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作者:澎湃新聞

趙波

1945年2月,埃裡克·亨利·利德爾的一生在山東省的一個集中營進入了最後的時刻。這位1924年奧運會400米短跑金牌得主努力攀登四層樓。他被送往集中營醫院。在醫院裡,他中風,導緻右腳部分癱瘓,一隻眼睛失明,言語含糊不清,恍惚不醒。醫生懷疑他患有腦瘤,但在戰争期間,醫院裡沒有X光機或其他裝置來診斷病因。一群難纏的朋友來看他,問他頭痛是不是更好了。蘇格蘭人半開玩笑地回答說:"要回答這個問題,我需要知道我腦子裡在想什麼。"

2月21日,埃裡克口述了一封信給他的妻子弗洛斯。"我承擔了太多的工作,導緻輕微的神經衰弱,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後感覺好多了,"他寫道。醫生建議我換工作,放棄教學和運動,像吐司一樣換工作,這是一個很好的改變。很高興在7月份聽到你說萊加裡夫人身體健康,戴維斯和内馬爾正在為4月18日的婚禮做準備。我希望你們能一起慶祝..."在信的末尾,他寫道:"愛你和孩子們。"顯然,埃裡克沒有說實話。在口述這封信後不久,他就把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句話留給了周圍的人:"這是一次徹底的投降。在說他抽搐,失去知覺,然後昏迷之後。Eric Lidall于.m 9:20去世,享年43歲。

很多人知道埃裡克是因為英國電影《火焰戰車》。在奧斯卡最佳影片中,他因為拒絕在周日比賽而放棄了差點錯過的金牌。在曆史真相中,埃裡克後半生的選擇仍然值得細細品味和琢磨。

金牌還是上帝?奧運舞台上的選擇

埃裡克·利道爾于1902年1月16日出生于天津。他的父親詹姆斯·利德爾(James Lidall)是倫敦教會在中國的一名牧師,他的母親瑪麗(Mary)是蘇格蘭人。1899 年 9 月 11 日,瑪麗經過一個半月的海上航行,從英國啟航到上海。10月23日,詹姆斯和瑪麗在上海的一座教堂結婚。随後,這對新婚夫婦被配置設定到華北地區傳教。當時,在華北地區,頤和團的遷徙如火如荼,一家人正在華北各地遷徙。詹姆斯曾經哀歎,在過去的四年裡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好像發生了四條生命。"

在這四年中,Robert Lidall和Eric Lidall出生了。埃裡克出生後不久,詹姆斯就把家拖到延強縣蕭章貞。該鎮是中國曆史地理學家侯仁治的故鄉,也是倫敦教派在中國北方的重要傳教地點。侯仁的兒子侯玉星曾在《魂與夢》中寫道:"蕭章珍位于華北平原腹地,現在是河北省衡水羌縣的一個小村莊。村名原來是一家糧店,曾稱薊縣鎮,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西涵小河、張亮、張耳,改名為小張,至今仍沿用至今。19世紀下半葉,基督教的傳播逐漸傳到大陸,蕭章貞成為英國倫敦教會在河北設立的傳教中心之一。1876年,英國傳教士建造了三座基督教教堂,并于1899年将其燒毀。1902年,在西街口南面重建了一座基督教教堂(簡稱北堂),在教堂的左右兩側,分别創辦了一所中男女校,命名為"育才",即選拔人才。"在利德爾的晚年生活中,這個小鎮和他的糾葛仍在繼續。

1907年,在中國生活了九年的詹姆斯·利道爾回到了他的家鄉蘇格蘭。利德爾兄弟就讀于蘇格蘭的德裡門公立國小,然後轉學到倫敦東郊的一所傳教士學校布萊克希思學校。埃裡克在這裡學習了十多年。在學生時代,埃裡克很快就表現出了體育天賦,他在16歲時成為學校橄榄球隊的隊長。

