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一、奧義書三大思想後兩個:輪回解脫、物質要素理論; 二、再生族人生四階段)
咱們繼續講奧義書三大思想。第二個輪回,解脫。
看這個婆羅門教理論的這個結構圖。

梵生成我,我因為無明而輪回。
我一旦破除無明,真正懂得了梵我合一,就能解脫輪回,重歸大梵,獲得永生。
這裡邊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才能達到真懂呢?真正的看到梵我合一呢?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想真懂很容易。比如這是一本書,我一看就了然了,确信無疑。但大梵這個東西,它不屬于現象界。也就是世界上你找不到這麼一個東西,那我怎麼親眼見到呢?大梵規定了這個世界,但他自身不在世界之中,就好像美一樣。我可以看到各種美的東西,但我如何才能看到美本身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你看不到。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東西,你怎麼看到?但是雖然我實際上看不到,但不妨礙我以為我看到了。這個可能不太好了解,就比如你以為你在維護正義,實際上你可能隻是在被人利用當炮灰而已。你以為你在直言不諱講真話、實話,實際上你隻是在惹怒别人而已。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以為自己在做一件事,但實際上真正在做的是另一件事。
具體到婆羅門,雖然他們以為自己見到了梵我合一。
但他們真正在做的是通過修煉瑜伽來使自己産生幻覺。然後他們把見到幻覺這件事呢,當做是梵我合一,就硬生生的把這兩者給畫上等号了。
解釋一下什麼叫瑜伽,瑜伽也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健身方式。瑜伽(qié)這個伽字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讀qié也可以讀jiā。瑜伽這個詞,繁文是Yoga。是以讀伽jiā可能更貼近法語發音,但是佛教内部一般都讀伽(qié),且沒有人讀瑜伽jiā。
古時候的瑜伽,除了像現在健身房裡那種撐胳膊撐腿的之外,主要強調精神的專注,也可以叫一種定功。把精神凝聚到一點,提高覺醒強度。另外就是控制身體内的氣息,生命力的流動啊這些的。
修這個瑜伽最終可能産生兩個效果。一個是身體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身體上會讓你體力充沛。精神上會讓你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可能會産生幻覺。出問題就出在這個幻覺上了。據那些有過梵我合一體驗的人報告,說當他們在定中達到梵我合一的那個境界的時候,有這麼幾個現象。鼻子能聞到奇異的花香,耳朵能聽到美妙的音樂,眼睛能看到金色或白色的光,還能看到屍婆、毗濕奴、梵天等諸多印度教大神。很明顯,這就都是幻覺。
他們就是通過修出這些幻覺來欺騙自己,欺騙别人。說我已經達到了梵我合一的境界。
通過幻覺來達到所謂解脫這件事,是咱們佛教一直反對的。婆羅門教的覺悟是假覺悟,解脫是假解脫。
然後關于輪回的原因,除了無明之外呢,還有一個就是業力。
就說下輩子當人還是當畜生還是升天,這個由什麼決定的?
就是有這個業力。業力是一切身心活動,及其産生的影響。核心思想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做善事做得多,就能當人,甚至升天。做惡事做得多,就會當畜生。
印度後來各宗教都吸收了這個業力說,包括咱們佛家。但各家對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的解釋很不一樣。婆羅門所謂的善所謂的行善,一般是指遵守婆羅門教的種種宗教規定,盡各個種姓應盡的義務學習婆羅門教的教義,認識梵我同一。可見,婆羅門教的善完全是宗教意義上的,而不是倫理意義上的。比如你扶老人過馬路這種的在婆羅門教看來就不一定是善了。比如你是一首陀羅。過馬路的老人是一刹帝利,你去扶一個試試,警察立馬就把你抓起來,你是哪個手扶的,左手扶的砍左手,右手扶的砍右手。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種姓不,一賤姓首陀羅連刹帝利,你都敢碰啊,你這是活夠了。
可見婆羅門教啊,他所謂的善并不是真正的善。他的教義完全是為了維護婆羅門種姓的階級特權服務的。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點,就是婆羅門教的關于輪回的生命形态的理論。就是你在輪回的過程中,可能會以哪些面貌出現,是人是神還是什麼的。其實之前講的那個六道,就是佛家的輪回的生命形态理論。現在講一下婆羅門的,婆羅門講三道四聲。
三道指天道、祖道、獸道,四聲指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天道就是死後進入梵界,不再受輪回之苦。祖道就是還當人,獸道就是當畜生。
四生,胎生就是哺乳動物,卵生主要就是鳥類,濕生是從廁所、腐肉、草叢等地方從濕氣所生的,比如飛蛾、蚊子。其實飛蛾蚊子的這些呀都是卵生的,隻是古代人呢用肉眼看不到那麼小的卵,就以為是從濕氣所生出來的。
化生是本無而忽聲,就是本來沒有忽忽悠悠就生出來了。
這個在地獄界、天界基本都是這種生法,不過咱們也證明不了了。輪回解脫,就算說完了。
奧義書三大思想。第三個是物質要素理論。
這個簡單說就是宇宙的物質是由四種最基本的要素構成的。地、水、火、風。
這個東西就反映了古代人類開始對物質的構成産生的關注,它的意義僅此而已。印度後來的佛教、順世論等宗教都吸收了四大理論。
這樣吠陀三大綱領,奧義書三大思想呢就都講完了。
奧義書時期也基本差不多了,最後介紹一個小知識,就是再生族人生四階段。
什麼是再生族呢?之前講過四種姓,其中前三種姓也就是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這三個種姓,他們死後可以再生,可以進入三道四生的輪回。
而第四種姓首陀羅和賤民呢,就隻有一生。他們死後就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元神俱滅,魂飛魄散,就徹底告别這個世界了。什麼是四階段呢?就是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苦行期。
就說前三個種姓的再生族啊,他們的人生是分這麼四個階段的。這個人生要這麼來過,看一下這四個階段。第一個梵行期,類似現在的學生時期,凡再生族到達一定的年齡後,就要學習婆羅門的吠陀、奧義書等經典文獻,祭祀禮儀及其它的國文、數學等等。
第二,家居期。梵行期結束了就算成年了,此時可以成家立業,正式踏入社會工作、結婚生子等等。
第三,林栖期就是等到兒女成年後,就可以将家庭事業交于子女,自己呢離家住在叢林中,過着隐遁的生活,專心從事祭祀,修禅定,還有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後是苦行期,這是人生的最後階段。此時人們舍離一切财産剃發、守戒、乞食,穿破衣服。開始苦行,緻力達到最終的梵我合一。
這就是再生族人生四階段。這個四階段在中國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老了老了,有好日子不過,跑到樹林那裡修苦行,還跑出去到處要飯。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很奇怪的,但印度當年就是。
從這個四階段呢,你可以感覺出印度人從骨子裡散發出的宗教浪漫主義氣質。舍身為道的那個勁頭。當時,印度的沙門風氣或者說修道風氣是相當濃厚的。是以後來的悉達多喬達摩,也就是世尊,身為太子毅然出家,和當時的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
這個奧義書時期呢就說到這兒。
這樣釋迦以前的曆史就講完了,下一章節咱們開始講原始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