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作者:江湖小曉生

“老王”是現代社會,常常用來打趣的一個代稱,比如說“隔壁老王”。那麼為啥不寫老吳、老周呢?主要是因為老王家的人太多了。估計大家身邊至少有一位姓王的朋友吧?

據統計,王姓人口在全國有9千多萬人,位列天下第一。好家夥,究竟是什麼導緻老王家如此枝繁葉茂呢?其實早在秦漢、魏晉時期,老王家就很拽了,尤其是太原王氏。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操控東晉王朝的琅琊王氏,代表人物有王導、王敦、王羲之等名人。其實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擁有同一個祖先。他們的祖先過去在關中居住,後來一支遷徙到了太原,還有一支走遠了,跑到山東琅琊。

由于琅琊王氏在曆史上的表現過分突出,很多人甚至忽略了太原王氏的地位。其實論發展深度和長度,太原王氏遠勝琅琊王氏。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一、太原王氏,源于戰國四大名将王翦。

周靈王是東周第11任國君,混到東周中後期,顯然這哥們也是個聽吆喝的主了,壓根就使喚不動周圍的諸侯,隻有挨欺負的份。

一般君主都有若幹子嗣,可這位周靈王,攏共就倆兒子:姬晉和姬貴。

其中姬晉是大兒子,也是周靈王的太子。不出意外,這哥們将來鐵定要成為新一代周天子了!可偏偏還是出了意外。

姬晉十分優秀,他聰慧多才,比他老爹周靈王強多了。周靈王對此也十分得意啊:養兒勝似父,要錢做什麼?

隻可惜,姬晉活到了20歲左右就去世了,把老爹差點哭瞎了,這天子之位,就成了弟弟姬貴的了。傳說,姬晉又被稱為王子晉,他的後代遷徙到了太原,并且改姓王,這就是天下所有王氏的祖先,當然也包括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與其說這是曆史,倒不如說這是一段傳說,因為可靠性不高,杜撰成分十足。不過也沒關系,因為到了戰國時期,老王家又出了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牛人,那就是王翦。

王翦這個人太猛了,戰國四大名将之一。在秦始皇一統六國的輝煌戰績中,王翦帶着兒子王贲,帶隊滅掉了其中5國。

最要命的是,王翦這個人還特别會做人。每次出征前,都跟秦始皇要這要那,一會兒要豪宅,一會兒要跑車,秦始皇哈哈大笑,這才放心地把軍權交給王翦。每次打完仗,王翦二話不說,先把軍權交了,自己跑回家享受去了,做臣子做到這個份上,算是很通透了。

也正是因為王翦的睿智,才使得老王家保住了榮華富貴,子孫後代不談位極人臣,至少都是大富大貴,這就是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發展基礎。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二、太原王氏内部也有兩大分支。

王翦的後代裡,有一支跑到了太原定居,是以就出現了太原王氏。或許是當初從秦始皇那兒要來的賞賜有點兒多,是以直接導緻太原王氏枝繁葉茂,沒多久人口就爆棚了。

人口多了,分歧自然也就多了。為此太原王氏内部,也分成了兩個分支,一個叫晉陽王氏,還有一個叫祁縣王氏。

第一,晉陽王氏。

分家,這是很多大家族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哪怕是親哥倆,在祖上遺産配置設定的時候,都要算清楚一筆賬,何況是偌大的一個家族呢?

我們也搞不清楚,太原王氏為啥要分家了,總之有若幹理由可以分。其中東漢的王柔、王澤兄弟倆,就成了晉陽王氏的祖先。

王柔是護匈奴中郎将,王澤任代郡太守。一武一文,都是東漢響當當的人才。魏晉時期,晉陽王氏出的人才,那就更多了。

  1. 曹魏時期的宰相王昶,就是東漢代郡太守王澤的兒子。在司馬懿掌權以後,這哥們平定淮南叛亂立下大功,是以加封為司空,位列三公。
  2. 王昶的3個兒子也全都是牛人,大兒子王渾參與西晉滅吳之戰,位列西晉司徒。二兒子王深擔任冀州刺史,三兒子王湛擔任汝南太守,全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3. 王湛的孫子王述,在東晉時期擔任尚書令,曾反對大司馬桓溫遷都洛陽,也算是個耿直的忠臣。王述的兒子王坦之更是個東晉著名的風雲人物,擔任過徐兖二州刺史。
  4. 王坦之的兒子王愉,因為反對劉裕專權,是以導緻家族被滅,自此這一支在南方基本失勢。好在王愉的孫子王慧龍跑到了北魏做官,這才延續了晉陽王氏的繁盛。

王慧龍在北魏混得不錯,屢立戰功,是以說他們家再次興旺發達起來。他的孫子王瓊,更是上了名人榜的重點勳貴。王瓊有4個兒子,号稱晉陽王氏四房,是唐高宗禁婚令中的重點打擊對象。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第二,祁縣王氏。

既然晉陽王氏在東漢找到了祖先,那麼祁縣王氏也必須要找一個,那就讓司徒王允這個大名人做祖先好了!

王允就太出名了,在《三國演義》裡,設下連環計,利用呂布宰了董卓。本以為挽救了東漢,結果卻造成了李傕郭汜禍亂長安的結果,王允也是以被殺。

王允的幾個兒子也跟着被殺了,倒是王允的侄子中出了一位牛人,那就是曹魏時期的太尉王淩。王淩有點兒猛啊,公然和司馬懿作對,結果被當成了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給滅了。

由于王淩的行為,直接導緻祁縣王氏遭遇了一次滅族之禍。你可以認為這一支在這裡就斷了,但是不得不說,總歸有漏網之魚吧?