1920年秋天,埃裡克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化學。雖然他仍然是學校足球場上的常客,但他很快就在賽道上展現了自己的天賦。在1921年愛丁堡大學運動會上,在入學後不久,埃裡克被迫赢得了100米短跑金牌,擊敗了受歡迎的施瓦特。1921年6月18日,他在聖安德魯斯赢得了100米比賽。僅僅一周後,他在蘇格蘭業餘運動員協會錦标賽上赢得了兩個短跑單打冠軍。"蘇格蘭飛人"的名聲已經傳播開來。他在8月11日的《格拉斯哥先驅報》上寫道:"愛丁堡大學業餘體育協會的埃裡克即将成為英國冠軍,甚至可能成為奧運舞台上的英雄。

預言很快就成真了。1923年,埃裡克入選英國奧林匹克代表團。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當得知100米預賽定于7月13日星期日舉行時,埃裡克·利德爾決定退出該賽事以及4×100米和4×400米接力賽,兩者都定于周日進行。在埃裡克看來,安息日是獻給上帝的星期日,不适合參加任何其他活動。最終,英國代表團在這兩項賽事中都隻獲得了銀牌和銅牌。一家英國報紙遺憾地評論說:"如果埃裡克參加,英國隊本可以在接力賽中赢得金牌,但他的信仰不允許他在周日參加比賽。"這樣的評論相當委婉。事實上,"他是他的國家的叛徒",他幾乎是英國"最不受歡迎的人物"。

在随後的一集中,正如《烈火戰車》中所描述的那樣,英格蘭的林賽勳爵決定将他的400米資格讓給埃裡克。7月10日星期四,埃裡克在男子400米決賽中以6:30 p.m的成績跑出了47秒6秒。這不僅幫助他在比賽中赢得了奧運金牌,還打破了世界紀錄。這個紀錄保持了12年,直到1936年,在柏林奧運會上被同胞格爾達菲爾·布朗打破。遊戲的成功讓人們忘記了之前退役的那一集。幾乎在一夜之間,埃裡克從"最不受歡迎的人"變成了"400米比賽中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運動員"。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埃裡克·利德爾(Eric Lidall)在短跑比賽中用他的頭部跑步方法吸引了巨大的打擊。

正當埃裡克處于運動生涯的巅峰時,他突然決定放棄自己的運動員之路,回到他的祖國中國。

體育還是教育?人生軌迹的選擇

在赢得奧運金牌一周後,這位蘇格蘭人于1924年7月17日從愛丁堡大學畢業。在畢業典禮上,當埃裡克·利德爾(Eric Lidall)走上舞台領驗證書時,人群歡呼雀躍。全場全場起立鼓掌,副校長阿爾弗雷德·歐文爵士(Sir Alfred Irwin)喊了幾聲,要求保持沉默。歐文爵士在授予學位時說:"埃裡克先生,除了考官,現在沒有人能打敗你。雙關語的意思是"讓你通過考試"和"領先于你"。這表明埃裡克是學校和蘇格蘭的寵兒,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賽道上。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愛丁堡大學紀念校友和奧運冠軍埃裡克·利德爾的銘牌

畢業後,埃裡克有多種選擇:他可以留在英國從事與化學相關的工作,在英國從事神職人員工作,并繼續他心愛的田徑生涯。這位22歲的球員是運動員的黃金時代,他可以參加至少兩屆奧運會,并繼續鞏固他在短跑界的統治地位。

但正是在這一點上,埃裡克決定回到中國,在天津教會學校新學院任教。這對埃裡克來說是合乎邏輯的,早在他畢業之前,新學院就給了他一個臨時的教學職位,因為他還沒有獲得學位。現在他擁有了學位,他決定履行他之前的協定。

為什麼埃裡克·利德爾願意在田徑場上犧牲自己的光輝前途,回到不遠處的異國他鄉呢?朱利安·威爾遜(Julian Wilson)在《神聖的盡頭——埃裡克·利德爾傳記》(The Sacred End - The Biography of Eric Liddell)中寫道:"他所尋求的是讓其他人分享他從信仰中獲得的巨大喜悅和信念。埃裡克在天津的室友大衛·麥格溫(David McGwen)寫道:"他是耶稣基督的忠實信徒,一個沒有救主耶稣影響的人,他沒有利用他的影響帶領人們上床睡覺,救主耶稣在他心中非常重要。另一位朋友回憶說:"他在課外教聖經課,觀衆非常熱情。當他和我們談論那些全心全意地獻給基督的男孩時,他總是無法抑制自己的喜樂。這種情況,我還記得。無論他有多忙,他總是可以抽出時間與來訪的中國學生見面和交流。他深受孩子們的愛戴,我估計他90%的學生都聽說過他的聖經課程。"在他心目中,無論是去巴黎争奪奧運冠軍,還是在中國的教會學校當老師,目的都是為了增加上帝的榮耀。

