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

并發表重要講話

為雲南确定了新坐标

明确了新定位

賦予了新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

是推動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綱”和“魂”

是雲南發展的根本遵循

7年來

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各族幹部群衆

牢記囑托,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闖出了一條高品質發展的路子

2022年1月10日-19日

《雲南日報》推出

“牢記囑托,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

專欄和特刊

全方位回顧省委、省政府帶領

全省廣大幹部群衆

牢記囑托,把習近平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

走過的奮進曆程

取得的新成就

展現的新氣象

激勵全省各族人民

堅定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

闊步前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奮力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新篇章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希望雲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雲南考察時強調

希望雲南努力在建設大陸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雲南考察時指出

“把雲南建設成為大陸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和雲南突出特點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的殷殷囑托。

多年來,省委、省政府牢牢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始終把民族工作擺在全省工作大局的突出位置,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定位,一以貫之、大力推進,少數民族群衆生活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獲得前所未有的進步,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譜寫了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希望雲南努力成為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

要把生态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雲南考察時指出

希望雲南努力在建設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對雲南提出了“努力成為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努力在建設大陸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生态興則文明興。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高标準、更嚴要求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守護好七彩雲南的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希望雲南努力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希望雲南努力在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要加強同周邊國家文化交流工作,促進民心相通

建設大陸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雲南的曆史使命和政治責任,也是雲南省推動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和重要平台。

看清大勢、把準脈搏,在“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上發力,擊鼓催征,雲南全力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不移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7年來,雲南持續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奮力開創新局面。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全面實作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各族群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徹底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确上司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各族群衆持續奮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重要訓示批示精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雲南各族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團結拼搏、克難奮進,各項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書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輝煌篇章。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在推動産業優化更新上下功夫

加快發展新興産業

推動産業轉型更新,加快産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的殷殷囑托,也是雲南實作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産業興則經濟興,産業強則經濟強。7年來,雲南堅定不移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調結構、興産業、謀發展,加快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持續拓展産業發展新空間,雲南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開放優勢正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能。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有效支撐雲南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

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

從瓶頸制約到優勢支撐,一幅幅基礎設施飛躍發展的生動圖景在雲嶺大地展開。

7年來,雲南各族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科學謀劃中促跨越,在攻堅克難中求奮進,在搶抓機遇中辦大事,以大思路、大手筆、大項目,深化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全省基礎設施建設,為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注入了強大動力。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要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實作城鄉發展一體化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

翻開7年來雲南統籌城鄉發展的成績單——一批“特色、産業、生态、幹淨、智慧”突出的“雲南省美麗縣城”和“雲南省特色小鎮”嶄露頭角,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015年的3.2:1下降到2020年的2.92:1。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危房改造取得曆史性成就、鄉村路網、電網、水網和網際網路等基礎設施發生巨大變化,農村醫療、教育、養老體系日益完善。

補齊發展短闆,挖掘新的增長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雲南省不斷加快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建構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4月10日給貢山縣獨龍江鄉群衆回信時指出

希望你們繼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引領鄉親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8月19日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回信時指出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幹部群衆,堅決扛實政治責任,全面落實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機制,建構牢不可破的邊境疫情防控體系,持續完善邊疆治理體系,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大力實施興邊富民計劃,推動邊境小康村建設,不斷提高各族群衆生活水準,建設團結繁榮穩定的現代化新邊疆。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關于從嚴治黨,黨中央的态度很鮮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決黨記憶體在的各種沖突和問題

要培育積極健康的黨内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

近年來,雲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雲南黨的建設重要訓示精神為遵循,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管黨有方、治黨有力、建黨有效,全省政治生态持續好轉,全面從嚴治黨煥發新氣象。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都要提高精準度,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衆真正得到實惠

要防止因後續政策支援不足返貧或因病因傷返貧。要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開發式扶貧同保障性扶貧相銜接

因病返貧緻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在曆史性告别絕對貧困後,面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新形勢、新要求、新問題與新挑戰,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從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等方面抓實抓牢,穩政策、強措施,切實鞏固基本醫療保障,有效防範因病返貧緻貧風險。

1月19日

雲南日報刊發南耀平文章

《牢記囑托,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

——奮力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向總書記報告,雲南這樣幹

牢記囑托,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

——奮力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南耀平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新春的腳步即将踏上雲嶺大地,所到之處,總有鮮亮的景象與之相映。

