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蘇武不可法,不要忍辱負重;

勇敢地站出來,同頑敵拼搏。

——李季風,《在牧場上》

▎你放心,哪管是一口唾沫,若是對敵人有利的話,我也要把它咽到肚子裡。

——李季風悄聲對妻子李坤影說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序】

當年,也是有着“談婚論嫁”這規矩的。

他們相處幾個月後,就談起結婚條件來。

他:

“你若嫁給我,必須答應三個條件,而且要身體力行。

第一是共同工作;

第二是不怕吃苦;

第三是準備犧牲。”

她對前兩條是無可非議的,表示贊同,但對最後這“準備犧牲”的第三條,卻迷惑不解。

于是反問:

“年紀輕輕的,為什麼結婚還要準備犧牲呢?”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他激動地說:

“我們的結合,不是為了建立美滿的小家庭,生兒育女,碌碌無為。

當今國難當頭,同胞受苦受難。

我們的結合是為了革命,共赴國難,需要你助我一臂之力,是以必須有準備犧牲的信念,望你三思而行。”

她流着熱淚,表示接受這個苛刻的條件。

他“安撫”道:

“勸人家犧牲是不盡人情的。

是以,我要置身于犧牲的行列之中,而且要站在前頭!”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一】

1941年12月31日23時;

長春福豐旅社的二樓;

李季風、李坤影這對新婚夫妻剛剛入眠,卻被一陣急促的砸門聲驚醒。

不待他們起身問個究竟,滿洲國首都警察廳特務科的監督警尉田中貞夫就率領着吉田、新保等幾名日本特工闖入屋内。

他們不容分說,将李季風按在床上,帶上手铐。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接着便是翻箱倒櫃,進行“家宅搜查”。

凡是屬于進步書籍,如《共産黨宣言》、《大衆哲學》和魯迅、巴金、茅盾及蘇聯文學作品等均裝入李家的皮箱或用床單包起來;

然後特工們将李季風夫妻用黑布蒙眼,推上小汽車,關押到警察廳後院的小紅樓。

這是座專門拘押“政治犯”的秘密監獄,高大的圍牆上,架設着電網,戒備森嚴。

這是他第一次被捕。

【二】

李季風出生于遼甯省遼陽市郊的一戶農民家庭。

這年,剛剛24歲。

他原名李福禹,筆名季風、季瘋、方進等等。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1932年,在讀中學時,就已經在《大公報》副刊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自由的小鳥》,顯出了他的文學才華。

從此,在東北文壇漸露頭角。

1937年春,考入北平警官學校。

入學不久,“七·七”事變爆發,他毅然參加了抗日救國軍,在北平城郊打了幾個月遊擊。

由于寡不敵衆,隊伍被打散,他遂傳回老家遼陽。

于是,他拿起筆做刀槍。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三】

1939年,李季風的第一部長篇通俗章回小說《昙花一現》開始在《大同報》副刊連載,震動了東北文壇,受到讀者的喜愛,暢銷各地。

緊接着,他以磊磊生為筆名,陸續發表了《貧窮與犯罪》等6篇作品。

就這樣,他依靠文藝陣地,以筆作刀槍,在作品中,仿效魯迅的手法,用詞潑辣、尖刻,敢于揭露、抨擊現實,字裡行間蘊藏着宣傳抗日的民族意識和思想啟蒙的内容,是以深受東北愛國青年的欽佩和贊頌。

後來,他的這些散文彙編成集,名為《雜感之感》,由長春益智書局出版。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他在《雜感之感》中寫道:

“……他們永遠不盲從、不阿谀、不苟合;

他們有絕對的信心,可不是臆度的武斷;

他們有固執的理念,可不是虛無的夢想。

雖然是周遭的鬼蜮、雖然有着進路的坎坷,他們決不恐怖,決不猶豫。”

到了1941年春天,李季風的聲譽和他的作品,風靡一時,素有“東北小魯迅”之稱。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四】

李季風巧妙地利用着文藝這塊陣地。

他通過自己的作品,聯系到一大批青年讀者,并激發起他們的抗日熱情:

近者來訪面談、遠者來信鼓勵,大家都強烈要求以他為中心,自願組織起來為抗日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主客觀形勢影響下,他也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應由呐喊進而為行動起來。

為此,他建立起“青年讀書會”。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青年讀書會,又稱“社會主義革命小組”,是自發地以左翼文藝工作者為主體的秘密抗日組織。