随着埃裡克作為神學教師的地位逐漸消失,這位奧運冠軍從世界田徑運動的軌道上消失了,隻是參加了地區體育賽事。1929年,埃裡克在天津與德國短跑運動員奧托·帕爾佐博士(前500米,800米和15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一起參加了友誼賽。結果,埃裡克赢得了400米,而德國人赢得了800米。在更衣室裡,帕爾佐問埃裡克是否願意參加1932年洛杉矶奧運會,他回答說:"我太老了。帕爾佐笑着回答:"太老了?我今年32歲,但我将代表德國參加下一屆奧運會。"事實上,自1930年以來,埃裡克就沒有參加過重大的田徑比賽。

埃裡克的運動天賦似乎隻在幾個意想不到的場景中表現出來。1928年,在大連參加運動會後,埃裡克本來計劃乘船傳回天津。但離開競技場時,英國國歌"上帝之王"和法國國歌"馬賽"播放,導緻蘇格蘭人錯過了附近的計程車,當他到達碼頭時,這艘船已經無法向海上伸出電纜。就在埃裡克覺得船離得太遠而無法跳上去的時候,一個波浪把船推了回去,當他抓住機會時,他扔掉包裹飛了過去,"我感覺自己像一隻瞪羚,跳起來,落在了船上。"這一幕恰好被一名坐在計程車上的記者看到。他聲稱埃裡克那天跳了4.5米,蘇格蘭傳單仍然很強壯。隻是他的職業生涯不再是在球場上,而是在學校。

埃裡克在中國的時期是戰争頻繁的時期。1931年,918事件爆發,六年後,盧溝橋事件爆發。在這些動蕩的時代,他沒有選擇離開...

前線還是和平?抗日戰争期間做出的選擇

埃裡克·利德爾(Eric Lidall)從1925年回到中國到1937年中華戰争爆發,在中國生活了12年。在這12年裡,雖然戰争的陰雲沒有消散,但他自己的生活卻平靜祥和。在這段時間裡,對他來說最大的變化是婚姻和家庭。

埃裡克的妻子弗洛羅斯·麥肯齊(Floros McKenzie)是加拿大人。她的父親休·麥肯齊(Hugh McKenzie)是加拿大聯邦河南商會的财務和業務經理,她的母親安妮(Anne)在河南省衛惠縣從事福音派工作。1926年,麥肯齊一家遇到了詹姆斯·利德爾,并第一次見到了埃裡克。安妮對未來女婿的第一印象是:"他非常謙虛和溫柔。1929年,埃裡克愛上了弗洛斯。根據傳記作家朱利安·威爾遜(Julian Wilson)的說法,"他們都很害羞,扭曲,臉上經常帶着迷人的笑容。經過五年的約會,埃裡克和弗洛斯于1934年3月27日在天津結婚。"今天下午,許多中外嘉賓聚集在天津基督教公理會大廳,參加著名的奧運冠軍埃裡克牧師和受人尊敬的麥肯齊夫婦弗洛雷斯小姐的婚禮,"《京津時報》頭版報道。"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埃裡克·利德爾和弗洛斯·麥肯齊

雖然兩人來自不同的國家,離家很遠,但埃裡克和弗洛雷斯的婚姻很幸福。1935年,兩個女兒帕特裡夏和希瑟出生。在給父親家人的一封信中,他較長的描述了他的女兒們是如何從蹒跚學步的孩子變成蹒跚學步的。"帕特裡夏喜歡坐在我自行車杆上的小墊子上,我們在院子裡或街上騎車。希瑟非常好,她整晚都睡得很好,除了在10點.m吃飯,在那裡她可以睡到6點.m,幾乎從不阻止我們休息。自從兩個孩子出生以來,我們從來沒有被要求在半夜起床喂他們,這是兩個孩子最重要的地方......"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弗洛斯·麥肯齊和她的三個女兒

