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紙币為什麼又叫“鈔票”

紙币代替了銀兩、元寶和銅錢,不僅僅友善人們的随身攜帶,同時也避免了國家的金銀大量外流。大陸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币的國來,紙币也叫做鈔票。

紙币為什麼又叫“鈔票”

現在的人們早就習慣了紙币的通行,反而對于分值較小的硬币不是很青睐,但是古代很長一段時間, 金銀銅鐵都是主要的貨币流通手段,直到宋朝開始出現了紙币以後,紙币才慢慢登上了曆史的舞台。我們現在把手上花花綠綠的紙币稱作“鈔票”,那麼,“鈔票”一詞是怎麼來的呢?

紙币為什麼又叫“鈔票”

大陸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紙币的國家,宋朝用的紙币叫做“交子";元朝的紙币叫做“中統元寶交鈔";到明代,叫“大明寶鈔”。清代鹹豐三年(1853年)發行了兩種紙币,一種叫 “大清寶鈔",一種叫 “戶部官票”,合起來就叫“鈔票”。鈔票名稱就是從那時候叫起來的。

紙币為什麼又叫“鈔票”

清朝有段時間是不用紙币的,這主要鑒于是明朝的“大明寶鈔”發行的失敗。順治年間發行紙币後,清朝的各皇帝都沒有發行紙币。紙币的再度崛起是由于到了鹹豐年間,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費開支浩大,不得不發行“大清寶鈔”,以制錢為機關,也稱為“錢票”或“錢鈔";而“戶部官票”是以銀兩為機關,亦稱為“銀票"。在當時的市場流通中,小額貨币需要使用大清寶鈔,用銀兩就使使用者部官票,百姓出行必須帶兩種紙币。為了便于稱呼,民間就把兩種紙币合稱為“鈔票”了。

紙币為什麼又叫“鈔票”

雖然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嚴重貶值,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對兩種紙币的清理和停止使用,但是“鈔票”這個稱謂一直延續至今。

紙币為什麼又叫“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