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馬上過年了,神獸們也基本都放假了。給你一個建議,趁着過年要收拾屋子帶着娃一起做家務吧。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一來,消耗神獸體力讓他沒精力作妖;二來,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三來,讓熊孩子體驗一下老母親的辛苦。一舉數得!

趁着假期給孩子找點活幹吧

看過一個新聞,一位爸爸吐槽,自己上3年級的兒子到現在從沒自己剝過雞蛋,老婆一定會在孩子上桌前剝好雞蛋,這導緻三年級的兒子居然不會剝雞蛋,真是好笑又心酸 。這種新聞看似誇張,但也是不少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縮影。

看到過這樣一組對比資料:美國國小生每天的平均勞動時長是1.2小時;在南韓,孩子們的勞動時長能達0.7小時;而在我們中國,孩子們的勞動時長僅僅隻有12分鐘。這樣直覺的資料差距着實讓人吃驚。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身邊不少家長認為,做家務和學習相比就是耽誤時間。在這些家長眼裡,做家務,就是幹活,出力、費時間,投入産出比太低,他們甯可自己包攬家務也要孩子把時間花在今後收益可能更大的學習知識上。但做家務真的就隻會浪費時間嗎?還真未必!

1938年,哈佛大學學者對456位少年進行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其中有一項結果表明:做家務的孩子,将來更有出息。

對比經常做家務和那些幾乎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二者之間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也高達10:1。資料顯示,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在所在行業内出彩,離婚率也更低。

在大陸,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地,近2萬多名國小生進行過一次家庭教育狀态普查。這次普查結果也有類似的結論,調查人員發現:相比而言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非常贊同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朱棣文的一句靈魂拷問:很難想象那些隻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是以,趁着假期給熊孩子找點活幹吧,不管是洗碗、還是拖地,讓他動起來!你看科學也證明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老母親們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用孩子了……

為何做家務的孩子會更優秀?

也許你還是不太相信做家務能讓孩子更優秀,也會質疑做家務和學習之間的必然聯系。實際上,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早在上世紀就已發現: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于大腦的發育。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手部會有一些複雜的動作,這些動作會促進大腦血流量,進而刺激孩子腦部發展。除此以外,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四肢也會得到充分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反應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将得到加強。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那些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在家隻會坐着學習,朱棣文的家庭就是最好的例證。他還有兩個兄弟,哥哥朱築文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弟弟朱欽文是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執業律師,他們一家被稱為“美國史上最牛華人家族”、“12個博士,三代皆教授”。就是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的家庭,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學會自己做飯!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同樣優秀的還有華裔媽媽沙拉撫養的3個孩子,她兩個兒子身價過億,一個女兒也成長為出色的外交官。而她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家裡的勞動。

沙拉在自己的書《特别狠心特别愛》中寫道: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适當時機向他們索要,是以最終導緻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父母索要!

是以,如果你剛好看到了這篇文章,就從現在開始放手讓孩子去做些家務。舍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

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做父母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2、3歲時總喜歡跟在我們後面,搶着幫我們洗水果、擦桌子、洗襪子,一旦因為這些得到父母的誇獎,他們就會越幹越開心,下次還搶着做。這其實就是孩子通過加入家庭勞動,尋找存在感、擷取滿足感的最好例子。做家務過程中得到的父母表揚,體會到的滿足感,會讓孩子内心更加充實。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由于擔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絕孩子參加,孩子可能就會徹底放棄,不再争取了。事實上,從孩子9個月起,就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了。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9個月-24個月:

讓孩子獨立吃飯,用勺子或筷子;

讓孩子把自己的髒尿布扔進垃圾桶;

學會整理、歸類玩具,并歸位;

2歲-4歲:

學會自己洗手、洗臉,用毛巾自己擦臉、擦手;

學會自己刷牙;

學習穿脫衣服、鞋襪,并歸位;

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把餐具放到廚房水池裡;

髒衣服放到裝髒衣服的籃子裡。

4歲-6歲:

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

掃地、拖地、擦桌子;

自己挑選衣服、并搭配;

餐前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學會洗碗、洗盤子;

學會洗水果、蔬菜;

學會把房間亂放的東西歸位。

7歲-9歲:

會洗夏天的衣服;

能夠使用簡單的家用電器,比如洗衣機、電鍋等;

學會更換床單、被罩等個人用品

會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面條

保持自己的卧室整潔

9歲-12歲:

學會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

組織安排家庭活動,比如:家庭出遊日制定計劃;

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零花錢;

學會使用家中各種電器:烤箱、微波爐、榨汁機等

可以獨立做飯

以上就是孩子們在每個階段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根本。

跟蹤2萬多名中國孩子,才發現:做家務與不做家務差距居然這麼大

請相信,孩子們在生活中學會的這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律習慣、以及熱愛生活的态度,都将伴随他們一生,成為他們擷取幸福的必備技能。哪怕他們現在做得還不夠好,也請多給他們一點時間,耐心一點,信任是我們陪伴孩子最大的秘籍。

好了,關于做家務今天就說這麼多,你在家會給孩子安排家務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你都讓娃做了些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