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作者:現代快報

視訊加載中...

現代快報訊宋代的夏珪、元代的黃公望、明代的沈周、清代的王時敏、現代的豐子恺……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名畫家們的大“聚會”。

名家名作,群星閃耀。1月19日,南京博物院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為了這次展覽,南博從數萬件書畫作品中,捧出壓箱底看家書畫珍品,既有難得一見的千歲宋代古畫,也有現當代傅抱石、林散之、豐子恺的精品力作。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溪山歸肘圖》

亭台樓閣、灞橋,這裡有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場景

褶皺的畫紙、遠處的山、近處的亭台樓閣、水面上行駛着一艘船,船上的三十幾位勞工神情緊張地操作着……宋代畫作《江天樓閣圖》已經一千多歲了,是本次展覽中年代最久遠的作品。這幅畫用筆工整,設色淡雅,是北宋時期的精品佳作,可與《清明上河圖》相印證。南京博物院展覽部主任萬新華表示,一千多年的浩瀚曆史長河中,這樣的一幅畫能夠傳承下來,格外的珍貴。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江天樓閣圖》

除了《江天樓閣圖》之外,宋代夏珪的《灞橋風雪圖》也在其中。近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公布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漢文帝霸陵終于找到了,地點位于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颠覆了自元代起700年來史學界的普遍認知。在這幅畫中,便可窺見宋代的灞橋風采。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夏珪《灞橋風雪圖》

畫面中,遠中近之景遙相呼應,既有大山之中深林回繞的古刹,也有冰雪紛飛中被流水環繞的灞橋,橋上,一位老者騎在驢背上低首沉思,蹒跚着行走在橋面上,使人的思緒在不經意間便回到了那個年代中去。

這幅畫以側鋒卧筆、粗簡線條、一次皴染的技法,描繪了灞橋一帶山野懸岩中樹木凋零、風雪彌漫、寒氣逼人的環境。乾隆皇帝曾為《灞橋風雪圖》親自題詩,“驢背風花冷打人,遠山忽聳玉嶙峋。誰知了了疏疏筆,鄭相詩情畫得神。己醜新正,禦題。”由此可見皇帝的喜愛之情。

鎮院之寶!元代黃公望的畫作罕見展出

山間溪流從遠處密林中涓涓而來,溪流兩岸,坡石層疊,樹木成林,山峰間,有一隐居所伫立其中……展覽展出了堪稱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的《水閣清幽圖》,由“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所畫。黃公望所作的水墨畫筆力老道,簡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绛山水”,而這幅畫作的筆法與黃公望其他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輪廓及房屋樹木多以勾點法之外,山石紋理則多用拖擦的筆法,進而給畫面增添了一種舒曠灑落的氣質。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黃公望《水閣清幽圖》

萬新華介紹,南京博物院收藏了兩幅黃公望的畫作。黃公望是江蘇常熟人,常在江南一帶遊走,他所創的水墨畫風影響了明清以來山水畫的主要風格趨勢,尤其在文人趣味方面,對山水畫的創作有着深刻影響。

萬新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南京博物院裡雖然有幾萬件繪畫作品,但元代的藏畫不多,平時很難成體系的展覽出來,通過這次展出曆朝曆代名家名作山水畫展覽的機會,讓這些好的作品呈現給觀衆,希望能讓觀衆更多地了解元代的曆史畫作。

明代吳門才子“集結”,風雅十足

“十月十三日夜,與客小醉,起步中庭,月色如畫”,展廳裡懸挂了文徵明所畫的《中庭步月圖》。文徵明是江蘇蘇州人,與沈周、唐寅、仇英并稱畫史上的“明四子”,在山水畫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文微明《中庭步月圖》

畫面上,文徵明與來客小醉後夜遊庭院,賞月閑談,身披月光,是擁抱自然之作。其近景部分為坡叢林立的荊棘雜樹,兩書童背靠站立在雜樹叢旁,遠遠地靜侯主人談話、散步;畫幅右邊為兩株高大的梧桐樹,一前一後互為映照,烘染之下反而會覺得林深樹密,且清曠明澈;畫幅左邊枯木六七株,遠近錯落,點出了已是中、晚秋季節。萬新華告訴記者,不同于超脫現實生活的其他文人畫,《中庭步月圖》頗有紀實意味,其畫法介乎“粗”“細”之間,用筆工寫兼有,用墨則清淡雅逸。

本次展覽,沈周的《東莊圖》也位列其中。吳門四家中,沈周是其他三人的長輩,是文徵明和唐伯虎的老師。四人中,沈周和仇英沒有參加明代的科舉考試,唐伯虎和文徵明都參加過科舉考試。為什麼沈周和仇英不參加科舉考試呢?沈周出身富于收藏的士大夫世家,覺得自己不适宜做官;而仇英文化水準很低,是油漆工出身,沒那個水準。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沈周《東莊圖》

《答菊圖》裡沒有菊花?清代儒家美學盛行

清代山水畫派系紛呈,名家衆多,數量也大大超越前代。在清初畫派和畫家叢集中,由王時敏、王翚、王鑒、王原祁組成的“四王”畫家群最為亮眼。

站在畫卷《答菊圖》面前,不禁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答菊圖》裡沒有菊花?萬新華講起了這個有趣的起源,“王時敏酷愛菊,73歲那年,當他的朋友送了他一盆菊花時,他用數日時間創作出了山水畫《答菊圖》作為回贈。”畫幅恢宏大氣,山林環繞,屋舍俨然。右上角自題:“甲辰九月,含素以佳菊見贈,寫此奉答,王時敏”。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答菊圖》

值得一提的是,王時敏的畫中展現出的平和之氣,包含了儒家美學思想。萬新華稱,這與王時敏所持的政治立場是分不開的,清初推崇程朱理學,在藝術領域表現為儒家美學思想的興起,而王時敏在不斷地‘仿古’‘摹古’中逐漸展現了的儒家精神與美學思想,由他帶領的“四王”畫派也受到清廷統治者的青睐并逐漸占據正統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現代山水畫裡滿是生活氣息

身穿不同顔色衣物的人群三三兩兩地站在井邊,面向寫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的牌子,似乎在讨論些什麼。這幅色彩鮮豔的畫作與展廳裡其餘的畫作産生了鮮明的對比,它是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唯一一幅豐子恺的漫畫《飲水思源》,以漫筆寫意而畫,樸素生動,寥寥幾筆,勾畫出一個疏朗的新意境,充滿生活氣息。

跨越千年書畫名家大聚會,南博推出“萬水千山”特展

△豐子恺《飲水思源》

策展人萬新華稱,将豐子恺的作品《飲水思源》作為“萬水千山”展覽的結尾,一方面是與展覽的源起《江山如此多嬌》相呼應,另一方面還考慮到在曆史序列當中山水畫取得的進步,同時向當代的畫家提出了傳統文化與當下社會建設的問題。

實習生 李洪泷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丁夢莎/文 施向輝/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