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寒,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便是立春。二十四節氣的輪回,至此而終,經此而始。人們總是盼望着過了大寒之後的春節,過了春節之後的立春。以爐火相依中的溫暖,來期待春暖花開的盛景。可見,并不是每一個節氣都得人心意,如人所盼。
節氣,是一年四季中氣候變化的征兆,亦是一種輪回。如果四季能拟人,春天應該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小姑娘,而冬天就是垂垂老矣的老朽。人們喜歡美麗而旺盛的生命,卻經常忽略暮色漸沉的風景。是啊,這是人類的本能,是刻在基因裡的熟視無睹。人們對節氣的喜愛和對自己的親人的态度如出一轍,家族中最小的孩子永遠是關注的焦點,人永遠是愛自己的子女多于自己的父母。而那些遲暮之年的老人,永遠是在期盼中垂垂老去。
我曾看過這樣的故事,痛失幼子的中年婦女,撲在自己母親的懷裡痛哭,悲痛到想要跟幼子一同離去。她的母親亦哭着說:“可是你也是我的孩子啊,沒有你我該怎麼活。”父母之愛子,願為其舍棄一切。這是人之常情,無法評判。我也曾看過這樣的故事,看似團圓和美的家族,每年相聚其樂融融,待到熱鬧散去,又是一位老人獨坐窗前,盼着下一個節日的到來。他們活得毫無朝氣,因年紀太大,身邊同齡的朋友早已不在,而唯一的期盼就是家人。
高齡老朽,如同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即将進入新的輪回。他們在蟄伏中孕育新的生命。化自身為萬物,再聚萬物而歸。這是所有生命的歸途,也是宇宙的終極奧秘,分裂再重組,重組再分散。
那我們該做什麼呢?違背基因意願去強迫情感接受暮氣沉沉的事物?還是扔下孩子立馬回到父母身邊慈烏反哺?都不是。人們不追求朝氣蓬勃的未來就沒有繁衍下去的欲望,事物不更新疊代就沒有煥然的新景,這些是物質運動的必然結果,無需更正。而我們隻需要,在生命旺盛時享受生命,在生命老去時泰然自若;在家人健在時珍惜親情,在家人離去時接受現實。我們依然向往朝陽,但也學會享受黃昏。多陪伴多照顧,人生孤獨,有人同行就是福。
今日大寒,注意添衣。爐火雖暖,亦防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