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作者:球看球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65萬大軍南下,在粟裕将軍的帶領下,準備收複台灣,完成統一,可最終卻遲遲沒有行動。究竟是誰阻止了中國解放台灣?台灣對于中國而言又有多重要?

本期視訊帶領大家一起揭開中國解放台灣的故事。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後,台灣重新回歸祖國。在1949年的解放戰争渡江戰役之後,國民黨大勢已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餘分子逃亡台灣,并在台灣意圖東山再起。中央已經意識到,攻克台灣将是解放戰争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戰。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其實早在1949年3月份,粟裕就擔負着解放台灣的任務。但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人民海軍,根本無法在海上與國民黨抗衡。于是,對于蘇聯方面的軍事援助就顯得極為重要。

7月份,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前往蘇聯通路,并秘密會見了斯大林,斯大林表示同意提供中共飛機以及訓練一批飛行員。沒有明确表态說,直接在空軍海軍提供軍事援助。

12月,毛主席通路蘇聯,再一次希望蘇聯能夠直接軍事援助,幫助中共解放台灣。可斯大林的态度模棱兩可,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他擔心一旦蘇聯出面援助中國,那麼勢必會引發與美國之間的沖突,得不償失。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到了1950年,美國前總統杜魯門聲明,中國與北韓都在美國的防禦圈外。斯大林終于下定決心,向中國提供相應的武器裝備以及技術人員。在蘇聯的援助下,中國空軍和海軍開始有了雛形,收複台灣變得指日可待。中國花費1.5億美元從蘇聯購買了兩艘巡洋艦、四艘掃雷艇以及五艘驅逐艦,同時蘇聯還承諾向中國援助200架飛機用于解放台灣的空中力量。

逃往台灣的國民黨部隊,多數都是從大陸敗下陣來的士兵,蔣介石也意識到自己實力太弱,于是便開始招兵買馬,強拉壯丁,甚至還招募了2萬名日軍。很快,國民黨部隊擴招到了驚人的50萬人。此外,蔣介石還擁有各類飛機743架,艦艇220艘,又從美國購買了一批小型艦艇用來保衛台灣。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粟裕得知國民黨的相關動向後,緊急增兵至65萬大軍,向中央申請了60億斤的糧食用于軍糧儲備。萬事俱備,隻待總攻的指令下達,浩浩蕩蕩的海陸空三軍就将越過台灣海峽,實作統一。

此時與中國東北接壤的北北韓,也渴望能夠統一,寄希望于他國來幫助自己實作,中共同意在解放台灣之後,就幫助北北韓。可蘇聯卻不這樣想,既然美國已經不幹涉中國統一台灣了,那麼對于北韓問題上美國更不會在意。北韓半島作為蘇聯與日本之間的緩沖區,戰略意義極大。斯大林在沒有知會中方的前提下,就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并與北北韓達成共識,優先解決北北韓的問題。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就在粟裕大軍即将開拔,發動統一戰争之時,1950年6月25日,在蘇聯的支援下北北韓發動了統一北韓半島的戰争。6月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杜魯門表示讓中共先停止對台灣的解放,同時也不允許台灣反攻大陸。至于台灣的問題,等到亞洲地區趨于穩定之後再做打算。6月28日,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周恩來公開譴責美國出爾反爾,并表示美國海軍此舉是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更是違背了聯合國的初衷。無論怎樣,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點毋庸置疑。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雖然大陸在道義上對美國進行了譴責,可此時的局面是剛剛成立的中國海軍與空軍,根本無法與美國強大的艦隊抗衡,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随後,美國以聯合國的名義公然進入北韓戰場,原本占據優勢的北北韓在美軍抵達後節節敗退。甚至所謂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對位于中國東北的工業城鎮進行了轟炸。此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東北三省又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不容有失,在中央的艱難讨論下,毛主席決定派遣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就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争正式打響。由于大陸當時軍事實力薄弱,根本無法支援兩面開戰,于是解放台灣的計劃隻能被迫終止。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解放台灣計劃擱淺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第七艦隊的介入,那麼美國為何會突然翻臉,在加入北韓戰場後,又阻止大陸解放台灣呢?抗美援朝之戰的背後究竟有什麼不得不打的原因呢?這一切的答案都隐藏在政治的迷霧中。

事實上,美國内部對于中國一直存在主戰派與保守派,兩派的核心問題就在台灣上。保守派認為,新中國已經成立,美國不應該繼續直接介入中國的政治。此時的美國與蘇聯正處于冷戰時期,不應該再去得罪與蘇聯一樣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了。而主戰派則認為,對待中國問題,美國應該強硬一些,援助蔣介石保住台灣,然後以台灣為基礎,逐漸影響東南亞沿海的社會主義國家,遏制他們的發展。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1950年初,保守派占據主動權,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公開表示,不會參與到中朝兩國内部問題中。但到了1950年5月,主戰派在分歧中逐漸占了上風,新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表示,新中國是由共産黨上司的國家,而且加入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美蘇兩國建構的和平局面正在慢慢傾斜,社會主義處于逐漸加強的狀态,對美國的發展是不利的。如果繼續對台灣與北韓問題置之不理,那麼蘇聯很有可能會控制整個亞太地區,甚至是中東地區也會倒向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中。為了防止以上情況的發生,美國在對待中朝問題上必須采用強硬手段。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同時,美國國防部收到了來自遠東司令官麥克阿瑟的相關建議。台灣,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一艘航空母艦,如果中國收複了台灣,那麼将會大大影響美國在遠東的地位,美國應先使用武力組織中國解放台灣。此時的美國高層,多數人贊成了麥克阿瑟的建議,并聯名上報總統,改變之前美國的政策。恰巧此時,北韓戰争爆發,美國為自己的出爾反爾找到了借口,同時也改變了對中國的政策。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那麼台灣究竟有着怎樣重要的意義呢?首先,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大陸最大的島嶼。地處東南沿海的台灣,是中國在東南方向的第一道防線,對中國海岸線的防禦布局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除了對國家安全的保障外,台灣自古就有“四省左護”“東南鎖鑰”等說法,隻要控制了台灣,就等同于控制了日本與南韓的海上貿易。台灣作為西太平洋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與太平洋沿海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以及各大洲國家到中國的船隻都需要經過台灣。是以,無論從政治,經濟和軍事哪個方面來看,台灣都是重點,是以,解放台灣勢在必行。

1950年統一之戰,65萬大軍集結,是誰阻止了收複台灣?

台灣問題一直都屬于中國自己的事情,隻是當時的中國不夠強大,才屢次受制于人。是以,唯有強大自身才是硬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