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穩中求進2022·專家獻策③ |市政協委員李敬:四個“關鍵詞”,助力重慶高品質發展

作者:上遊新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初步測算,2021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78萬億元、增長8.3%。

在市政協委員、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看來,一年來,重慶經濟發生了很多積極變化。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重慶造”的“含金量”大大提升。重慶汽車産業再次強勢回歸,成功實作“鳳凰涅槃”,重慶SUV已跑遍全球,重慶新能源汽車大街小巷随處可見。

穩中求進2022·專家獻策③ |市政協委員李敬:四個“關鍵詞”,助力重慶高品質發展

重慶該如何穩中求進,實作高品質發展?

李敬給出了四個關鍵詞:科技創新、産業重構、需求拓展和人才戰略。

關鍵詞一: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重慶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如何實作科技創新?

李敬認為要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科技型企業要以科技人員為主體,由科技人員領辦和創辦,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産品的科學研究、研制、生産、銷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高新産品為主要内容。要将科技型企業打造成以市場為導向,實行“自籌資金、自願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限制”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

要加大研發投入。十四五期間,要大力提高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研發投入強度要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專利授權量全國占比要穩步提高。

從産業鍊角度出發,大力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積極促進關鍵環節的補鍊科技創新和全環節的內建科技創新。

除此之外,高标準建設好西部(重慶)科學城也非常重要。

李敬說,要明确西部(重慶)科學城的特色發展方向,利用重慶在電子資訊産業方面的産業規模優勢,将數字經濟前沿技術作為重點突破方向,把握科學方向,融合城市聚集,做好産業設計和科技企業培育。

關鍵詞二:産業重構

目前,對于進口依賴度高的産業,國家将推行“進口替代”戰略。對于出口依賴度高的産業,國家将可能實施“出口轉内銷”戰略。

在李敬看來,基于這一背景,重慶産業鍊重構有三條路徑。

首先,是積極融入國家進口替代戰略,穩定自身産業鍊。電子元器件等産業進口依賴度高,面臨“卡脖子”問題,國家需要實施進口替代戰略。

重慶應當面對國内需求,大力發展電子元器件産業。重慶通信裝置、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裝置、研究和試驗發展等行業進口依賴度較大,也要做好配套本地化準備,或者建立國内進貨管道。

同時,積極拓展國内市場。在外需萎縮情況下,通信裝置、計算機、電子元器件等行業也可能面臨出口轉内銷問題,重慶需要在國内尋找新的市場空間,保障國民經濟順暢循環。

此外,需要積極引領新需求,打造新興産業鍊,推動傳統産業更新。

李敬說,根據重慶現有産業基礎,深化國内區域之間的分工,夯實産業基礎能力,增強産業抗風險能力,推動适應國内需求的工業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積極引領新需求,打造新興産業鍊,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

關鍵詞三:需求拓展

“重慶一方面要加大有效投資力度,發揮投資引領作用。”李敬說,重點要激發基礎設施補短闆的投資需求(高鐵、城市軌道、農村道路);激活農業領域做長闆的投資消費需求(農村消費、城鎮化);激活民生事業築底闆的需求(各項民生事業)。

另一方面,在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重慶要發揮新階段消費的引領作用,不僅要積極優化消費結構,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為契機,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國對RCEP各國實施大幅度關稅減免,可以讓老百姓享受很多實惠,以此優化消費結構;還要積極改善城鄉居民收入水準,積蓄消費動能。

關鍵詞四:人才戰略

“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李敬說,重慶要在全球範圍聚集人才,形成人才高地。

如何吸引人才落地重慶?在他看來,特殊的人才政策是關鍵。

比如:向中央争取放寬現代服務業高端人才從業限制,在人員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政策措施。建立外國人在重慶工作許可制度和人才簽證制度。允許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規劃、設計等領域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經備案後,在重慶提供服務,其在境外的從業經曆可視同國内從業經曆。

同時,制定和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和管理辦法,給予科研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等海外高層次人才辦理工作許可、永久或長期居留手續“綠色通道”。

上遊新聞記者 黎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