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作者:洞見muye

善行無轍迹。

曾經看過兩件小事,印象深刻。

在一檔綜藝節目裡,一位慈善家對着鏡頭和觀衆,侃侃而談自己是如何資助了一個貧困女孩,這個女孩在沒有遇到他之前,生活是如何的窘迫。

當主持人轉身詢問那個被資助的女孩時,女孩雙手緊緊抓住衣服,怯怯地說了一句:“其實,我家也不是那麼窮……”

之後我在一個公益項目展示會上,看到一張名為《牽手》的照片。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圖檔來源:深圳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照片中,捐助者小女孩滿臉驕傲地看着鏡頭,被捐助的小女孩卻羞愧的低下了頭。

雖然照片的名稱是《牽手》,可兩人分明隻是牽起了一根手指。

為什麼要講這兩件事呢?

因為在我看來,節目裡的慈善家、照片裡牽手的小女孩,有善行是無疑的。

可他們把善行挂在臉上,形諸口中,卻使人難堪。

我一直相信善有善報,但也不必非得讓所有人知道。

01

作家林海音小時候癡迷閱讀,偷偷到書店裡蹭書讀,經常會遭到店員驅趕。

後來她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店員,每次去蹭書的時候,店員從來不打擾她。

有一次,她照例到角落翻看一本正在讀的書,沒有找到,她一下子就慌了。

這時,那位店員走了過來,把她正在找的書輕輕地放在了她面前的書架上。

為了讓她讀完這本書,店員特意多留了一本沒有賣。

後來,林海音把這段經曆寫進了文章《竊讀記》,結尾她寫道:

“記着啊,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裡長大的。”

02

一位年輕的媽媽背着孩子坐上了一輛公共汽車,很快孩子就趴在媽媽後背上睡着了。

車子颠簸得很厲害,孩子的頭眼看着就要磕到窗邊的鐵欄杆了。

這時候,後座的小姑娘伸出手,輕輕拖住了孩子的頭。

她就這樣一直托着孩子的頭,直到年輕媽媽下了車,她才在下一站下車。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03

三年前,山東濟甯的雯雯家裡發生了變故,班主任嶽龍到雯雯家檢視情況。

回到家,飯桌上嶽龍當着家人的面,宣布了一個決定:要資助雯雯上學。

嶽龍的決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援。

為了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嶽老師和姐姐嶽燕約定:

他出錢,嶽燕化身“愛心媽媽”出面資助,每學期定期給雯雯送去1000元和學習用品。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就這樣,由班主任嶽龍出錢,姐姐嶽燕代為資助的善舉,持續了整整三年。

直到三年後,雯雯媽媽無意間點進去嶽龍的朋友圈,看到了嶽龍一家人的合影,裡面居然有“愛心媽媽”嶽燕。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經過打聽,雯雯媽媽才得知,原來他們是一家人,之前資助雯雯的都是嶽龍。

04

1988年,BBC的演播廳裡,一位79歲的老人受邀參加一檔節目。

他平靜地坐在觀衆席第一排,突然身後的觀衆全體起立,幾十雙眼睛齊刷刷地看向了他,緊接着演播廳裡爆發出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老人茫然地看着身後幾十人向自己鼓掌,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老人身上藏着一個巨大的秘密,在過去的五十年時間裡,除了他自己,沒人知道這個秘密。

老人名叫尼古拉斯·溫頓,1938年,溫頓隻有29歲,當時的世界一片動蕩,正在經曆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亂中,他冒着生命危險,幫助669個捷克兒童逃出納粹集中營,安排8趟列車将他們送往英國,拿出全部積蓄,為他們找到了新的家庭,讓這些孩子活了下去。

戰争結束後,溫頓将這段故事和全部資料,鎖進一個箱子,扔進了地下室。

整整50年,他保守着這個秘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直到1988年,他的妻子在打掃地下室時,不小心踢到了一個舊箱子。

當她打開箱子,看到裡面一張張孩子的照片、一沓沓獲救名單,這個秘密才被揭開。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面對妻子的詢問,溫頓平靜地說道:

“做好事,不是為了讓人知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隻是沒說而已。”

秘密揭曉,榮譽随之湧來。

英國女王親自封他為勳爵,捷克上司人授予他最高榮譽,倫敦車站為他塑起雕像,甚至太空中的一顆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BBC得知此事後,邀請溫頓來參加一檔電視節目。

主持人在台上慢慢地講述當年的故事,忽然,主持人提高音量,沖着觀衆席喊:“請問,現場有誰是溫頓先生救過的孩子?”

在場的所有觀衆,齊刷刷地全部站了起來。

是的,站在他身後起立鼓掌的這些人,正是他當年救助活下來的那些孩子。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05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和媽媽在甘肅蘭州車站,錯過了售票時間,隻能等到淩晨再出發。

從車站出來,下台階時,因為天黑,媽媽一不小心踩空摔了下去。

媽媽躺在地上不能動彈,小男孩狂奔着去找人。

當時是淩晨兩點,大街上空無一人,整個城市都很安靜。

男孩終于遇到了一個清潔工老奶奶:“奶奶,幫幫我媽媽……”

老奶奶沒有猶豫,跟着男孩找到了他的媽媽。

老奶奶叫了一輛計程車,司機把他媽媽背到了副駕駛,小男孩坐在後面。

臨走的時候,老奶奶從口袋掏出一張皺巴巴的20元錢塞給了他,沒說一句話。

到了醫院,司機背着小男孩的媽媽跑了進去,送到了病房。

把媽媽安排妥當以後,小男孩緩過神來才發現,司機已經消失了。

第二天早上,他們發現,所有的醫藥費都已經付過了。

時隔多年,小男孩已經長大成人,幾經輾轉,他終于找到了那個老奶奶和司機。

這時候他才得知,在當時,20塊錢是老奶奶好幾天的夥食費,而那個司機也有一雙兒女要養活。

06

前段時間,西南民族大學大四學生謝洋的一封尋人啟事火了。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一切還要從七年前說起。

七年前,謝洋正在上高一。

謝洋家境貧寒,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家裡還有一個上學的妹妹。

一次偶然的機會,謝洋認識了杭州的冰哥,在了解謝洋家的情況後,冰哥聲稱要資助謝洋上學,當即就給了謝洋1000塊錢。

後來,但凡謝洋有困難需要用錢,冰哥都會不間斷地資助他。

有一次,冰哥去了昆明,謝洋的父親恰好也在昆明,冰哥直接給了謝洋父親一個鼓鼓的信封,裡面有8000元錢,讓他帶回家給孩子們上學。

後來,謝洋考上了大學,冰哥始終沒有中斷過對他的資助,每年都會打兩次學費給他。

雖然冰哥資助了謝洋很多年,但謝洋并不知道冰哥的真實姓名,冰哥也沒有給他留下過任何個人資訊。

就在今年,謝洋大四很快就要畢業,冰哥打了6000塊錢給謝洋,并告訴他說:我的任務完成了。

“你不需要感激我,也不需要找我,等到你畢業的時候,忘記有人幫助你這回事,保護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祝你新年快樂。”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這是冰哥對謝洋說的最後一句話,說完冰哥就微信拉黑了謝洋。

冰哥對謝洋的資助,沒有圖過回報,也不想給他心理壓力。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什麼才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往往是不動聲色的。

不是刻意做給誰看,去感動誰,而是發自内心的慈悲。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善行無轍迹。”

感謝這世間,所有不動聲色的善良。

點個贊吧 ,往後擇善而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