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萬億私募迎大消息!分類監管、整治“僞私募”,獎優罰劣、嚴防利益輸送…看專家建議

作者:證券時報

圖源:圖蟲創意

近日,監管層要求穩步推進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整治,深入開展“僞私募”“僞金交所”整治,加強分工協作,消除監管真空。私募基金行業分類整治将進入新階段。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内調查發現,監管部門早已推動開展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整治工作,獎優罰劣是主基調。由于私募行業資訊較不透明等特性,近年來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監管也在進一步加強。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資料,截至2021年年底,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0家,管理基金規模19.76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約8萬億元。私募證券基金規模6.12萬億元,同比增長63%。

行業進一步明确合規底線

“自2018年私募行業爆發較多風險事件開始,監管便逐漸推動相應的風險分類整治工作。”北京明晟東誠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投資總監奚偉天直言。資料顯示,自行業綜合治理以來,累計登出的私募管理人約有4000餘家,私募行業去蕪存精進展明顯。

奚偉天認為,監管邏輯主要圍繞獎優罰劣展開,鼓勵優秀的、真正從事投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快發展,對以私募形式開展非投資行為的僞私募或劣質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懲治。作為一家FOF基金管理機構,明晟東誠在FOF投資中秉持的原則與監管對私募行業分類治理的理念高度一緻。高度關注基金管理人的基本面,如股權架構、治理結構、投研團隊經驗水準、人員穩定性以及投資風格特點等。這些研究,對判斷私募基金産品是否具備投資條件有更為直覺的參考意義。

對于分類監管,奚偉天認為,一方面可以依托市場專業機構,通過市場化方式,強化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篩選,優中選優,促使優質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斷發展壯大;另一方面監管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治理提出合規底線和管理标準,獎優罰劣,破立并舉,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使得私募行業更有助于資本市場行穩緻遠、良性有序地發展。

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偉表示,很多非專業投資者對于私募基金并不具備基本的認知,不了解合夥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财務情況,存在巨大的資訊不對稱風險。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讓投資者充分了解合夥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财務情況,是幫助投資者與管理人最大程度消除資訊不對稱性的有效手段。可考慮在更高位階的法律中進行約定,比如《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并增加管理人違反該等義務的違約成本。在更高位階的法律中對知情權及适當性義務進行明确的規定,既使司法裁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據,也可減少投資者的維權成本。

競争更加公平透明

明世夥伴基金有關人士認為,行業的規範與監管,是其健康發展的前提。從市場普遍現象來看,私募基金股東結構複雜、資金來源多樣,基金業協會要求私募證券、私募股權和其他私募業務分類經營且不得兼營,對其采取有差異的分類稽核标準,不僅避免在管理人層面出現重大利益輸送的風險,同時維護了基金的本質,推動行業專業化發展。

目前的“分類監管”是在統一立法、統一備案的基礎之上,根據各類私募基金的投資标的,對私募證券、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分别備案,提出不同的監管要求,同時根據管理規模的大小、投資者人數、合規風險等次元,進行分類監測和檢查。在此基礎上,完善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制度和分類公示制度,加強私募基金行業誠信建設,對合規水準和誠信水準較高的機構給予有力激勵,對違規失信機構給予應有限制。

“我們認為合規管理水準是私募機構提升長期發展品質的基礎,隻有切實重視合規問題,提高合規意識和合規水準,才能夠在高品質發展的競争中生存、勝出。”上海思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公司積極響應監管層的要求,按照監管要求進一步健全有效的安全合規營運控制體系。思勰投資近期新入職的合規總監曾是國内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具有多年專業律師執業經驗,她的加入将進一步推動并監督思勰投資内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加強公司各部門運作的合規性和有效性。

國内第一批陽光私募公司之一的北京市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下一階段對于私募基金的監管可以根據私募公司的規模、管理能力等進行分層管理,主要加強對新成立、管理規模較小的機構的風險監管。一般而言,管理規模較大的私募機構均有較好的風險管理架構和能力,新成立、員工較少或管理規模不大的私募機構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可能欠佳。

