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強軍國産EDA軟體服務商芯願景 自主研發迎國産替代最強風口

作者:中國上市公司網
晶片強軍國産EDA軟體服務商芯願景 自主研發迎國産替代最強風口

中國上市公司網/文

2022年1月6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北京芯願景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芯願景”)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拟于深交所主機闆上市,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芯願景曾于2020年12月31日終止了第一次上市之路,此次卷土重來表明了這家國産EDA軟體供應商對自身的自信以及登陸資本市場的決心。

深耕EDA行業 形成三大業務闆塊

資料顯示,芯願景的主營業務是依托自主開發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開展內建電路分析服務和設計服務。設立至今,公司形成了內建電路分析、內建電路設計及EDA軟體授權三大業務闆塊。

內建電路分析服務方面,公司依托自有工藝分析研究實驗室和自主EDA軟體,以各類IC産品為主要分析對象,提供工藝分析、技術分析、知識産權分析鑒定等技術服務,并在産品開發、科學研究、司法鑒定等領域形成了豐富的分析解決方案庫。目前所分析的IC産品最先進制程已達5納米、單個項目最大規模達35億個半導體、最大金屬層數達17層;産品工藝類型包含CMOS、BiCMOS、Bipolar、BCD等。

內建電路設計服務方面,公司依托自有工藝分析研究實驗室、自主EDA軟體和IP産品,提供IC設計外包、IC量産外包和IP授權等設計服務。具體而言,公司提供版圖定制設計服務、IC可靠性加強、ASIC/SoC“一站式定制”(Turn-Key)、IC漏洞檢測及安全性優化設計、IP授權等設計服務,在微控制器、電源管理、汽車電子、工業和自動化控制、數字信号處理、安防監控、物聯網等領域形成了衆多解決方案。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授權方面,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為以自有EDA軟體為核心工具,為IC設計企業提供綜合性技術服務。設立以來,公司将EDA軟體需求定位于IC分析服務和設計服務領域,已逐漸形成八大軟體産品線、41個軟體産品;該等軟體産品具備核心技術引領/實作、執行效率保障/提升等核心作用,是各類業務開展中的基礎性技術工具,亦可直接授權客戶使用。

業績呈穩定增長态勢 大客戶覆寫科技巨頭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芯願景實作營業收入分别為1.14億元、1.60億元、1.81億元;實作淨利潤分别為0.47億元、0.74億元、0.83億元。

由此可見,該公司近三年的業績均呈現穩定增長态勢。此外,上述同期公司綜合毛利率均保持在70%左右,這也充分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十分強勁。作為核心工具的EDA軟體,前期投入已在研發當期進行費用化處理,将之授權客戶使用的業務毛利率幾乎達100%。

而對于EDA行業或許很多人并不了解,簡單來說,就像打字需要用Word、作圖需要用PS一樣,EDA軟體就是晶片設計的重要工具。由于晶片設計工藝更複雜、分工更精細化、技術含量更高,是以EDA軟體并不是單指一個或幾個軟體,而是涉及近百種不同的技術,涵蓋多種“點工具”的軟體工具叢集。

身處技術、資金高度密集的IC産業,芯願景時刻都在緊跟行業内的前沿技術。報告期内,公司所實施的IC分析項目中14納米及以下工藝制程項目達188個,7納米及以下工藝制成項目達60個,相關晶片工藝制程及相應的分析技術已達産業頭部水準。

公司在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俘獲了不少業内“行家”的認可。在全球前十名半導體企業中,公司直接或間接服務的比例達60%。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均為報告期内公司的前五大客戶。

國内市場廣闊 長期投資價值顯現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內建電路市場,大陸對于晶片的進口規模長期較大,過于依賴國外高端産品。近年來,美國不斷阻礙對中國高科技技術的輸出,國際貿易摩擦的日漸加劇,IC自主化國産化日益重要,産品及技術更新疊代速度更快;IC制造技術不斷向14納米、7納米、5納米等先進工藝制程演進,這需要更多的資金和更多的人才。

對此,業内人士認為,EDA産業屬于投資周期比較長,見效比較慢;算法密集型的大型軟體系統,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研發周期長、産業化周期長,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

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别為10.25%、8.29%、10.90%、9.57%,未來公司将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公司已将“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IC分析技術及設計創新平台”作為自己的新願景。

據披露,公司此次拟募資51,533.42萬元,将用于新一代內建電路智能分析平台研發項目、面向物聯網晶片的IP核和設計平台開發及産業化項目、面向高端數字晶片的設計服務平台研發項目、面向內建電路大資料的EDA設計平台研發及産業化項目、研發中心更新強化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若芯願景成功上市,則公司将為中國IC行業國有化發展寫下一筆,自主EDA的市場應用也必将順利推開。未來随着公司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打好國産EDA的壯大之戰值得期待。

更多優秀上市公司,請關注公衆号“上市公司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