很快,生活發生了變化。1936年7月,倫敦傳教士協會在北戴河召開年會,讨論新學校的教師安排問題。由于經濟原因,學院必須減少倫敦教師人數,他們将在三年内提供費用到四名,下崗的從業人員将被派往鄉村北部傳教。在新學院的教師名單上,有的太老太弱,有的沒有教會地位的老師,有的自稱"不擅長學習語言"。埃裡克是被解雇的最佳人選,他最初拒絕了這一要求,理由是他太中國了。但到了1936年,教會仍然堅持這一決定,埃裡克面臨着停止付款的壓力。到1937年5月,埃裡克在給家人的一封信中寫道:"決議已經下來,我和弗洛斯将從9月開始在蕭章貞。"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反日戰争期間的埃裡克·利德爾

在寫這封信兩個月後,1937年7月7日,盧溝大橋事件爆發。因為華北的險惡局面,埃裡克不得不獨自去蕭章貞,之後他和弗洛斯聚在一起越來越多,經常分開。在蕭章貞期間,他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親眼目睹了中國在日軍馬蹄下的悲劇。不止一次,他的筆錄描述了這一幕:"這是一座被摧毀的房子,除了兩棟房子外,整個房子都被燒毀了,隻剩下一個燒焦的大木栅欄,那裡還有兩個寡婦和兩個女孩。此前,日本人來到這裡,帶走了家裡的男人,因為沒能及時趕上贖金,這名男子被槍殺,留下兩個寡婦掙紮着面對這個悲慘的世界。我走進院子,彎下腰,懇求上帝保佑他們,我不禁反思并問自己,"上帝能做什麼?但埃裡克不僅悲傷和無助,在抗日戰争期間,他多次營救被日本人緻殘的人。他冒着被日本人俘虜的風險,将一名被日本人斬首但尚未咽下呼吸的中國男子送往醫院。

與此同時,埃裡克有機會擺脫危險。1939年6月,倫敦傳教士協會執行委員會要求他回國一年。同年8月,埃裡克的家人從天津經加拿大繞道傳回英國,并于11月初抵達愛丁堡。與中國北部飽受戰争蹂躏的相比,蘇格蘭享有後方的甯靜。面對傳回中國還是留在英國的選擇,Eric選擇了将妻子和女兒送到加拿大,然後獨自傳回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弗洛斯回憶道。埃裡克有機會和我們一起去,但他不認為他應該這樣做。他擔心,如果他們把我們作為人質,他将無法堅持自己的信仰。我從沒想過他的工作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但他認為,既然其他人留下來了,他就可以了。"

埃裡克傳回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對日本占領區人民的同情。早在1938年秋天,他就寫道:"我被指令離開這座城市,并有機會目睹這個地方和天津之間飽受戰争蹂躏的廣闊地區的破壞,這讓我受益匪淺。一位朋友問他是否後悔離開更安全的天津和大學。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從來沒有!在我的工作中,我從來沒有得到過如此多的快樂和自由!"

最後幾年:有尊嚴地沖過終點線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華北地區沒有幹淨的土壤。1941年春,使團接到日軍的指令,在最後期限前離開蕭章瑾,一周後,使團所在地被夷為平地。八月份,埃裡克本來有機會離開中國,但他還是選擇了留下來。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英美立即對日宣戰,在中國的英美僑民中已成為日軍敵人的眼球。12月11日,天津新學院被日本人關閉,學生被送回家。此時,已經傳回天津的埃裡克被要求搬出英租界。經過兩年的動亂,1943年3月,在天津的英美僑民被日本人帶到山東魏縣的集中營。

埃裡克是最後一個被轉移到這裡的英裔美國外籍人士,根據大衛麥卡斯蘭的"Straight Outta 1"計劃,該計劃現在有1,800人。當時,日本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是強國的終結,該國的物資匮乏,再加上英美僑民的拘留,營的生存可想而知。生活空間狹小,食物嚴重不足。

