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這裡!”1月20日早上6點,在北辰區天穆鎮藍岸森林社群核酸采樣點,68歲的馬忠惠阿姨正忙着組織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這已經是她第三次成為“大篩”志願者了。

“第一次篩查的時候,大家都沒有經驗,排了很多人,志願者在給大家組織安排,但人手少根本忙不過來。“當時我就挺着急。”馬阿姨做完篩查回家後的第一件事不是發牢騷,而是給居委會打電話,主動要求要做志願者。
“我就問居委會還需不需要志願者,他們說‘需要’,我又問有沒有年齡要求,他們說‘沒有’。”馬阿姨就這樣報了名,被拉進了志願者群。從第二輪核酸篩查的時候就穿上了“紅馬甲”。
今天,馬阿姨四點就起床,四點半從家出發,和大家一起準備第四輪“篩查”的工作。從“二篩”到“四篩”,大家的效率越來越高,居民配合也越來越娴熟,馬阿姨很開心自己能為社群做點事兒,協助網格員和居委會做一些工作。“其實我剛做完白内障手術一個多月,還在恢複期,我老伴兒身體不好。但是我們倆都是老黨員,這時候就應該發揮黨員的餘熱,他負責做好後勤,我做志願者,我的兒媳也正在津南支援。”馬阿姨說,全家人都在為津城抗疫做貢獻。
在“四篩”工作剛剛啟動時候,一位小朋友就帶着他準備的暖寶寶來了,送到了社群從業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的手中。“我今天訂了4點半的鬧鐘,沒吃早飯就趕快下樓把暖寶寶送到他們手中了。”小崔同學說,“天這麼冷,我覺得這些叔叔阿姨們太辛苦了,很心疼他們,就想給他們送點暖寶寶,還能暖和些。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他們也不用這麼辛苦了。”
津雲新聞記者 趙穎妍 攝影 戴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