘩歡歌,或隆隆高唱,水景動靜相連,聲色并茂,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中,更加清澈明亮,秀美壯觀,号稱“十裡峽谷”。

龍塘江瀑布: 龍塘江亦為源頭之一。該處三面峭壁合圍,峽谷幽深狹窄,山溪從斷崖飛瀉而下,落差20多米,直落潭底,如白練懸垂,聲如雷鳴,奇麗壯觀,瀑底大潭深不可測,清幽碧藍,遊魚成群,是一處極富吸引力的山水奇觀。

人文景觀

老山界長征故道: 貓兒山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1943年12月4-8日,朱德、周恩來等率領的中央紅軍長征路經貓兒山,分三路翻越老山界,紅五軍團及中央幹部團,八軍團一部在老山界與國民黨激戰兩天,12月8日才撤離老山界。現貓兒山南麓華江鄉千家寺,新文家洞、同仁衡陽會館都保留當年的紅軍智語。同仁大壤屯老屋據考察是當年毛澤東、朱德的住地。經軍翻越老山界時倍嘗艱辛,曆經磨難,老一輩無産階經革命家陸定一同志為此寫下著名篇章《老山界》。現老山界建有紅軍亭和老山界碑,是一處春天杜鵑似火,四季風景如畫的革命遺址和傳統的教育基地。

抗戰時期飛虎隊墜機遺址: 1996年10月2日,華江瑤族農民潘奇斌,蔣軍在貓兒山自然保護區黑山崖(仙人愁)采藥,在原始叢林中意外發現一架戰機殘骸。經有關部門調查确定為美軍二戰時期飛機殘骸。1996年11月,江澤民與克林頓通報了發現情況,此後,在中國政府和群眾的協助下,美國國防部失蹤人員防務辦公室,先後兩次派員來貓兒山搜尋。飛機殘骸散落于戴雲山黑山崖1828米附近,包括多挺機關炮、機關槍、炸彈、多台發動機、多名美國空軍後勤人員遺物和遺骸。經确認,該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美兩國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期間,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三十五轟炸中隊的B-24遠端轟炸機,亦即“飛虎隊—美國志願航空隊”的戰機,編号40783号。該機于1944年8月31日下午在轟炸停泊于台灣的日軍軍艦後,返航時因柳州基地遭日軍轟炸,改飛桂林秧塘機場途中因撞上黑山崖墜毀而神秘失蹤。十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古人類遺址: 貓兒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所在地同仁村南500米處為大壤屯古人類居住遺址。該處為一台地,三面有溪流環繞,一面背靠老山界鴨婆山。高出四周的台地上有清朝乾隆年間民宅和百年以上大桂花樹,風景如畫。1977年在耕田中出土石器三件:為石、石斧、石刀,光滑平整,磨工精細,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距今4000-10000年,說明遠古時貓兒山即有人類生活繁衍。

民族風情

貓兒山是瑤族、苗族聚居地。自然保護區周邊村莊多是瑤族、苗族山寨,瑤苗群衆純樸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他們的幹欄式建築,繡花唐裝、彩裙都是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現貓兒山東麓瑤族群衆建有集吃、住、娛為一體的瑤苑風情竹樓和農家飯店,頗受旅客歡迎。

古禁山碑經考察,近年在興安縣華江鄉原千家寺舊址,現紅軍智語樓内牆發現清代道光年所刻古禁山碑兩塊,該碑為清代中期貓兒山群眾及廣西桂林興安等官府保護貓兒山水源林的曆史記載,距今年180餘年,具有很高的曆史文獻價值。對當今的自然保護也深有啟示意義。

門票:180元

四、超然派大峽谷

超然派大峽谷位于桂林市興安縣華江鄉高寨村,峽谷保持着原始風貌的自然生态,負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大氧吧。這裡是漓江源頭處,水清澈見底,甘甜可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生長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峽谷氣候頗具特色,“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有迎賓瀑、鳳歌亭、跳潭、鳳潭、大鲵潭、聽濤小築、壽桃潭、天然浴場、龍泉、品茗苑、聽濤小築、戒潭、天飛泉、龍潭、龍鳳閣、犀牛背、危岩聳石、中流砥柱、小天鵝湖等二十多處景觀。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超然派度假山莊别具一格,巴厘島風情的木屋别墅、四星标準的酒店、拓展訓練基地等建設予山光水色之中,生活其中悠然自得。精心打造的溫泉設施,在天然氧吧的優美環境中,讓您的身軀、心靈和精神得到百分百的釋放,沉澱感受,回歸真我。漫步民俗文化村,仿佛置身于民族傳統文化的露天陳列館。讓您在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之中,盡情倘佯一部古老麗又充滿現代氣息的民族風情史。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門票:25元

五、漠川鄉張家崎銀杏

說到銀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靈川海洋,但是興安漠川鄉的銀杏卻并不亞于海洋啊,隻不過這裡距離市區比較遠,并不是遊客“掃黃”的首選。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門票:55元

六、漠川鄉榜上古村

漠川鄉榜上村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曆史的村落,古村落相信大家都見過不少,但是每座都住着人的古村落卻是少見。這裡的60多座古宅都是青磚黛瓦、高牆窄巷石闆道路。最為出名的是村中有着一株1800多年的古樟樹,樟樹樹幹已空心,中間可以容納一桌賓客。

興安出發自駕5日遊好去處攻略推薦

說到這兒,螢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贊收藏+關注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