2021年12月22日,雲南各族代表在甯洱哈尼族彜族自治縣“民族團結誓詞碑”前舉行紀念大會,在這座“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前新盟誓言,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深冬時節,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曾在2021年北移南歸旅行1300多公裡、轟動全世界的亞洲象大家庭其樂融融。這群大自然的使者,從容入局,信步庭園,使cop15第一階段會議更加完美,讓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驚豔世界,生動展示了雲南踐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取得的紮實成就。

2021年末通車的中老鐵路,客運列車叫座叫好,跨國貨運運作頻次持續加密,雲南開放優勢打開了新空間,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增添新動能跑出加速度。

這是一幅幅嶄新的畫卷,習近平總書記為雲南擘畫的藍圖正在七彩雲南一一鋪展。

這是一份份喜人的答卷,雲南各族幹部群衆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足迹镌刻在雲嶺大地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發表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訓示批示。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對雲南發展提出了“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着力”的要求。2020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雲南考察,殷切希望雲南正确認識和把握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新發展理念,不斷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踐行初心使命,努力在建設大陸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時間見證前進的步伐,歲月銘刻奮鬥的足迹。4700萬雲南各族兒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決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以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楫笃行的定力,克服重重困難和嚴峻挑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鎮守邊關、視死如歸,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作“十四五”良好開局,奮力譜寫新時代雲南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光輝引領

把準方向明晰發展新定位

思想是實踐的引領,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思想和理念是否正确,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的成效乃至成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讓雲南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從曆史、民族、生态、區位等方面對現階段省情特征、發展階段、目标任務、重點工作等進行全面、系統、準确地再認識再把握,對所處的環境和發展趨勢作出正确判斷,找準發展定位。

省委、省政府從“胸懷兩個大局”的格局和高度,從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的站位和視野,深刻了解、準确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準确把握雲南各項事業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坐标方位、前進方向,持續加快從全局和整體層面建構制度架構體系,進行制度創新、增強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從“總規圖”到“施工圖”,從“時間表”到“作戰計劃”,確定各項事業始終沿着正确方向前進,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

——2019年5月1日,《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條例》施行。《條例》将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态文明、教育振興、民生保障、法治建設、人才培養、工作創新、理論研究、民族關系和諧等方面納入示範區建設重點内容,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經濟和優勢産業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設、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等作為示範區建設的主要任務。為提高《條例》的針對性和執行力,進一步健全制度體系,推動示範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省政府以行政規範性檔案方式制定施行《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條例實施細則》,使示範區建設進入規範化、法治化軌道。

——全面深化生态文明體制改革總體實施方案、努力成為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關于貫徹落實生态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實施意見、努力将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的指導意見……一大批事關生态文明建設的制度政策,為推動我省生态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和建立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發展動力。截至2021年,我省累計出台和完成140餘項改革事項,基本建構了生态文明領域的建設、保護、治理、管控、執法、責任、産權、補償8大類制度,不少制度在全國領先。

——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強化組織上司,加強政策引領,雲南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上司擔任組長的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司小組,先後制定印發《關于加快建設大陸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實施意見》《雲南省建設大陸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規劃(2016-2020年)》等系列規劃和政策檔案。7年來,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9個國家搭建12個多邊雙邊合作機制;以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的開放平台體系,為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市場準入優化、貿易便利改善,通關便利化水準位居全國前列,形成了高位推動、全方位開放的工作格局。

一項項政策制度的出台,搭建起我省實作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頂層設計、組織架構更加完善,發展路徑更加明晰。

2021年2月,《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正式印發,這一開啟我省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重要檔案,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綱”和“魂”,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融入了雲南發展的血液,化為具體的發展思路、制度機制和目标任務,吹響了雲南邁向新征程的進軍号。

築牢根基

民族團結進步邁上新台階

“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

2021年12月22日,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迎來70周年的時間年輪。

也是這一年,困擾各族群衆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雲南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新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2020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為雲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留下了一份最有力的指引。

兩次“一步跨千年”的時空交錯,兩個承諾的曆史性交彙,正是雲南各族人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創造人間奇迹,唱着“新歌”邁向幸福生活的生動寫照。

按照總書記“要始終堅持黨的上司,完善黨的上司制度,縱向到底,橫向要到邊。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建立”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要義,健全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機制,推進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構築各族群衆共同精神家園。

雲南秉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政策、資金和項目向民族、邊境及貧困地區傾斜——

過去5年,雲南民族自治地方生産總值平均增長8.4%,主要名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準,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9個州(市)、70個機關成功建立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市)、機關。

