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穆魯克王朝是突厥人?埃及僅僅隻有六千胡兵胡将

作者:亞托克斯
馬穆魯克王朝是突厥人?埃及僅僅隻有六千胡兵胡将

根據埃及方面在公元1181年的資料表明,薩拉丁麾下的馬穆魯克騎兵數量僅僅隻有6976人,其中來自花剌子模地區的古拉姆戰士為1553人,可見埃及王朝的10萬軍隊當中主體仍然是中東人,胡兵胡将占比數量非常稀少。甚至不到唐朝胡人數量的一成,根據《舊唐書》記載,番族人口有2萬戶,占幽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此類推唐朝北方雜居的胡人數量多達600萬,這些大量内遷的胡人成為了日後安史之亂中叛軍主要來源,唐朝胡人數量是埃及王朝的1000倍。

“ 安史之亂,一切驅之為寇,遂擾中原”。

其次,埃及史書從未記載過馬穆魯克王朝自稱過突厥,或崇拜胡人文化,整個埃及從上至下都非常崇拜本土的伊斯蘭文化,即便是胡人血統最為濃重的君主拜伯爾斯,埃及史書記載他是鞑靼人,拜伯爾斯卻以阿拉伯帝國正統繼業者自居,稱為伊斯蘭的仆人,是以阿拉伯文明至今仍然在歌頌拜伯爾斯的豐功偉績,可以說埃及王朝雇傭的六千胡人士兵早已伊斯蘭本土化了。

“兩座神聖城市的仆人”。

反倒是唐朝和後唐都非常崇尚胡人文化,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對突厥文化如癡如迷,李承乾整日披着羊皮襖出入大殿,不住大唐皇宮反而在戶外搭帳篷野居,學着胡人紮辮子發型,李承乾還更是整日以胡人的舞蹈和音樂為趣。

“好突厥言及所服,選貌類胡者,被以羊裘,辮發”。“又使戶奴數十百人習音聲,學胡人椎髻,剪彩為舞衣。尋橦跳劍,鼓鞞聲通晝夜不絕”。“五人建一落,張氈舍,造五狼 頭纛,分戟為陣,系幡旗,設穹廬自居”。

唐朝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則以崇拜胡人文化的拜火教為榮,自稱光明之神,曾在公開大會上宣示自己是胡人的神靈附體,想要拉攏胡兵胡将追随他,以此賣命發動叛亂。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曾派遣特使前去河朔地區摧毀胡人祠堂,還引發了三鎮士兵們的不滿情緒高漲,于是三鎮叛軍不斷複而割據,其胡人文化深紮人心。

“開元、天寶中,人間多于宮調中奏突厥神,亦為祿山之應”。“至大會,祿山踞重床,燎香,陳怪珍,胡人數百侍左右,引見諸賈,陳犧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

後唐王朝則是沙陀突厥人建立而來,出自于西突厥汗國的處月部,即便是李克用和李存勖後來入住中原,後唐王朝仍然非常崇拜突厥神靈,唐帝曾經在白司馬坡祭拜胡人宗教,在《雲州叛亂前史考》中則明确指出,唐帝祭拜突厥神靈是為了穩固掌握兵權的胡人将領。

“沙陀突厥,本西突厥之别種也”。“六月庚子,幸白司馬坡,祭突厥神。”—《新五代史》。

馬穆魯克王朝的第八代蘇丹怯的不花(被俘獲的蒙古小兵,與艾因賈魯戰役中的蒙古将軍同名),後來當上了埃及君主,難道要把馬穆魯克王朝算成蒙古勢力?是以埃及與伊利汗國之間的百年戰争是蒙古内鬥?其實無論是突厥人還是蒙古人,都隻是伊斯蘭文明的打工仔罷了,後來阿拉伯人不滿鞑靼君主統治,扶植高加索戰鬥民族上台,輕輕松松扳倒了鞑靼君主,建立了布爾吉王朝(Burji dynasty)。

根據1995年的埃及官方人口統計,聚居在埃及尼羅河流域有5472.3萬人,阿拉伯人占全國總人口的98%,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阿拉伯語,屬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可見埃及可是正兒八經的歐羅巴白種人,跟突厥人沒有任何關系,不過是曾經招募過六千胡人士兵罷了,不要過分幻想馬穆魯克騎兵是鞑靼人。

結論:

埃及王朝的胡人數量非常稀少,僅僅隻有六千鞑靼士兵,并且早已伊斯蘭本土化,埃及王朝的胡化程度也遠不及唐朝和後唐。就連唐朝和後唐都能算成中原王朝的正統文化延續,馬穆魯克王朝就更不可能劃分到胡人王朝了,不切實際過分地幻想馬穆魯克騎兵是鞑靼人,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