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月22日,亞太地區的兩件大事都與印度有關,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作者:絕對軍視

溫/子龍

7月22日,世界上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印度海軍将與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号進行接觸,雙方準備在印度洋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新德裡将為此投入4,500名士兵。

第二:莫迪政府宣布将繼續從外部購買先進的作戰部隊,并期待與法國,德國,西班牙和其他國家合作建造新的潛艇。

7月22日,亞太地區的兩件大事都與印度有關,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分析指出,印度的野心進一步擴大,不再滿足于南亞的"單向解決方案"。

印度加強軍事準備是理所當然的,問題在于它與英國和平相處,這有點不可讀。要知道,英國人在這裡不好,目的就是要限制中方。是以,亞洲的局勢将變得更加無法控制。

倫敦聲稱,與印度的聯合演習隻是英國加強其在亞太地區存在的計劃的一部分。本輪軍事演習結束後,英國航空母艦将被派往澳洲海,與日本、紐西蘭、美國等國一起開展軍事服務。

7月22日,亞太地區的兩件大事都與印度有關,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顯然,白宮宣布的"亞太戰略"已進入深水階段,"亞太版小北約"體系尚處于起步階段。

讓我們對印英的和平與行為以及新德裡更新其戰備狀态的計劃進行一些思考。

它可以在短期内加強印度海空力量,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和印度弱勢的格局。

衆所周知,印度的武器來源廣泛,從前蘇聯生産的米格飛機到美國制造的運輸機,甚至為了彌補一些短闆,新德裡還特别列出了法國達索制造的陣風。

7月22日,亞太地區的兩件大事都與印度有關,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武器系統的不相容,導緻印軍的戰鬥力無法形成聯合力量,在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比賽中,多次落風。但現在英國的實力已經到位,情況可能會好得多。

但莫迪政府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大國博弈關全局實力,即使印度得到強力幫助,也隻是一時的,當美軍和英國撤退時,印度軍隊又如何能堅持住自己的立場呢?在大浪之後,誰正在裸體遊泳,一眼就一眼。

印度試圖将英國拉入水中的企圖與後者的企圖相吻合。

在南海問題上,約翰遜政府和美國一樣,扮演了攪局者的角色。

據英國大臣華萊士介紹:"英國航母将穿越南海争議地區,并期待中國尊重英國。現在兩國已經"成功相遇",英國對中國的幹預無疑大大增強了其基礎,我相信南海等敏感海域将在短時間内掀起新的浪潮。

7月22日,亞太地區的兩件大事都與印度有關,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英國公使華萊士)

此外,我們必須嚴格警惕美國的後盾。要知道,美國近來頻頻觸及中國的底線,與中國的攤牌相當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中方必須采取多重措施,避免因勢利和因地制宜而出現"敵蝗"。

基于"政治正确"的基本原則,美國、英國和印度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形成了現實的限制。作為開發中國家的一員,印度應避免被其他國家用作美國和歐洲的戰略棋子。

我不想為了小利潤而把該地區的安全置于危險之中。這樣,它最終會陷入一個悲劇性的境地,把狼群帶入房間。

7月22日,亞太地區的兩件大事都與印度有關,中國應該保持警惕

注: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印度視為假想敵,是新德裡需要追趕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旦英國航空母艦到位,美國和歐洲的承諾走上正軌,新德裡不排除新一輪邊境戰鬥的可能性。畢竟,随着印度局勢的惡化,該國已經到了負擔過重的地步。

綜上所述,印度更新的戰備計劃對周邊國家構成嚴重威脅。如果美國之前對印度的承諾在紙面上停止,那麼英國的到來無疑将加快亞太戰略的步伐,并将有利于歐洲和美國改善其"口才好但不太好"的形象。

對中國來說,這肯定是一個艱難的時期,這取決于北京如何突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