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是什麼呢

愛是什麼呢

愛是什麼?有首歌唱得好:“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

可見,愛是最美的字眼兒,也是一種全身心的愛。

其實,愛是什麼呢?我想這個應該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事情,

這就要看當時的情形了。

愛是什麼?更多的時候,在我們說到愛時,常常想到的是愛情,

其實這隻是我們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一種,像親情、友情、同學情、戰友情,

當然了,還有紅顔知己、藍顔知己等等吧,不一而足,盡管愛的對象不同,

但都源自愛,都有愛的理由。

那愛又為何物呢?問世間愛為何物,隻待一心相許嗎?

我想,不管愛以何種形式呈現,但愛的本質是一樣的。

既然說到愛情了,那咱就先從愛情說起吧,

有這樣一個故事,題目是《香雪桂花粥》,描寫的是男主人公大永的女友小惠病了,

大永安悉心照顧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段是描寫男主人公大永喂女友小惠粥的情形,那咱就從這兒說起吧:

大永已端碗來到床前,扶起小惠,攬入懷中,然後用湯匙一小勺一小勺的喂,

小惠也很享用這溫暖的懷抱。

  大永一邊喂一邊說:“我跑了幾個地方都沒有買到桂花,好不容易在一個菜市街才找到。回來的路上,我想這粥該咋樣熬呀?萬一熬不好,這不就耽誤喝了嗎?還是找人家熬吧。

我找到賣小吃的大娘,讓她幫忙,她還把保溫桶借給我用呢。好喝嗎?”

小惠說:“好喝,那外面的雪下的大嗎?”

大永笑了笑,說:“忘了。”

小惠說:“傻樣!”

這一句“傻樣”,可謂愛從中來,凝聚着多少甜蜜。

從中可以看出,大永對女友的百般憐愛,

更可以看出女友小惠對男友大永無盡甜蜜和無限的溫柔,

這個中滋味也隻有身淪陷其中的才能體味出來(我們可以回味一番過往的情形,我們戀愛時的“傻樣”,砸吧砸吧嘴,咀嚼一下那時的甜蜜。)。

回過頭來再看故事,大永在雪中穿行一下午,竟然不知道雪下的大小,

隻關心粥熬得好不好喝,這雖然簡單普通,足可以玩味出一往情深的愛意。

可見,愛情不僅是要快樂的,快樂也是要付出的。

愛是什麼呢

說到付出,我就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一道聯考作文題,文題是《媽媽愛吃魚頭》,

給了幾幅畫,就是孩子小時候,母親做了一道魚菜,不舍得吃肉,自己吃魚頭,

當孩子問母親為什麼不吃魚肉時。

母親卻說:“我愛吃魚頭。”

長大後,兒子依然把魚頭讓給母親吃,自己吃魚肉。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愛出了問題,出了什麼問題呢?

言不由衷的問題,誰能說誰不喜歡吃肉而去喜歡吃骨頭呢,

當然了,也有例外(我們這裡可有例外的,可以說出來),啃骨頭啃的是什麼呀,還是肉啊。我想,那位母親也是愛吃肉,隻是出于對孩子的愛,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不料,兒子過于誠實,過于執着,過于木讷,(榆木頭疙瘩一個),

等到長大後,依然認為自己的親生母親是愛吃魚頭,讨厭吃魚肉的。

這也太過于愚鈍了吧。真是“甚也,孺子不慧”。

從那幅畫上可以看出,那位母親是愛吃魚肉的,隻是自己迂讷的兒子看不出來罷了。

是以,現在我就怕等我老的時候,牙齒沒落了,

那時,我家女兒給我頭魚骨頭之類的東西吃。

現在在吃飯時,我就表達出來我喜歡吃的東西,别等日後女兒領悟錯了意思,

害了我自己。

人家分明是好意,卻不是你所喜歡的,那不就是枉費了兒女們一番好心意了嘛。

愛是什麼呢

有一次吃飯時,有一道排骨菜,女兒分别夾了一小段排骨給了我和她媽,

她媽趕忙又要還給女兒。

我說:“這是女兒的愛心,你就大大方方地吃,吃一次不妨事的。”

她媽好像有些坐不住了。我接着說:“大豫,這樣的小排骨你喜歡吃嗎?”女兒說:“我喜歡吃呀。”我說:“你喜歡吃,我和你媽都喜歡吃,這說明什麼呀?”

女兒看着我,問:“為什麼呀?”

我說:“這麼好的東西,誰都喜歡,就像這排骨,我們都喜歡吃,但為什麼我們沒有吃,卻留給你吃呢,那是因為我和你媽都是愛你的,舍不得吃。”

女兒說:“好的東西,誰都是喜歡的,愛誰就要多給誰一點兒。我記住了。”

是以說呀,當我們付出時,也要讓接受的人明白個中緣由,才能不枉費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