營地的住宿非常擁擠,住在公共宿舍的單身男女可以分别分為183厘米(6英尺)長,隻有91厘米(3英尺)寬,離床隻有46厘米(18英寸)。已婚夫婦可以有一個房間,但面積不到8平方米。

集中營的食物也很稀缺。曾經在一位難纏的朋友回憶道,每天都是沒有營養的,同樣的菜單:早餐是兩片薄面包,常烤得又硬又脆。有時是小米或高粱粥,偶爾還有一點白糖。晚餐或午餐是一團糟,包括一點軟茄子,通常被稱為S.O.S.(老式雜物)。偶爾提供甜點,通常是湯,實際上是另一種說法,老式的混合物是水。前外交官奧斯瓦爾德·達拉斯(Oswald Dallas)成為縣營地的一名面包師,每當面粉稀缺時,他就會使用花生殼磨坊制作面包。"天氣炎熱時,你幾乎無法吃東西,但當你不小心降溫時,它就像石頭一樣堅硬。後來,日本人在集中營開了一家小賣部,人們偶爾可以買到花生、雞蛋、蜂蜜、水果等。

難民營的衛生條件比住宿和食物條件差。"當我們打開門,走進男洗手間時,一股惡臭直接進入了我們的鼻孔,我們讨厭不要立即退出,回到戶外遊行的新鮮空氣中,"蘭登·吉爾在《山東的院子:壓力下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中描述道。東方的馬桶,陶瓷便盆嵌入地面,馬桶都得蹲在上面,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在便盆上方的牆上挂着一個帶有長金屬拉鍊的瓷制水箱,但沒有一個拉鍊連接配接到便盆上。上部管道未打開,便盆已滿且溢出。拘留營裡沒有清潔工,沒有水管工,沒有自來水,幾乎不可能阻止污穢在便盆中的溢出。"

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埃裡克身心疲憊。從表面上看,他快樂而無能,不願意透露自己内心深處的想法。但由于他與妻子和女兒的長期分離,以及嚴重的頭痛,他開始感到沮喪,活得像一年,"在集中營裡,他經常被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所迷惑。"他有時會為他的獄友感到難過,因為他對不能為牙線留出更多時間感到非常遺憾。到1945年1月,埃裡克被流感和鼻窦炎的雙重發作擊中,他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獄友們看到他病情惡化,就把他送進了醫院。在醫院期間,他突然中風,導緻右腳部分癱瘓,言語模糊,恍惚。醫生懷疑他患有腦瘤,但他對此無能為力。2月21日,他在俞縣去世,距日本投降不到半年。

直到遙遠的加拿大的梅,弗洛斯才得知丈夫的死訊,她把兩個女兒抱在懷裡,說:"爸爸和爺爺一起在天上。"1984年6月14日,弗洛斯在加拿大去世,而埃裡克在地下等了她39年。埃裡克和弗洛斯有三個女兒,後來都住在加拿大。

埃裡克的前天津新學院在抗戰後恢複,并于1950年被新中國接管,并更名為天津第十七中學。值得一提的是,高中二樓二樓的一個房間曾經存放過埃裡克于1928年11月在閩園運動場赢得的400米金牌。日本投降後,被關押在彜縣集中營的歐美僑民大多傳回了各自的國家。他們互相聯系,組織了魯縣集中營,建立了網站,寫了回憶錄,并多次回到山東省濰坊老城。隻是在本世紀初,随着老人們逐漸枯萎,回去拜訪的朋友越來越少。

濰坊市的第二所中學建在營地的遺址上,并有一個專門的展覽室專門展示這段曆史。在學校的一角是愛丁堡大學捐贈的紀念碑,用中文和英文刻上埃裡克的生平故事,另一邊刻有以賽亞書40章21章的經文

"他們應該能夠飛得很高,為了鷹的翅膀;

他們應該能夠向前沖,而不會說疲憊。"

信仰與黃金:"消防車"埃裡克·利德爾在他的後半生

濰坊第二中學的青銅雕像和埃裡克·利德爾紀念碑

負責編輯:鐘元

校對:張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