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作者:小基快跑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1月18日盤後,一則重磅消息看得大家激動不已。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從去年12月初降準,到去年12月20日一年期LPR降息,再到本周一MLF和OMO降息,未來還要“把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

央媽絕對是真愛。

朋友圈裡,已經上演了千股漲停。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然而,确認過行情,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A股。

A股主要指數表現20220119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資料來源:Wind

又是“說好的為啥沒實作”的一天。

開年以來,利好不少,而市場卻并不買賬。

眼看着去年的盈利不斷縮水,有小夥伴戲言,早知道月初跑就好了。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網友交流截圖,

僅供示例,不作任何投資參考或建議

千金難買早知道。

不過就算早知道要下跌,僅僅是為了躲避下跌就賣出,或許不算明智之舉。

為何“為躲避下跌而賣出”值得商榷?

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有過精辟的解讀:

✦✦

01

好公司不急于一時輸赢

隻要我對該公司的長期未來仍有信心,我就不會賣掉股票。

如果投資對象是經營良好且具備财務實力的公司,即使經曆最激烈的空頭市場,也抹不去持股的價值。

相反的,真正優異的股票會一次又一次地創造高峰,而每一次達到的高價都可能是上一次的好幾倍。

如果投資者掌握正确的原則,将能以很高的準确率分辨傑出與平庸公司,準确率可達90%。

而無論多努力、無論技巧多高超,正确預測股票短期走勢的幾率頂多60%;而且這個估計值還有可能過于樂觀。

如此看來,你基于某種最多隻有60%把握的影響因素,而把正确幾率高達90%的持股賣掉,這一點都不合理。

如果我預期這些股票的價格,會在幾年内漲到高于目前水準的高峰,我就會選擇繼續持有。

對于追求長期厚利的投資人而言,一時預測正确的幾率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以風險相對于報酬的考量,長期投資才是更好的做法。

02

長期持有好公司賺錢機率更高

你覺得這兩個判斷哪個更容易出錯?

1、一家傑出公司将短期大跌;

2、一隻傑出公司長期将大漲。

這是一道最簡單的數學題。

從機率來說,或從風險相對于報酬的考量而言,都應該偏好抱牢好公司。

預測一隻好股的不利走勢,出錯的幾率遠遠大于預測該股票長期的強大增值潛力。

如果你在某個短期市場下跌期間抱牢好股票,即使是在最糟糕的時間點,距離前一個高峰也頂多下跌到一定幅度,而且這也隻是暫時性的,終有一天會再超越前一個高點。

可是,一旦你賣掉後沒再買回,就會錯失長期利益。

相對于短期預測逆轉趨勢而買賣股票所得的利益,長期利益高出好幾倍。

03

“高賣低買”很難實作

高價賣出,大跌後再買回來,當然很香。但是操作難度很大。

你打算什麼時候買回來?怎麼判斷重新買進的時機?

理論上,即将來臨的下跌趨勢結束後即可買進。然而,這必須假定投資人知道股價何時停止下的。

我見過太多投資人因為懼怕空頭市場來臨,而賣出原本可望在未來幾年實作豐厚獲利的持股。

空頭市場往往并沒有成真,而股價卻持續上漲;即使空頭市場真的到來,我幾乎沒見過哪個投資人來得及在股價回升超越賣出價位以前,買回同一隻股票。

他們通常都想坐等股價跌得更低。

但真的再往下跌的時候,則又開始懼怕其他事情,結果始終沒有買回。

據我的觀察,賣出這些股票并且打算等待合适時間再度買進的人,鮮少能夠達成目的。

他們通常期待着更大的跌幅,但實際上這樣的跌幅從沒出現。

幾年後,當這隻基本面強大的股票持續上漲,超越了當時賣出的價位,他們也就錯失了後來所有的增值,甚至可能轉而買進其他内在品質更劣等的股票”。

即使是優秀的股票經曆幾次買賣,每一次都以最高價賣出,再以較低價格補回,如此所得的報酬也經不起某一次誤判時機所造成的虧損。

許多人往往太早賣出股票,之後或許再也買不回來,或延後太久才進行轉投資,是以錯失原有的利益。

2021年,有海外學者統計了美國某券商中,30萬個家庭擁有的65萬個賬戶的曆史交易紀錄後發現:

在過去13年間(2003-2015),有大約9%的投資者(即接近3萬戶家庭)賬戶曾經經曆過以下情況:淨值在一個月内下跌90%的賬戶裡,下跌的50%以上歸咎于賬戶主人不合時宜的買賣操作。

從邏輯上來說,在股市大跌時選擇賣出甚至清倉,或不是一個最優的投資決策,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急跌時賣出一般都不在投資計劃中,投資者往往是在情緒激動,缺乏大腦處于冷靜狀态時的沉着和理性。在這樣的狀态下,容易走極端,做出錯誤的的投資決策。

其次,大部分在股市急跌時選擇賣出的投資者,很難在下跌停止後及時補倉,再度買回股票。然而這恰恰是絕大部分投資者無法獲得更好回報的關鍵原因。

在上文中提到的股市急跌時選擇賣出的投資者中,大約有1/3再也沒有買回股票。

對于這些投資者來說,由于踏空遭受的損失,遠遠超過逃頂帶來的短期收益。

什麼情況下賣出呢?

買入時已犯錯

當初買進時犯下錯誤,之後情勢越來越明朗,該公司的實際狀況并不是當初是以為的那麼理想。

要妥善處理這種狀況,就必須仰賴情緒上的自制。就某個程度而言,也要看投資人能不能誠實面對自己。

公司基本面改變

比如市場疊代、技術更新、管理層不行、國家動蕩。這個時候需要厘清楚,是暫時性的風險還是持續性的風險。公司是否可以扛過去。

有更好的機會

比如股神巴菲特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換股票的,隻有在認為拟買入的股票具有更好的價值(或者成長性)的時候,才考慮買入新的股票。

而且他買入新的股票可能更多的是使用自有現金,而不是靠出售原本持有的股票。

4

目前持有的股價高得離譜

比如當一家公司的利潤能夠常年保持着30%的增長,而股價短時間翻倍或者更多,很有可能就被市場高估了。

這種增長速度是很快,但是其股價很可能已經過分透支了内在價值。

為躲避下跌而賣出?你得考慮清楚

總結一下,A股常常“食言”,很多“說好的”都沒有兌現。

與其糾結短期市場和股價,不妨多點耐心。

很多時候,聰明的投資者都很“懶”,喜歡“無所事事”。既不會頻繁交易,更不會一有風吹草動就迅速改變投資組合。

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投資能與企業共成長,分享企業經營的長期成果。

就如吉姆·羅傑斯所言:

平時最好“靜坐”,愈少買賣愈好,永遠耐心等待投資機會的到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