是以到了南北朝時期,王玄谟、王思政、王神念等祁縣王氏的分支,再次冒了出來。甭管是不是嫡系,至少人家身為名人,願意認祖歸宗,祁縣王氏還不偷着樂?

王玄谟是劉宋時期的名将,早年跟着劉裕混,沒混出名堂。在劉義隆北伐的時候表現也不怎麼樣。一直到了鎮壓劉義宣、臧質叛亂的時候,才算是嶄露頭角。這哥們屬于法家比較晚的那種類型,年紀很大的時候,才出任車騎将軍、南豫州刺史,壽終81歲。

王思政,這個人就太猛了!是北魏著名将領,後來跟着宇文泰混,成為了西魏數一數二的猛将。曾經多次擊敗高歡,他所修築的玉璧城,成了枭雄高歡的傷心地(高歡在此曾損失7萬之衆)。東魏名将慕容紹宗就是死在這哥們手裡。後來王思政被高歡的兒子高澄給抓了,依舊受到厚待,兩邊都吃得開,也是沒誰了。

王神念,這哥們可能還沒他兒子王僧辯出名。王神念早年在北魏當官,後來投奔南梁。他兒子王僧辯和陳霸先一起平定了侯景之亂,也算是一時的枭雄。隻可惜站在曆史的風口浪尖,王僧辯沒能把握住機會,最後讓陳霸先迎難而上,建立了南陳王朝。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三、東晉時期,太原王氏出了3位皇後。

東晉是個非常注重出身的時代,想要嫁給皇帝,并且成為皇後,如果出身不好,基本是不可能的。是以太原王氏在東晉能有3位皇後,可見這個家族在當時來說,絕對是名門望族了。

第一位,晉哀帝司馬丕的皇後王穆之。

司馬丕是晉成帝司馬衍的兒子,但是由于司馬衍太會玩,22歲就把自己玩死了。導緻大兒子司馬丕當時還在襁褓之中。

為此司馬丕就這麼和皇位擦肩而過了。皇位落在了司馬衍的弟弟司馬嶽手裡,司馬嶽在位2年,24歲時也把自己玩死了。司馬嶽的兒子晉穆帝司馬聃19歲也去世了,關鍵還沒兒子。大臣們一合計,這才讓司馬丕回來做了皇帝。

王穆之在司馬丕登基之前,就嫁給他成了琅琊王妃。是以等司馬丕登基以後,她自然就成了當朝皇後了。隻可惜王穆之沒兒子,要不然老王家還得因為她發達一波。

王穆之的老爹王濛,可是東晉名士。别看人家官位不高,可說話的分量很重。誰讓那是一個看中名士的時代呢?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第二位,晉簡文帝司馬昱的皇後王簡姬。

晉哀帝司馬丕沒兒子,是以讓弟弟晉廢帝司馬奕繼位。結果桓溫看司馬奕不爽,就把他給廢了。改立晉簡文帝司馬昱為帝。

這個司馬昱是東晉開國之君司馬睿的小兒子,等于皇位轉了一圈,又到了第二代手裡。他繼位的時候,已經53歲了。

由于司馬昱登基時間太晚了,王簡姬壓根就沒有活着看到這一天。不過不管怎麼說,人家好歹是司馬昱的嫡妻,是以在司馬昱的兒子司馬曜繼位以後,便将嫡母王簡姬追封成了皇後。

第三位,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皇後王法慧。

剛才提到的東晉名士王濛,還有一個很牛的孫女,那就是王法慧了。王法慧的父親王蘊是當時的晉陵太守,他兒子王恭是東晉名臣,權傾一時。

王法慧本人特别喜歡喝酒,喝完酒誰都不放在眼裡,甚至對晉孝武帝司馬曜出言不遜。這事兒也讓司馬曜挺頭疼。不過這個時候老王家已經有擡頭的迹象了,司馬曜也隻好忍着了。

王法慧21歲就去世了,這倒是讓司馬曜松了口氣。不過當時太原王氏已經崛起,王恭、王國寶等太原王氏的後裔内讧,差點兒颠覆了東晉王朝。

太原王氏有點兒猛:6位祖先位列三公,兩晉時期出了11位宰相

總結:太原王氏,在兩晉出了11位宰相。

除了3位皇後,和一群亂世枭雄外,太原王氏出的更多的,反倒是宰相。光在兩晉,太原王氏就出了11位宰相,他們分别是:西晉的王濟,東晉的王述、王恭、王爽、王恺、王愉、王綏、王蘊、王欣之、王坦之、王國寶。

其中比較特别的就是王國寶和王恭了。王國寶是王坦之的兒子、謝安的女婿,是以說天生就有做官的資格。早年與嶽父謝安不和,是以跟着司馬道子混,終于執掌大權。

而王恭則以外戚的身份執掌軍事大權,他看王國寶擅權不爽,便起兵讨伐。王國寶被司馬道子賜死後,王恭又被手下人劉牢之出賣,結果兵敗而亡。

這對老王家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内讧直接導緻太原王氏淡出了東晉末年的權力圈層,這才便宜了桓玄、劉裕這幫人。值一提的是,太原王氏的後人有天生的酒渣鼻,你身邊有這樣的貴人嗎?

參考資料:《晉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