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就是這個鵝冠,來吧!馬上切給你。”近日,在江蘇衛視播出的《百姓的味道》欄目中,餘壯忠以鵝肉師傅的身份向知名藝人謝霆鋒、楊千嬅及全國觀衆介紹澄海獅頭鵝美食。鏡頭前,他手起刀落,把鵝頭、鵝肝、鵝腸等部位切得整整齊齊,謝霆鋒和楊千嬅對鹵鵝美食贊不絕口。

餘壯忠推介澄海鹵鵝 《百姓的味道》截圖
這是第幾次接受媒體采訪拍攝,餘壯忠也記不太清楚。自2003年開創首家日日香鵝肉飯店以來,餘壯忠和他的鵝肉飯就受到衆多食客追捧,同時也吸引了《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老廣的味道》《遠方的家》《鄉土》等衆多媒體欄目為獅頭鵝美食和文化做專題報道。
作為汕頭市鹵鵝技藝第五代非遺傳承人、澄海區獅頭鵝産業發展協會會長,餘壯忠一直緻力于将鹵鵝這道潮汕美食發揚光大。從協助父親鹵鵝“打下手”,到在全國各地開設30多家鵝肉飯店,兼己達人,傳播鹵鵝制作技藝和文化,他總樂此不疲。
開創“新模式”
首創獅頭鵝肉飯店
初見餘壯忠是在日日香鵝肉飯店澄海總店裡,他留着平頭發型,身穿黑色為主有白色印花的襯衫和白色休閑牛仔褲。他言行大方、笑聲爽朗,朝氣與活力十足。
餘壯忠是土生土長的澄海人,童年時期的他喜歡待在父親身旁,聞着鹵香,看父親鹵鵝。“大概5歲的時候,我就開始跟着爸爸在家做鹵水類的食品。”餘壯忠說,當時父親的鹵水檔口在老家隆都鎮,做的基本都是村民鄰居生意。村子裡人流量雖然不多,但每天都能将鹵好的2-3隻鹵鵝全部賣完。獅頭鵝在鹵水裡一起一落,鹵鵝的興趣在他心中潛滋暗長。
2003年,25歲的餘壯忠跟許多同齡人一樣面臨着工作就業的問題。來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感到躊躇迷茫:想做什麼?适合做什麼?什麼更有發展潛力?“當時澄海區内,鹵鵝基本都是在路邊或菜市場裡做斬料外賣,沒有提供飯菜堂食的鵝肉飯店,是否可以嘗試?” 餘壯忠笑着說,深思熟慮後,他鼓起勇氣向父親提了在澄海開一家鵝肉飯店的想法。
日日香鵝肉飯店澄海總店
所幸這個大膽的想法并沒有遭到餘壯忠父親的反對。沒過多久,一家名為“日日香”的鵝肉飯店落地澄海區中心地段。店鋪開張當天門庭若市,餘壯忠與父親鹵的8隻獅頭鵝很快就被市民買完,并且受到了市民們的認可點贊。憑借特色的鹵制獅頭鵝肉飯和餘壯忠的熱情好客,“日日香鵝肉飯店”的名聲也迅速火遍澄海。名氣越來越大,飯店面積也從最初的1個店面,逐漸擴大到4個店面,到如今的20個店面。
穩當“領跑員”
年均客流超20萬人
在印證了鵝肉飯店模式的可行性後,許多人便盯上了鵝肉飯店這條賽道。一時間,鵝肉飯店如雨後春筍一般開遍了澄海,區域内更是出現了鵝肉飯店一條街的景象。而此時的餘壯忠,也在謀劃開設“日日香”分店事宜。面對同行競争,如何在衆多的鵝肉飯店中脫穎而出,如何保證品質一緻成了他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餘壯忠意識到,要将鵝肉飯店做成品牌,必須要有一套完整成熟的體系,包括食材、鹵制方法、營運模式等,其中確定鹵鵝的品質最為關鍵。“我需要制定一套标準的鹵鵝技,保證鹵鵝的口感味道一緻,鹵鵝做成标準、做出特色。”為此,餘壯忠制定了投入大量資源,建立一套屬于日日香鹵鵝标準,一是自建牧場和SC标準鵝肉生産工廠,從源頭保證食材的品質;二是傳承獨家的香料配方和鹵制方法,確定鵝肉的口感與味道;三是摒棄傳統的老鹵手法,使用新調的鹵汁,堅持每日現宰現鹵。
今年是餘壯忠經營鵝肉飯店的第20個年頭,鵝肉的味道和标準始終如一,而店鋪的營運管理模式在不斷探索和改進中成熟。目前,全國各地已開設了30多家“日日香”,門店遍布于北京、深圳、廣州、香港、成都、廈門等熱門旅遊城市,門店日客流量超千人,年均客流量超20萬人。其中不乏有門店成為自帶流量的“網紅店”,借助流量熱度和食客的追捧,餘壯忠不斷向外傳播和推廣澄海鹵鵝及其美食文化。
交好“接力棒”
教育訓練超300位鹵鵝師傅
在全國各地開店傳播澄海獅頭鵝美食文化之餘,餘壯忠還熱衷參加各類美食烹饪大賽,并先後獲得鹵鵝争霸賽特金獎、世界廚王争霸賽金獎等含金量高的榮譽。作為汕頭市鹵鵝技藝非遺傳承人,餘壯忠堅持在傳承中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鹵鵝技藝水準。他認為,傳統的鹵鵝制作技藝需要随時代而變化,與時俱進才能傳遞好鹵鵝制作技藝這根“接力棒”。
餘壯忠獲世界廚王争霸賽金獎
另外,餘壯忠也是汕頭市南粵潮菜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學校的教育訓練老師,通過創立精細化的标準,讓學員快速上手鹵鵝的制作方法,掌握鹵料配比和鹵制過程的火候,學會鵝肉切配、擺盤等技能,確定學員能在1個月内出師。目前,他已成功教育訓練了超過300位潮菜師傅, 推動澄海獅頭鵝制作技藝。
澄海鹵鵝拼盤
近期,澄海獅頭鵝實作出口突破,鹵鵝預制菜接連出口到香港、泰國等地,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生效前夕,搶先占領國際銷區市場。餘壯忠透露,接下來也将與澄海區的獅頭鵝企業強強聯合,創造出适合更多人口味的鹵鵝産品,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推動澄海獅頭鵝走向世界,打造世界一流的鹵鵝品牌。
【策劃】麥倩明 黃帼蓉
【統籌】高永彬
【記者】馮曉華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