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津南會戰中的凡人英雄 】一家五口祖孫三代的志願故事

作者:雲中文

津雲新聞訊:“大家看看腳下的标記,保持一米距離,排好隊啊!”“很快就排到了,大夥兒别着急!”“提前準備好身份證或照片。”站在天津市津南管控區雙新街道新景園小區核酸檢測通道維持秩序的于曰蘭,今年已經70歲了,黨齡26年。退休前,她是一名教師,現在是街道金牌宣講團的成員,小區黨支部的骨幹力量,組織學習、活動是她的日常。

  1月8日,天津疫情突發。于曰蘭當天就向社群報名參加志願服務,從1月10日津南管控區第二次核酸篩查開始,她就站在維持篩查隊伍秩序的崗位上。

  管控區裡,幾乎天天都要做核酸篩查。整整一周時間,7次核酸篩查,無論白天黑夜,從淩晨到傍晚,于曰蘭始終“陪伴”在篩查隊伍的左右。等待核酸篩查的隊伍中,居民們有序排隊,偶爾有些小摩擦,于曰蘭會第一時間充當起調解員。“我退休前是老師,現在是居委會義務委員,也是一名黨員,一直都在為人民服務。現在趁着身體也還不錯,遇到這樣的事兒,就得沖在最前線!”

  王勝利是于曰蘭的老伴兒,今年77歲,黨齡37年。同為金牌宣講團成員的他,是一名日常為大家解讀黨的理論的“高手”。一個月前剛剛做了心髒支架手術,疫情發生後,看到“表現積極“的老伴兒忙裡忙外,他也在家裡坐不住了。做好防護,就來到居委會“找事兒”幹。看到醫務休息室裡亂糟糟的,他收拾;看到篩查隊伍附近有垃圾,他撿;看到社群從業人員拉警戒線,他幫忙......社群從業人員勸他:“您就在家歇着吧,可别累着!“他不幹了,說到:”平常我到處給人上課,講理論。現在到了該實踐的時候了,讓我往後退?大家都在志願服務,我也不能閑着。既然不能站太長時間,就幫大家收拾收拾東西,撿撿垃圾。幹幹歇歇,做點力所能及的吧!”

  “外婆,我能去幫忙麼?”這是正在天津師範大學讀大一的外孫女李佳怡,在看到于曰蘭志願服務第二次核酸篩查回家後問的。看着70歲的外婆和77歲的外公熱火朝天地做志願者,李佳怡深受感染,也想加入志願工作中。有了外婆的“引薦”,年輕手快的她從第三次核酸篩查開始,就負責起登記、掃描身份資訊的工作。那些天,津城正值三九天,室外溫度較低。她的崗位不能來回走動增加熱量,李佳怡經常被凍得手腳冰涼。用來掃描身份的手機經常會被凍沒電,在等待掃描的間隙,她用兩隻手緊緊捂着手機,用體溫維持電量。“我們學校最近也号召同學們,在自己家的社群做些力所能及的志願工作。我剛好在管控區,外婆和外公這麼大年紀了都在做志願者,我還等什麼?”

  “您好,這裡是居委會,您有什麼問題?”“您别着急,附近市場裡啥都有,要是不友善出門,告訴我們需求,安排人給您送!”“咱好好在家,按時核酸,就是為防疫做貢獻啦!”于曰蘭的女兒,也就是李佳怡的媽媽王倩是一名自由職業者。疫情剛開始,她也第一時間向社群報道了。與媽媽和女兒不同,社群安排她做接聽熱線、登記資訊的工作。除此之外,她還會充當臨時“心理咨詢師”。“這段時間,很多居民的情緒上會有波動。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到咨詢居委會。我的任務就是安撫大家的情緒,記錄并上報大家遇到的問題,能幫到大夥兒,我感覺很滿足!”

  王倩的丈夫李寶榮,自覺承擔起了保障後勤的任務。除了給家裡這些“積極分子”做好飯,給老丈人拿藥,還要時不時地燒熱水,送給樓下的志願者。1月8日疫情發生當天,他從滄州老家開車返津,開到津南區高速入口時,碰到了從業人員的勸阻。“你确定?進去就出不來了!”他點點頭,義無反顧地徑直開回了家。這裡有他要守護的家人,不能逃。“我也想做志願,可家裡總要有人管,隻有我了!”“委屈”十足的李榮寶天天都在研究怎麼做點新鮮的菜品犒勞家裡的志願者們。

  疫情目前,全家上陣。這樣的故事在管控區裡每天都在發生,他們犧牲小我,保障了社群乃至城市防疫工作的正常運轉。

https://www.app.tjyun.com/share/app/ve/app/jingnewswebshares.html?jsonUrl=https://static20.app.tjyun.com/cms_news/052/271/052271257_9d194c05.json&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ecAppId=44&newsId=052271257&nat=1&platform=Androi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