它下轄若幹基層小組,每個組3-5人,個别吸收組員,小組間不發生橫的聯系,實行垂直上司。

成員間磋商機宜、研究鬥争政策,回答青年讀者有關文藝創作方向的問題、指導他們進行實際抗日鬥争。

當時,在長春還活躍着由劉榮久、馬成龍上司的秘密抗日組織“讀書會”。

為了抗日救國,“讀書會”更名為“鐵血同盟”,對日寇展開爆破、縱火等破壞行動。

被捕前,李季風正在與“鐵血同盟”進行接觸,商讨兩個組織進行合并。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五】

能被稱為“敵人”的人,一定不會蠢;

1941年12月21日,“鐵血同盟”的上司人劉榮久、楊文閣被特高課誘騙,前往哈爾濱接受所謂“入延安抗日大學前的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過程中,由于兩人極度缺乏鬥争經驗,主動向由特高課漢奸劉玉廷扮演的“中共中央特派員”彙報說:

“除了我們的組織外,我還知道有一個反日組織,就是季風(指李季風)和一個姓易的。

他們在新京秘密成立了反日組織,實行單線聯絡,進行反日活動。将來有可能與我們合并。”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12月30日,特高課以召開“東北聯絡會”為名,将“鐵血同盟”的負責人及各地代表騙至哈爾濱,在會上将他們全部逮捕。

震驚東北的“12·30”事件爆發了。

此事說來話長,篇幅所限,日後再聊。

第二天,李季風在長春的住所被捕。

【六】

李季風被捕後,遭受嚴刑拷問,但他咬緊牙關,堅決不承認成立什麼秘密組織和進行抗日活動。

擔任主審的田中,狡詐多端,采用迂回審訊方法,想讓他講出誰是共産黨或國民黨。

李季風将計就計,說他認識共産黨與國民黨在長春的主要負責人和若幹人員,如果相信他,他可以領着去捉。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因為他是寫通俗小說的,是以難免就虛構得活靈活現。

田中信以為真,令他把這些人的名字和位址說出來。

李季風說:

“這些人的住址不固定,使用化名,他們也不告訴我真實情況,但我認識他們,我可領你們到街上去認。”

田中高興地說:

“好!那你就領我們去吧。”

李季風指了指鏡子中自己蓬頭垢面的形象說:

“這副樣子到外邊去,怎麼行,人家很機警,見我囚犯模樣,遠遠地就躲起來了。

而且,我也不能從警察廳進進出出,叫人家盯上了,我們的計劃就破産了。”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1942年1月,李季風被轉移到長春市的特務據點(現在叫“安全屋”)、頭道溝中央通中村旅館二樓住下。

日本特工們給他理發、洗澡,還為他買來新衣裳,夥食上也給以“優待”,允許有一定範圍的行動自由。

房間裡有兩名特工“陪伴”他,樓梯口也有人守着,監視他的行動。

1月13日早晨,空中飄着雪花,西北風刮個不停。

李季風起床後,來到二樓盥漱室。

環顧四周,發現監視他的特務不在身邊。

于是,他毫不猶豫地用力推開窗戶,縱身跳下去……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下情提要】

李季風兩次越獄,轟動了全東北。

社會上傳播着他神話般的故事,把他描繪得有上天入地之能。

有人說:

“李季風不但文章寫得好,還練就一身好武藝。”

說他會飛檐走壁,攀越高牆,如履平地,從高樓跳下,像棉團一樣,柔軟無聲;

說他長一雙飛毛腿,晝行一千,夜跑八百;

還說他會“破牢術”,吹一口氣,牢門便自動開啟;

他還會“定身法”,用手一指,能使警察動彈不得。

更有說他會什麼“分身法”、“遁身法”等等。

這些傳說,不胫而走,添枝加葉,把李季風形容得活像孫悟空一般。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

他們是“老相識”了,李季風躲藏不及。

日特上來擒拿時,他奮力反抗,格鬥起來。田中身材矮小,被他揮拳打翻在地。

欲脫身時,西田吹笛報警,立刻召來幾個警察。

他身單勢孤,終于第三次被捕。

沈陽中街是商業鬧市。

他拒捕時,圍觀的人擠滿了鬧市。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為制造聲勢,向同志們示警,他放聲高呼:

“我就是李季風!

李季風真被捕啦!

我要抗日!

我要愛國!”

連喊數聲,氣貫長虹。

當年大V、東北“小魯迅”:憑借寫通俗小說的技能成功越獄

【陸續更新,敬請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