“部分風險隐患較多的機構将退出或進行較大整改,私募行業競争将更加公平透明,目前經營合規、風險控制體系較佳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可能會迎來擴大規模的好機會。”方磊說。

代銷機構統一管理标準

除了私募機構本身,代銷機構對于私募機構的分類評價也有較大期待。

過去兩年,代銷金融産品正被各家券商、銀行和第三方理财機構迅猛推進。近期,監管機構也向證券公司下發通報,要求券商開展代銷和托管業務不能在資格審查時“得過且過”,甚至放松标準,要確定合規管控不存在風險。

國内大型第三方财富管理機構——恒天财富有關負責人表示,私募基金是一種非公開化募集的基金産品,從本質上來講,非公開化并不代表不合規。近年監管法規不斷完善,對于私募基金的監管也在不斷更新。針對私募産品的把關,公司從成立之初即建立了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在管理人的合作準入方面尤為重視。公司通過制度建設,加強資料收集和業績分析,對合作管理人進行多元度多角度的實質評價,選取市場口碑好、行業排名優、資管能力強、專業程度佳的優質管理人進行合作,對不符合監管要求、出現監管處罰的管理人首先予以剔除。

“現在代銷機構也内卷嚴重,部分證券公司等代銷機構對私募産品放松準入門檻和管控标準,資訊揭示不到位。”北京地區某頭部券商金融産品部有關人士表示,對私募産品進行分類監管,有利于券商等代銷機構進一步健全代銷托管業務的管控機制,消除模糊和空白地帶,有助于建立統一的行業管理标準,推動整個行業規範化發展。

觀察:私募,請走正道守正念

自2014年施行登記備案制以來,私募基金在國内快速發展,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頂尖人才也在集聚,已成為資本市場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不可否認,國内私募業的發展仍處早期階段,超正常擴張的背後也帶來一些“成長的煩惱”——私募魚龍混雜,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如何進一步規範發展,是全行業需要面對的共同課題。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在系統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穩步推進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整治,深入開展“僞私募”整治,給私募業監管指明了新方向。私募行業要“去僞存真”,還需多措并舉,必須走正道守正念。

首先,應持續完善私募基金相關法規和監管體系。2013年修訂的新基金法明确了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此後頒布的一系列法規和自律規則建構了私募監管的基礎體系。目前私募監管主要分為證監會行政監管和基金業協會自律監管兩類,前者守住監管底線,後者不斷優化細則、精細日常管理。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私募的監管力度有所加強,但優質私募普遍對此反響積極,另外監管部門在日常業務進行中的效率提升更是赢得廣泛贊譽,可見“扶優汰劣”的效果已在行業顯現。

其次,私募管理人應從自身出發,提高合規水準和風險管理能力。資産管理的本質是“受托理财”,合規風控能力是私募在投資業績之外的重要核心競争力,是以私募管理人應當忠實履行受托人義務,勤勉盡責、誠實守信、加強合規經營。可以看到,在過往一些“僞私募”或私募違規事件中,違規主體往往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産品募集和運作環節也是以成為違法違規的高發區。

令人欣喜的是,行業内大型私募正在持續加強自身的合規意識和操作,一些中小私募對此也日漸重視。上海某量化私募明确表示,近期公司新入職的合規總監曾是國内知名律所的專業律師,法律專業人才的配備将推動公司内控和合規水準不斷提高。

再次,私募代銷管道和投資者在選擇私募時,應當摒棄“唯業績論”的錯誤思想,堅決向違規私募說“不”。代銷管道作為專業機構,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私募管理人的法律合規風險管理能力放到評價标準中的重要位置,幫助投資者把好第一道關。

而投資者在購買私募産品時,也要擦亮眼睛,多了解私募管理人的實際經營情況,謹防被“僞私募”的高收益忽悠。如此,整個行業會形成良性循環,在加速培育優秀私募的同時,也會加快對不良管理人的出清。

最新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私募基金管理人有近2.5萬家,管理規模近20萬億元。對比發達經濟體之一的美國來看,大陸私募管理人數量已為美國的8倍,但管理規模較之仍有很大差距,行業集中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責編:戰術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