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位于陝西省西南部,漢江上遊,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
漢中屬于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氣候溫和濕潤。
漢中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态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
漢中主産水稻、小麥,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稀動物,洋縣為國家稀有動物保護區。
氣溫:區内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
年均氣溫14℃。
西部略低于東部,南北山區低于平壩和丘陵。
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于13℃。
降水:漢中地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
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
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寒冷幹燥少雨的天氣。
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
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于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
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内雨量充沛,但由于兩山位于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于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擡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mm之間。
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态勢,基本呈南大北小。
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
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
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風:區内年均平均風速介于1-2.5米/秒之間。
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