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作者:DataENT數娛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對于懸疑劇來說,

故弄玄虛要不得,

噱頭獵奇不可取。

作者|Perlie

編輯|單赢

營運|沛然

由廖凡、陳飛宇主演的懸疑劇《淘金》,曆經定檔又撤檔的波折後,終于在22年1月18日開播,這也是迷霧劇場在22年開播的第一部劇。該劇改編自來耳的小說《1986淘金驚魂》,據首播回報,《淘金》在口碑方面表現尚可。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圖源:豆瓣

改編自小說的懸疑劇并不在少數,有成功之作也必然有翻車之作,更有甚者,翻車之慘烈甚至引發了原作者的不滿和控訴。

“以後,要麼不賣版權了,要賣就在合同裡寫明作者有劇本編審權。”

這是網文作者尾魚在2021年11月18日微網誌配圖中講的一句話。因版權購買方并不采納原作者的意見,而對原作劇情進行濫改、注水,尾魚作為原作者決定今後若非給原作者編審權,否則不再出售作品版權。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圖源:微網誌

言論一出,嘩然一片。

讓大家留意到的還有尾魚文中的另一句話:“好不容易其中一部表示去修改劇本了吧,另一部表示它要開機了。”

這部“要開機”的作品自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随後網友就扒出了這部作品是《七根兇簡》。

該劇在去年12月22日低調開機,并将劇名改為《七根迷簡》,簡陋的開機儀式當時被不少網友吐槽。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圖源:網絡

在開機後3天,12月25日作家尾魚于公布已經收回《七根兇簡》的影視版權,劇集的拍攝也就此停擺。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項目停擺,但大衆的議論不會就此停擺。

《七根兇簡》影視化,曾經承載着滿滿期待,但即便後來沒有尾魚這一出,影視化的班底陣容出爐後,也讓網友大失所望。

據公開資訊可見,《七根迷簡》的導演是楊苗,在豆瓣小組或者微網誌輸入他的名字,便能看到很多“抵制”的聲音。

原因無他,誰讓楊苗此前執導過兩部懸疑劇《非常目擊》《緻命願望》,偏偏《七根迷簡》的标簽依然是懸疑。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導演楊苗,何許人也?

追溯楊苗的過往經曆,他算是“半路出家”的導演。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并不算科班出身的專業導演。在畢業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楊苗一直從事的都是和本專業緊密相關的工作,比如編劇、文學策劃等。

在《隋朝來客》《迷霧重重》等影視項目中,均能看到楊苗以“編劇”的身份出現。直到2012年,他開始接觸并導演起了微電影,這才開始走上影視導演之路。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微電影在當時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存在,楊苗作為北電的畢業生自然也不會滿足并止步于此。在制作項目之餘,他積極參與當時的各類創投活動和青年導演扶持計劃。

在2013年,他和五百(五元文化的創始人)在優酷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上的相識,可以說是他在導演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五百(左)、楊苗(右) 圖源:網絡

彼時的五百正在籌備拍攝其第一部懸疑推理網劇《心理罪》,而後《心理罪》的熱播也促使五百成立了“弧光聯盟”,這是一個聚合五百眼中影視行業新人才的組織。五百為了保證“弧光聯盟”成員的創造力,同時成立公司“五元文化”來為弧光聯盟的項目解決營銷、制作等方面的支援。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楊苗,便是自“弧光聯盟”初創時的主力成員。

在2016年,楊苗與五百聯合執導了懸疑網劇《滅罪師》。該劇是弧光聯盟成立後的首部作品,從這其中能看出五百對楊苗的力推。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以本格推理為噱頭的《滅罪師》是楊苗的導演處女作,該劇在豆瓣上6.5的評分對于新人導演而言雖不功不過,但也不算亮眼。作品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如演技的生硬、劇情的bug、中韓雙語的混亂等都引起不少觀衆的诟病。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或許因為《滅罪師》的反響不佳讓楊苗略有失意,此後的兩年他重新回歸編劇的老本行,先後參與網劇《河神》、電影《“大”人物》的編劇工作。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直到19年,楊苗以電影《奪命殺機》重回導演行列,但31.9萬的票房和網友清一色的差評,也在說明他這次的回歸并不成功。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圖源:淘票票

