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論|“95後”A錢公款400多次,制衡失守才是最大的軟肋

正因為人性的弱點和軟肋所在,是以完善的監督機制才無比重要。

因為一張被炒到8700萬餘元的遊戲卡,安徽滁州“95後”張雨傑A錢案受到全網關注。1月19日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制的電視專題片《零容忍》第五集《永遠在路上》播出,詳細披露了張雨傑案。

一張遊戲卡,被炒到8700萬餘元的天價,着實有些魔幻。從央視報道來看,這張遊戲卡的原主人張雨傑,同樣有着相當魔幻的貪腐人生——作為安徽滁州市不動産登記中心的一名從業人員,張雨傑在2016年到2019年三年A錢公款四百多次,陸續侵吞公款達6900多萬元。

評論|“95後”A錢公款400多次,制衡失守才是最大的軟肋

張雨傑是如何做到的?原本他的職責是辦理買房資金托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沒有将買房人的房款交到指定托管賬戶,而是存到了自己卡裡,最後私吞花掉了。從此,張雨傑利用職務之便侵吞公款的行為,便一發不可收拾。

張雨傑不同于其他一些貪腐人員,他利用公款在遊戲中消費,用虛拟财物來填平欲望溝壑,以此來麻痹自己,甚至他的第一次侵吞公款,就是為了給遊戲充值。面對鏡頭,張雨傑忏悔道,“恨自己,為什麼抵不住誘惑?”一個小小的基層職員,侵吞公款如此之巨,說白了還是因為他所在的崗位,是直接跟金錢打交道,而相應的監管環節層層失守,給他留下了鑽營的漏洞。

是以,在張雨傑反躬自省自己為何缺少定力時,我們也該進一步追問,為何針對這種關鍵崗位的監督機制形同虛設,以至于一個基層辦事人員将服務群眾的職權,變成了套現工具?

報道提到了一個關鍵細節,資金托管原本有嚴格的流程,需要層層稽核簽字。然而在當地相關部門,三級稽核、三級簽字的監督制衡機制,被徹底閑置,不動産登記中心的副主任甚至認為,“這種稽核沒有意義”。也正是稽核的缺失,讓張雨傑有了侵吞的可能。

三年A錢公款四百多次,如此頻繁的出手而不被發現,這本身就是一種說明——對貪腐風險較高的崗位,正是監督機制的失守,才造就了一個“小官巨貪”的案例。

目前,這些負有監督管理責任的公職人員,也都因為失職渎職、玩忽職守罪而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對貪腐的零容忍,正是守衛清廉的最後一道防線。張雨傑的故事也說明,一旦監督管理的籬笆出現豁口,小小的基層職員,同樣可能釀成财産損失巨大、贻害無窮的嚴重後果。

在電影《私人訂制》中,範偉有一句堪稱經典的台詞,“我想挑戰一下我的軟肋”。對普通人來說,在巨大的财富誘惑面前,能夠克制住欲望和誘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為人性的弱點和軟肋所在,是以在權力運作層面,完善的監督機制才無比重要。

那些手握職權的公職人員,不管權力的大小,行使公權力的每一步,都暴露在陽光之下,接受無死角的監督,内心深處那頭貪婪的野獸,才不會被放出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志

編輯 官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95後”A錢公款400多次,制衡失守才是最大的軟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