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東七鮮推出全新付費會員,粵港澳大灣區為未來戰略核心

作者:羊城派

文/鹿小果 曹軒圖/受訪者提供

1月13日,京東七鮮總裁鄭鋒現身媒體交流會。會上,鄭鋒解讀了七鮮最新業務戰略規劃,并表示今年七鮮将會立足“服務體驗”“商品品質”“模式創新”等多方面進行優化提升,力争在未來5-7年跻身中國連鎖零售行業第一陣營。

京東七鮮推出全新付費會員,粵港澳大灣區為未來戰略核心

創新業态:“會員體系”打通消費網絡成獨有競争優勢

成立于2017年的京東七鮮,是基于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生鮮超市。但在過去幾年,七鮮卻一直相對低調,鮮有發聲。

“經過近一年的打磨,七鮮已經準備好了。”鄭鋒表示,在過去一年裡,七鮮聚焦業務重點進行了一系列戰略調整。七鮮的創新戰略從推出全新的會員體系開始。據悉,七鮮已于去年9月推出會員體系(非付費會員),分為普通會員、黃金會員、鉑金會員三個等級。截至2021年12月,鉑金會員的比重已達到26%,占銷售總額的60%。

京東七鮮推出全新付費會員,粵港澳大灣區為未來戰略核心

後來,七鮮又于今年初正式上線付費PLUS會員。付費會員并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外零售超市如山姆、Costco等采用的都是付費會員制度。早在2020年10月,盒馬就已開出了首家盒馬X會員店,全面進入會員制超市市場。

七鮮的獨有競争優勢在于,它的會員與京東PLUS會員是共通的。這也就意味着,成為七鮮PLUS會員将自動成為京東PLUS會員,除了享受七鮮所提供的8項付費會員才有的權益外,還将享受京東PLUS會員免運費等12項會員權益,京東PLUS會員也将自動成為七鮮付費會員,共享這20項付費會員權益。

這一政策更深層面的意義在于把七鮮的高頻生鮮價值與京東的海量商品池、3C家電等大件商品競争優勢、自營商品體系以及京東的物流網絡打通了。

此舉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消費者既可以享受七鮮的高頻生鮮價值也可以獲得京東的大件商品優勢,并且在購買過程中享受到更高的折扣和更好的服務,使用者粘性得以增加。七鮮的另一優勢在于背靠京東強大的供應鍊和物流體系,也就是說,七鮮并不需要像傳統的付費會員制超市一樣進行倉儲式經營,而是可以通過京東供應鍊進行社群式經營。這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全新的會員體系隻是七鮮聚焦使用者的第一步。在零售效率方面,七鮮推出了“店倉一體化”優化項目,通過重新梳理揀貨流程和設計揀貨環境,縮短揀貨員的動線,60%-70%的單量能夠在不到30米的通道内全部揀完,讓揀貨變得高效,送貨速度更快。商品方面,七鮮進一步強化産品開發。例如,七鮮自主研發的特色控卡餐,主打“低卡、輕脂、美味、豐富”特色,銷量喜人。

另據鄭鋒介紹,七鮮的自有品牌從2021年4月開始起步,目前商品數量已經達到近200支,到了2022年底這個數字還會繼續翻番。對内加強研發創新能力,對外七鮮也沒有停止與知名品牌合作的機會。去年11月,七鮮聯手MUJI無印良品開創的中國首家生鮮複合店在上海正式開業,頗受業界關注。

擴大版圖:大灣區為下一個目标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下,七鮮今年的業績呈現跨越式增長。鄭鋒表示,七鮮連續營業滿三年的門店全部實作了盈利,同時,一批營業時間在兩年到三年之間的門店也已經接近盈利。

京東七鮮推出全新付費會員,粵港澳大灣區為未來戰略核心

在業績爆發的新态勢下做厚群衆基礎,擴充消費市場,是七鮮的核心規劃。七鮮的擴張步伐來勢洶洶,2021年,七鮮超市新增門店20多家,這一數量相當于過去三年的總和。據了解,截至目前,七鮮超市在全國門店總數已達50家,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武漢等全國13個城市營運。

鄭鋒透露,未來,七鮮門店将圍繞京津冀和大灣區兩大區域進行重點布局。目前七鮮的陣地主要在華北地區,而拓展以深圳、廣州為中心的大灣區城市帶,則是七鮮的下一個目标。從2021年4月30日至今,七鮮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連續開了8家新店。談及未來七鮮整體發展目标,鄭鋒坦言:“隻要滿足選址要求,上不封頂,越多越好。”

對于七鮮來說,大灣區的優勢在于擁有成熟的供應鍊體系、豐富的人才儲備和龐大的使用者群體。除了京東原有的品類布局外,七鮮将會根據大灣區當地居民獨特的飲食習慣進行本土化産品選購。而作為引領大陸開放性經濟的主要力量,大灣區使用者群無論是消費觀念還是消費水準,都符合七鮮的品牌定位和發展政策。另外,大灣區政府的行政效率、營商政策以及對創新的包容與支援,也是七鮮未來快速擴充的支撐點。

七鮮的發展野心遠不止于此。目前七鮮已經在華北、華南、華東、華中、華西五大區均有布局,覆寫全國13大城市,當七鮮在已有區域把差異化和消費心智建立起來後,會考慮進軍更多城市。鄭鋒表示,希望在2027年左右能夠成為中國連鎖零售行業的第一陣營,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全管道零售引領者。(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李志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