而後,楊苗又相繼導演拍攝了懸疑劇《非常目擊》和《緻命願望》,這裡兩部劇也分别在20年、21年在迷霧劇場上線播出。

這兩部劇雖然請到了實力派演員宋洋、袁文康和新生代演員範丞丞、文淇的加盟助陣,但它們不論在口碑回報上還是從播出表現上看,都顯得不盡如人意。

如今,《七根迷簡》處于被擱置的處境,導演楊苗的下一步工作安排我們也無法得知。不過他如果想在導演的路上走的長遠,還是要靠品質過硬的作品說話。其未來作品的品質如何尚待商榷,但從其過往作品來看,給觀衆和市場的期待空間委實十分有限。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資料解讀楊苗導演的作品,

問題出在哪?

對《非常目擊》《緻命願望》的評價并非空穴來風的胡謅,将其評分與播放情況與迷霧劇場的其他劇集相比較後,高下之分,一目了然。

在與迷霧劇場的所有已播劇進行橫向比對,這兩部出自楊苗導演之手的《非常目擊》和《緻命願望》不論在口碑還是在播放量上都是墊底之作。

從豆瓣評分來看,截止到2022年1月17日,《緻命願望》《非常目擊》的4.2分、5.4分均未及格。對比其16年6.5分的《滅罪師》,楊苗導演在退步的路上可謂越走越遠。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原創力薄弱,劇情硬傷多,是評分低迷的緻命傷。

對于懸疑類作品而言,邏輯的推理和嚴密完整的故事是作品的立足點和伏筆的根基。而劇情和邏輯一旦出現漏洞就似魚失去水,沒了根整部作品自然無法成立。而服務于劇情的叙事手法和氛圍渲染在脫離了立足點後也淪為架空的花把式,不論多精彩卻隻是離線的風筝,懸浮又多餘。

以《緻命願望》為例,它12集短劇的體量在時間容量上十分有限,是以這也就在變相要求支線劇情都要以服務于主線劇情為任務,否則主線劇情就很容易被支線劇情沖散。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圖源:愛奇藝

楊苗導演在制作上想給每個人物都塑造一條故事線:間歇插入的過千山的新聞采訪案、突然冒出的席磊和羅藝朵的故事線、王美芬和裘文東糾葛的不清不楚……觀衆在反差極大、但聯系薄弱的劇情上來回跳躍,被迫接受生硬的突轉和人物的下線,又怎麼會沉浸到刻意而為之的懸疑感之中?導演有野心是好事,可惜能力沒跟上。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導演在沒看清懸疑短劇的優勢與劣勢的情況下,盲目挑戰隻會引發觀衆的反感,讓整部劇顯得一直都在顧左右而言他,支線斷斷續續主線支離破碎,如此正可謂一地雞毛。

而楊苗對元素的刻意堆砌、故弄玄虛,是對其作品的第二重折損。

《非常目擊》講的是對古早懸案的再度偵破,而《緻命願望》則是套上了軟科幻的殼子,講述了wisher app所引發的多米諾骨牌式的蝴蝶效應。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故事不夠,人物來湊;懸疑欠缺,剪輯來救,這可以說是目前大多國産懸疑劇的通病。

《非常目擊》用了六集的時間,給足了女主和男友的戀愛戲碼卻不去把懸案的背景和進展交代清楚,這怎麼能不讓觀衆咋舌?劇中如周勝般的人物匆匆上線又匆匆下線,并未推進劇情的有效發展,而此類無效人物在《非常目擊》中并不在少數。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緻命願望》打出軟科幻的噱頭卻輸出了落後于時代科技感的廢鏡頭,電梯無預兆的突然故障、學生在面臨危險卻沒有一個老師或安保人員出現、能靠動力發電卻為了偷電而訓狗,諸如此類的bug,又怎麼會不打破觀衆在觀劇時的信念?

