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朐鄉情】張翠蓮:望鄉

【臨朐鄉情】張翠蓮:望鄉

望鄉

作者 | 張翠蓮

指染春秋色,心過四季風,圈圈年輪助長了大樹,也增加了筋骨對根的依賴,鑽天的同時也回顧着身後,越老越去尋找,如同在他鄉的我們。

站在他鄉望故鄉,風景各異自然心情也不同,大年将至,生活在他鄉卻遙望故鄉的炊煙,是因為嘗盡長大了生活的不易還是因為童年過分的甜蜜,是因為懦弱了心志還是退怯了擔當,而讓人總懷念童年,童年的故鄉,童年在故鄉裡快樂,故鄉在童年裡搖曳,他鄉的美食真心不錯,他鄉的風景的确優越,他鄉的人情也暖心窩,但為何還是日思夜念那遙遠的故鄉?

那一年大年,父親去趕集,回家時說給我買了好東西,我迫切的去迎接父親拿來的皮包,哦,是什麼?紅酒嗎?父親說是一瓶醋,平時都吃散打的,過年了給我買帶瓶的好醋吃,我特别愛吃醋,每次讓我買醋,邊走邊喝,回到家人酸醋少,可能是食物缺乏味道,這酸澀的味道便入了胃囗成了嗜好,幾十年下來,也不知吃倒了幾囗醋缸,真正的酸人一個,好醋來了,豈能放過,吃過了,味道沒什麼特别,是以也沒留在心裡,而父親的心意與愛至今留存,想起時依然感動。

大年最忙的是母親,她要為一家人準備吃穿,我最不喜歡吃的是黑面饅頭,肉湯炖海帶,黑面是帶皮的小麥磨的粉,工藝粗操,做出的饅頭口感不佳,有點拉嗓子,而海帶是最簡單的料理,但也是年味的重點,名副其實的實惠菜,一點葷腥,炖上一盆筷子寬半尺長硬邦邦的年味,從初一吃到初五,大人們吃不夠的好菜,而我攥着饅頭舉着筷子眉頭皺起大包,也下不得狠心吃上幾囗,就盼着吃不完的餃子與年糕,還有一年吃不了幾次的粉皮雞絲,山藥炖酥肉……現在想起,恐怕光那黑面饅頭足以垂涎三尺,無以阻擋的家鄉年味,已在童年的白闆上鎖定終身。

以前的家鄉是鞭炮之鄉,莊上大部分人在冬天都要做鞭炮賣錢為年做準備,父親做上釉子(搓炮筒的器具)搓筒,母親在一邊裁紙,我也幫着疊紙,牛皮紙、挂曆、報紙、彩紙、紅紙做成紅色鞭炮,代表着喜慶吉祥,我怕鞭炮的震耳欲聾,又喜歡它的心花怒放,怕它的煙霧缭繞又喜歡它帶來熱鬧的氣氛,當弟弟站在平房頂挑起千頭鞭炮,一年的幸苦随風而去,開年的好兆頭豁然眼前,對于整個安靜的童年,每年光閃竹鳴之後都是成長的喝彩與啟迪的開始。

年三十,家家戶戶在互幫互助中貼上對聯,順便念一念,品品其中的寓意,孩子們也會學着大人的樣子指指畫畫,陣陣有詞,對聯中大量豐富的詞彙與層出不窮的吉利用語巧妙的展現了中國年俗的文化淵源,而且無論年景如何,家庭如何,家底如何,在這一天,紅紅的對聯都要門上貼,牆上挂,樹上飄,大年絕對是:平安常顧百姓家、福星高照千萬裡,出門發财!看着父親提筆寫字的樣子,那時我想,長大了這活由我來幹,哼,沒想到現在的我連漿糊都不會做,至于對聯現在都是印好的,我的毛筆也找不到了,想想愉悅的那種過程,傳統的遵循,讓受益與教導,積極與團結,大愛與和平緊緊的融聚在一起,讓年情的力量緊緊地牽動着你我。

十月的一天晚上,散步時忽然聽見夜空傳來嘎嘎的叫聲,擡頭看去一群大雁排成折線的樣子快速飛過,凄涼的叫聲劃破夜空,它是在督促夥伴前行還是遇到了危險,我們不得而知,為了生存夜以繼日的奔波,家在前方,入家則安。

不似雁留聲,奔波同求生,遠遠望着家鄉,期盼着團聚的這一天,即便已是他鄉人,回家變成寄居客,但父母在仍有家可尋,身可安,可連年的疫情眼巴巴地瞅着路短心長,不得不又拾起童時的鄉年,團圓之年,聊聊家外事,望望長輩安,笑語話江南,評評北穹川,滿屋嘻哈氣,今年到明天,歡歡喜喜過大年,彼此各自安。

【臨朐鄉情】張翠蓮:望鄉

張翠蓮,生于臨朐,現住臨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