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稱:“一網暴富”,别端了大黃魚“老窩”,你怎麼看?

作者:西門白甫話三農

浙江漁民“一網下去,捕撈4900斤大黃魚”的新聞在網絡釋出後,很快沖上熱搜。一網網出個“千萬富翁”,讓很多人羨慕不已,特别是和林某一樣的沿海漁村漁民,不僅羨慕,也會躍躍欲試,争相效仿。

專家稱:“一網暴富”,别端了大黃魚“老窩”,你怎麼看?

就在很多人羨慕這個“一網暴富”的同時,這一新聞也引起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省特級專家嚴小軍研究員的注意。

嚴小軍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高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層次學者。曾主持完成的"海水餌料生物高效培養與特種營養研究及其應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他為第一負責人的科研成果"海水生物活餌料和全熟膨化飼料的關鍵技術創新和産業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年,他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獲浙江省特級專家稱号和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看到“一網下去捕撈4900餘斤大黃魚”的新聞後,嚴小軍教授憂心忡忡,因為他對大陸大黃魚資源最清楚,對漁民為什麼能一網下去捕撈4900斤大黃魚的原因最清楚。

他說,去年,也是在林海平一網4900斤大黃魚的這個區域,有人一網捕撈噸級大黃魚,因為,這個地方是大黃魚的集體“越冬場”之一。那麼,大黃魚的“越冬場”是怎麼回事呢?

專家稱:“一網暴富”,别端了大黃魚“老窩”,你怎麼看?

其實很簡單,就是到了冬天,距離陸地近的淺海地區海水比較冷,而距離陸地遠的深海區20米以下海水比較暖,适合大黃魚栖息越冬,而從春季到秋季,淺海地區海水水溫比較高,适合大黃魚産卵。是以,大黃魚為了過冬,每年11月後,就會到深海區的“越冬場”過冬,到了春天2月,大黃魚就會從深海區的“越冬場”洄遊到淺海區的“産卵場”産卵繁殖。林海平一網能捕撈4900斤野生大黃魚,應該就是在大黃魚的“越冬場”網到了大黃魚的“老窩”。

嚴小軍告訴記者,漁民之是以能夠一網捕撈這麼多的大黃魚,另外一個原因是,多年來,國家加強了對海洋生态環境以及漁業資源的保護和不就間斷地改善。從1995年開始,實施“伏季休漁”,并采取多部門聯合執法,萬方微打擊違法行為。與此同時,又加大“增殖放流”,在東部海域放流大黃魚等各類水産苗種15.5億尾,使海洋生物得到恢複。也就是說,大黃魚的數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大黃魚屬于大陸重要的經濟魚類,過去,由于保護和監管不是很到位,曾經使大陸大黃魚資源集聚下降,據有關資料顯示,1974年,大陸大黃魚年産量是20噸,但到2000年,僅僅不到30年,年産量卻下降到9035萬噸。現在,經過近年來的保護和監管,大陸大黃魚資源應該是得到一定的恢複,但如果像這樣一網4900斤的捕撈,會端了大黃魚的“老窩”。

專家稱:“一網暴富”,别端了大黃魚“老窩”,你怎麼看?

為了保護大陸大黃魚資源,從2019年開始,嚴小軍帶領浙江海洋大學科研項目團隊推出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複工程,利用智能化高端裝備與技術來解大黃魚的生活習性,對大黃魚苗種現在野化訓練基地進行野化訓練,等魚苗從5公分長到10公分後再野外增值放流,提高大黃魚魚苗的存活率。這項工程已經取得成功,極大地提高了大黃魚的野化生存能力。

嚴小軍說,從一網4900斤大黃魚的單體重量判斷,這些大黃魚大都是第二年就能排卵繁殖,現在,把它們“一鍋端”實在痛心。但讓嚴小軍更加憂慮的是,由于目前的捕撈制度,“一網4900斤”這個區域不在“禁漁期”也不在“禁漁區”,漁民不受出海限制,可以随便捕撈,但如果不及時制止,有可能像當年一樣,讓大黃魚資源很快下降,是以,希望有關職能部門盡快出台相關政策,保護好我們有限的大黃魚資源。

我完全了解嚴小軍教授的憂慮,也非常同意他的建議,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手,制定比較妥當的保護方案,既不影響漁民正常的捕魚作業,也能夠保護好大黃魚資源不被破壞。

專家稱:“一網暴富”,别端了大黃魚“老窩”,你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