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卡工業遺存丨當“螞蟻”遇見時尚,工廠變身藝術港

打卡工業遺存丨當“螞蟻”遇見時尚,工廠變身藝術港

視訊加載中...

走進哈爾濱西城紅場園區,具有曆史滄桑感的工業元素建築映入眼簾。用老工業零件組裝的鏽迹斑斑的巨型“螞蟻”、高高聳立的水塔、紅磚廠房上空飄蕩的袅袅白煙,都在訴說這裡往昔的華章。漫步其中,眼前依稀浮現勞工們在機器轟鳴中熱火朝天勞動的身影……

打卡工業遺存丨當“螞蟻”遇見時尚,工廠變身藝術港

西城紅場保留着老工業的遺存。 新華社記者 朱悅 攝

西城紅場位于哈爾濱機聯機械廠原址。現在的西城紅場,有花園般的商業空間、琳琅滿目的“潮牌”、藝術館、民俗景觀、咖啡店……無論你喜歡複古還是熱衷前衛,都會在這裡感受到“時空穿越”的神奇。在這裡,可以把創業夢想變成現實,可以在工業氣息中體驗城市生活,可以在古樸的紅磚廠房裡品嘗香氣撲鼻的烤鴨,淺酌泛着绯紅光暈的美酒。

西城紅場的藝術港保留了老廠房的曆史風貌,改造成為由“一個星球”“兩條街”“三個工廠中的房間”組成的藝術港灣。“一個星球”講述城市工業故事,傳承“螞蟻啃骨頭”精神;“兩條街”的前街展示藝術與時尚,後街展示城市夜生活;“三個工廠中的房間”分别展示大師藝術、大衆藝術、生活藝術。

打卡工業遺存丨當“螞蟻”遇見時尚,工廠變身藝術港

西城紅場廣場上用老工業零件組裝的“螞蟻”。 新華社記者 朱悅 攝

據哈爾濱紅博商業集團總經理王麗梅介紹,20世紀50年代,哈爾濱機聯機械廠還是一個“四無的小廠”:無大廠房、無大機床大吊車、無鑄鋼裝置、無工程師。為保證鞍鋼大齒輪生産任務順利完成,勞工們反複鑽研、大膽革新,用小機床組裝成一台組合式活動機床,大大縮短了生産周期,開辟了“以小制大”的創新路徑,是“螞蟻啃骨頭”精神的生動展現。這種“積木式”機床,支援了10多個省份的鋼鐵與工礦生産,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打卡工業遺存丨當“螞蟻”遇見時尚,工廠變身藝術港

哈爾濱機聯機械廠老照片。(受訪機關供圖)

随着時代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哈爾濱機聯機械廠搬遷轉制,老廠房閑置下來,但工業文化早已成為城市無法磨滅的基因。

工業遺産的保護利用是系統工程,需要與新業态、新模式融為一體。從2010年開始,哈爾濱紅博商業集團經過多年精心設計、施工,在保護老廠房特色建築的基礎上,融合複古工業風和現代藝術,使老廠房重獲新生,塵封已久的工業遺存重制青春。

建築面積近45萬平方米的西城紅場,以藝術文化為引領、以創新商業為主體、以時尚産業為延伸、以老廠房特色建築為載體,舉辦了攝影展、現當代藝術展等各種藝術活動,由西城紅場承辦的哈爾濱時裝周聞名遐迩。

這裡的工業遺存記錄着曾經的峥嵘歲月,如今,它依舊散發着迷人風華。

策劃/編輯:張曉潔、金小茜

文字記者:強勇、朱悅

海報攝影:謝劍飛、朱悅

海報制作:盧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