如此無意義無内容而硬拗出來的懸疑劇,隻會引起觀衆的反感和吐槽。

從雲合資料來看,這兩部作品正片有效播放依舊是倒數後兩名。具體來說,《緻命願望》的正片有效播放量目前是迷霧劇場最低,隻是《誰是兇手》的零頭,後者足足比它晚上線一個月。而排名倒數第二的《非常目擊》在開播一年後,總播放量僅為2021年開播的《八角亭謎霧》的一半。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從在播期間的日播和周播層面來看,據雲合資料統計,《緻命願望》《非常目擊》在播期間均未進入周榜TOP10。《緻命願望》的日榜最高位次第9,《非常目擊》則僅為第16。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圖源:雲合資料

在數娛君看來,要想客觀評價劇集品質和播出表現,評分是參考,播放量則是客觀支撐。

楊苗導演作品的第三重困境,是他為了追求氛圍感而壓縮故事容量。

無助于故事的氛圍渲染隻是懸浮在空中的樓閣,乍一看貌似有模有樣,内裡卻是一團敗絮,這也是現今多數作品的通病。

《緻命願望》中用航拍鏡頭、長鏡頭等下的空鏡來鋪設劇中的賽博朋克式反烏托邦色調;而《非常目擊》打出的“詩意懸疑”概念雖為其鏡頭的的晃動和氤氲感解了圍,但卻無法彌補其在叙事上的拖沓和劇情上的瑕疵。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對于懸疑作品而言,氛圍感的渲染是錦上添花但絕不該是落腳點。

如此的本末倒置,又如何孵化的出精品呢?

在輿情熱度方面,兩部劇在播期間在市場回報上都表現平平。《非常目擊》在播期間的熱度值從未進入過全輿情熱度榜的top30;而《緻命願望》則在開播一周後熱度值一路下滑,直到收官也并未在市場上引起關注。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觀衆的回報大多展現在彈幕和評論上,據雲合資料顯示,以《緻命願望》為例,提及“劇情”的彈幕數量均位列第一,而觀衆對于晃動鏡頭的反感和對于演員陣容的惋惜,也從其中可窺探一二。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楊苗導演劇作的演員陣容,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因為他并沒有與演員達到充配置設定合,以緻優質的演員并未給作品增色添彩。

不知從何時起,懸疑劇成了流量演員鍍金演技的首選。

但作為對演技有着絕對高要求的劇集類别,制片方雖然因流量演員自帶的流量屬性而樂于選擇他們,但也絕不會對他們孤注一擲的押寶。畢竟當下漸趨冷靜的市場和對品質有着越來越高要求的觀衆,并不像前幾年一般好糊弄。

流量新生代+戲骨實力派的搭檔是近兩年大多懸疑劇的選角模式。如《重生》中的張譯+王俊凱、《在劫難逃》中的王千源+鹿晗、《緻命願望》中的範丞丞+邵兵、楊蓉等。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對于非科班出身的新生代演員,他們因經驗的欠缺無法迅速準确的給出角色所需要的反應。此時導演自己對劇本的了解和對場面的把控排程能力便至關重要,導演通過給演員講戲梳理情緒和在走戲中引導演員不斷地找到角色的感覺,也是最考驗導演能力的地方。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而楊苗顯然在這方面力有不逮,不論是《非常目擊》裡的實力演員宋洋和袁文康、還是《緻命願望》中的新生代演員範丞丞和文淇,演員的魅力和角色的弧光都沒有被導演撲捉記錄。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楊苗導演對于原創劇本的努力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而他存在的問題,也是目前國産懸疑劇的通病。故事的散亂、人物動線的模糊,成片呈現效果的落空等問題,确實是值得導演本人去複盤和深思的事情。

20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大火讓不少制作團隊盲目地跟風紮堆,讓21年懸疑劇的市場在數量上門庭若市,卻在品質上門可羅雀。不論從熱度還是從口碑來看,21年的懸疑作品都遠不及20年般成功。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從各平台公布的22年片單來看,懸疑劇以45部的數量仍占據22年劇集市場12.16%的江山。相比量産,觀衆更希望看到的是品質過關、言之有物的好内容,而非漏洞百出的濫竽充數之作。

對于22年待播的懸疑劇而言,真正能讓觀衆認可讓市場記住的又能有幾部呢?這也要等劇集正式上線播出之後,交給觀衆來選擇和評價。對于楊苗導演,他也需要一部力作,來向市場和觀衆證明自己。

拉低迷霧劇場的水準,他該反思了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