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情感不斷升華,合力守邊固邊的動力激情澎湃。

總書記的話言猶在耳,騰沖三家村的基層幹部自發組成宣講團,用“總書記情滿司莫拉”的故事凝聚黨群合力,推動發展,村裡更美了,村民更富了,大夥精氣神更足了,鄉村振興的“司莫拉實踐”正在推進。

“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的鄉親們銘記總書記的回信精神,把脫貧作為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第一步,齊心協力謀發展,家家有産業,戶戶能增收。202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比2015年增長了155.32%,個人所得增長了190.22%。

守護美麗

生态文明建設展現新面貌

2021年8月13日,結束了110餘天北上之旅的“斷鼻家族”14頭亞洲象,平安回到位于普洱墨江的栖息地。

這群調皮遠足的“大可愛”,溫暖了疫情中備受煎熬的世界,連一向苛刻的西方媒體,都對中國在野象遷徙過程中的精心呵護由衷“點贊”,更驚喜于亞洲象種群近年來在雲南的增長速度。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上司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欣慰地首肯:“雲南大象的北上及傳回之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

此前,為這次在美麗的昆明舉辦的國際盛會,總書記曾兩次向世界發出“春城之邀”,倡導共同建構地球生命共同體。

2021年的最後一天,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回顧了“雲南大象北上南歸”的暖人情景。

為了總書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囑托,争當“生态文明建設排頭兵”的鼓點更急。

全面開啟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開展生态保護治理修複,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完善生态環境治理體系……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8%以上,森林覆寫率65.04%,均居全國前列;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九大高原湖泊實作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徹底轉變,水質總體平穩向好;建成一批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美麗縣城”、美麗鄉村,城鄉環境和面貌煥然一新;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生态文明機制更加健全,國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總書記7年前在洱海邊“立此存照”,訓示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雲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開啟了一場保護與治理的攻堅戰。洱海水質下滑趨勢得到根本性遏制,全湖水質連續兩年實作7個月ii類。cop15召開前夕舉辦的推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論壇選址洱海,也正是對大理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成果的肯定。

這7年來,我們深深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堅定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戰略定力,學會了算大賬、整體賬、綜合賬,着力為子孫後代謀,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全面提升“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的影響力,努力走出一條生态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拓展空間

輻射中心建設開創新局面

2021年12月3日,中老兩國元首下達發車指令,作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營運。

這條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鐵路,讓“昆明到萬象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讓雲南在“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努力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7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謀劃雲南一域,作出了戰略指引。

胸懷“國之大者”,以大開放促大發展,雲南服務與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縱橫空間,随即迅速打開。

從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到中越、中老、中緬國際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線貫通,從中緬新通道(仰光-臨滄-成都)海公鐵聯運首運成功到基本實作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點旅遊城市航線全覆寫……設施的硬聯通背後,是政策的溝通、貿易的暢通、資金的融通和民心的相通,是各類開放平台的疊代更新。

以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以滇中新區及各級各類開發區為重點和支撐,以南博會、商洽會等國際會展平台為紐帶,以國家級口岸為視窗,高品質的開放合作新平台正在形成,開放合作機制正在加強……

全力落實總書記與周邊國家上司人互訪成果涉及雲南事項,全面參與中老、中緬經濟走廊建設,推進互聯互通和通關便利化,搭建多邊雙邊合作機制,支援周邊國家抗擊疫情,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交往交流持續深化。

建設“輻射中心”的意義,更在于全面提升了雲南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特别是“大循環、雙循環”中的嵌入度、貢獻度和價值鍊地位。

内外兼修、雙向開放,雲南自覺擔當起強大的國内市場與巨大的南亞東南亞市場之間的戰略紐帶。

雲南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對接,按下“快進鍵”。建立毗鄰地區協同開放發展機制,跨區域共建産業園區,鼓勵引導大型企業在雲南布局資源供應和商品生産、流通産業鍊基地,“輻射中心”紅利帶來的生産要素集聚之勢正在形成。

1月1日8時30分,昆明海關為玉溪恒豐萬裡花卉有限公司銷往泰國的鮮切花開出了雲南首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原産地證書。1月5日,雲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簽下雲南首份rcep經核準出口商聲明。

這是rcep機制運作的标志性事件,也寓意着,随着“輻射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發展的機遇接踵而至;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七彩雲南步履更加堅定。

隻争朝夕

高品質跨越式發展開啟新征程

1月11日,雲南省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專項進展新聞釋出會召開,驚豔亮相的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領域取得的突破,大大提升了我省應對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響應和生産能力,産業叢集實作全鍊條創新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期間,對雲南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業生産、推動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等作出了重要部署,為雲南在更高平台上推動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行動指引。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近年來,雲南全力推進産業強省建設,新舊動能加速轉化:“兩型三化”現代産業體系加快建構,“三張牌”發展勢頭強勁,糧食生産連年豐收,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得到質的提升,綠色能源成為第一大支柱産業,“數字雲南”加快建設——

金沙江上,白鶴灘、烏東德等超級水電巨無霸陸續投産發電,雲南 “兩基地一樞紐”建設初顯成效,綠色能源裝機占比、綠色發電量占比、清潔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均達世界一流水準。

中國鋁業、山東魏橋、隆基等一批龍頭企業相繼入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鋁、綠色矽産業叢集正在形成,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加快融合發展。

全省有機産品認證數量居全國第3位,農産品遠銷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産品出口連續多年位居西部省區第一、出口額長年居全國前列。随着綠色有機成為雲南農業主旋律,一批雲南農業金字招牌在國際國内市場熠熠生輝,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綜合實力再上台階。

2021年,昆明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獲國家批複同意設定,國際網際網路資料專用通道實作零的突破,昆明成為全國第4個建成三大基礎電信營運商國際通信局的城市;建成區塊鍊服務網絡16個州(市)城市節點,雲南成為全國第一個将區塊鍊服務網絡城市節點在所有州(市)完成部署的省份。

經過持續發力,我省産業體系發生了深刻變化,不斷提升的産業層次将雲南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推入新境界——工業結構轉變為煙草和能源兩大支柱産業雙驅動,電子資訊産業從無到有,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産業潛力巨大、前景可期。

感恩奮進

強邊固防創造美好新生活

去年8月20日,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班老鄉9個邊境村的10位老支書激動地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總書記希望老支書們,引領鄉親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總書記與老支書們的互動,讓全國人民“圍觀”了阿佤山邊境村的幸福生活,更體驗到了雲南邊民富、邊關美、邊防固的美好場景。

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這是總書記的深切牽挂和殷殷囑托。

雲南各族幹部牢記囑托,将答卷寫在雲嶺大地上,寫在4060公裡國境線上,寫在25個邊境縣(市)、110個沿邊鄉鎮、374個沿邊行政村中,寫在無數“舍小家為大家”、為我們負重逆行的守邊人的工作生活日常裡。

政治安邊、富民興邊、軍事強邊、外交睦邊、科技控邊,“五級書記抓邊防”,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國家禁毒大資料雲南中心、雲南反恐怖大資料中心、雲南智慧邊境大資料中心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一套套組合拳穩健推進,牢牢築起祖國西南安全穩定屏障。

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這道屏障面臨的最大考驗。“雲南邊境抗疫,究竟有多難”甚至成為了2021年的年度之問。

守邊有責,守邊盡責。省委、省政府将疫情防控作為壓倒一切的工作,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内防反彈、嚴防輸出”,以最嚴的要求壓實各級黨委、政府的政治責任。“關口前移,靠前指揮,分兵把守”成為常态;組建“強邊固防突擊隊”,建立“黨員幹部+守邊護邊巡邊員+卡口值守”雲南特色聯防聯控機制;以最嚴措施打擊跨境違法犯罪的決心意志,使各項防控措施得到果斷落實,為實作“動态清零”防疫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隻有堅定不移沿着總書記為我們指引的方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才能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這是曆史的必然、現實的選擇、人民的期盼,這是偉大時代賦予我們的必須作答的新問卷。

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機遇、困難、風險、挑戰,一個也不會少。答好這份答卷,取決于我們思想認識的高度、執行能力的強度和作風素質的深度。

“最難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頂前的沖刺最艱辛。”大考面前,不斷突破天花闆,就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使命在肩,惟有奮進。

“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倡導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實行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的铿锵話語,正激發起各級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彙聚成奮勇向前的實幹行動。

“緻廣大而盡精微”。笃行緻遠,惟實勵新。讓我們萬衆一心、創先争優、奮力擔當,把總書記交辦的每一件事、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落實落細、做好做成,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交出更加絢麗的雲南答卷。

來源:雲南日報、雲南釋出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本文作者:雲南網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 雲南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