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作者:中華兒女人物觀察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專題·愛國愛港 青春擔當

作者|《中華兒女》記者 陳晰

編輯|王碧清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梁毓偉在2019年度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啟動禮上緻辭

梁毓偉是一位青年企業家。出生在香港,發展在東莞,他選擇将事業紮根内地,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發揮新一代企業家創新精神,為家族的傳統産業開辟新道路。

在企業之外,他還有一份深深熱愛的事業,就是為青年“代言”。作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梁毓偉一直以來熱衷于青年工作,身體力行通過不同方式讓香港青年了解國家發展,宣傳及協助落實中央各項政策,推動兩地青年交流。

2021年12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結果揭曉,梁毓偉當選新一屆選舉委員會界别立法會議員,這也是立法會第一次有青年界别的代表。

談及當選感受,激動之餘,梁毓偉感到“責任重大”。“這一次選舉是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我們要對外界傳達一個強烈資訊,就是我們香港特色民主制度是可行的,是成功的。我感到自己任務很重,既有做好這份工作的責任,也有講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的責任。”

受到内心召喚,回國發展

梁毓偉的父親梁麟是東莞人,年少時赴港打拼,建立龍昌玩具有限公司。經過辛勤耕耘,公司發展為行業領軍者,1997年在香港上市,成為玩具行業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梁麟先生在事業有成後回饋家鄉,1980年在東莞開辦第一家來料加工工廠,是改革開放初期最早一批來東莞投資建廠的港商之一。後來公司總部也搬到常平鎮,龍昌玩具在東莞獲得長足發展。曆經50餘年開拓,龍昌集團由單一的玩具生産,延伸到智能、教育、電子數位等多個領域,産品出口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梁麟常常跟幾個孩子講述家族的曆史,講述家鄉的故事。“父親常對我們說,要知道自己從哪來,根在哪裡,以祖國為榮,明白沒有祖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現在的繁榮和發展。”梁毓偉回憶,他從小經常跟着父親往返于香港和東莞之間,童年的很多快樂記憶都是屬于東莞的。在爺爺奶奶家的魚塘裡摸魚,田野裡玩泥巴,過春節時放鞭炮……對于梁毓偉來說,香港是家,東莞也是家。他常常跟别人介紹自己:我是東莞人,出生在香港。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2021年8月,梁毓偉(左一)随青聯議政領袖教育訓練班探訪唐樓住戶

梁毓偉兄弟三個,他排行老二。父親對三個兒子嚴格要求,從小教育他們要認真、勤儉 ,很注重培養孩子們獨立的精神。“父親經常對我們說,一個人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東西,不斷從過去中學習,如果你停止嘗試,停止學習,那就是你人生的天花闆。”在這樣的教育下,梁毓偉從小就敢于挑戰,渴望嘗試新的環境和領域。國小畢業後,他隻身一人到英國讀書。談到在異國他鄉生活、學習的困難,梁毓偉隻是輕描淡寫一句話帶過:“我不是第一個12歲出國讀書的人。既然其他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行呢?”

留學期間,梁毓偉要照顧同樣在英國讀書的堂弟堂妹的學習生活。真誠、熱心與樂于服務的性格讓他交了很多朋友,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大多和他很熟悉。每到周末或是節日,梁毓偉都會去超市采購一番,忙上半天,做出一桌豐盛可口的菜肴,讓大家一起聚一聚,熱鬧一下。

讀大學時,梁毓偉學國際管理專業,畢業後進入英國一家咨詢管理公司工作。

2009年3月,還在英國的梁毓偉得知國家行政學院舉辦面向香港工商業人士的國情班,便報名參加學習。短短十天學習,讓他收獲很大,對曆史、國情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雖然從小對内地并不陌生,也有很多内地的朋友,但是對于國家的發展、香港的發展和大的國際背景,沒有這麼深入地接觸過。”在學習中,他的内心受到觸動,讓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備受侵略和打壓,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非常不容易。作為中國香港的青年 ,我能做點什麼,來提升我們國家在國際舞台的競争力?”當時梁毓偉感到自己内心受到一種召喚,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華兒女,必須回來參與國家發展事業,“不能再拖下去了”。學習結束後,梁毓偉果斷辭去英國的工作,選擇回國發展。将事業紮根東莞,梁毓偉感受到東莞出色的營商環境和對港商的大力扶持。“東莞制造業基礎雄厚,産業鍊齊全,在産品設計、包裝設計、工業設計上都處于領先水準。” 在梁毓偉看來,東莞制造業為龍昌集團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支撐,使得企業能夠打造多元産品格局、提升科技創新研發内力。

在傳統業務之外,梁毓偉力推企業轉型更新。在他主導下,公司潛心研發的“教育機器人”成為中國智能機器人科技教育的開拓者,為國内超過2000所學校提供機器人教育整體方案。談及自己的構想,梁毓偉說,在科技驅動下,現在社會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對年輕人的發展來說,比起掌握知識、技術,更重要的是具備一些“軟技能”,比如适應科技發展的思維方式、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的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等,這都需要從小培養。公司近年來與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合作,在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舉辦多場機器人比賽、創新大賽等。“不是要讓所有孩子都做機器人專家,而是希望培養他們具備創新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成為更加具有競争力的人才。”

推動惠港青年措施落地

在發展企業的同時,梁毓偉有機會參加一些青年活動,并擔任相應社會職務。第一個加入的内地青年組織是東莞市青聯。為了更好地推動莞港兩地青年溝通和交流,促進雙方在經貿、科技、創業及文化等領域合作,梁毓偉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大力支援下,創辦莞港青年交流促進會,積極推動香港高校生在莞實習計劃。梁毓偉連續多年擔任大型聯席實習活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召集人,從2015年第一屆活動到現在,已累計帶領數千名香港青年到東莞及粵港澳大灣區各内地城市實習,讓他們看到了祖國的變化和發展,認識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2021年10月,12355大灣區青年服務台開通

2015年,梁毓偉當選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2020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常委。此外,他還擔任香港青年聯會主席。梁毓偉說,在青聯這個組織,自己找到很大的歸屬感。“青聯委員來自全國各地,是各行各業優秀代表,大家在一起碰撞,會迸發新的火花,産生很多新的想法,讓我收獲很大。”

為促進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根據中央統一安排,2021年9月,全國青聯推出具有針對性的惠港青年八條措施。梁毓偉介紹,惠港青年八條包括為香港青年提供實習機會、赴内地交流機會和就業機會,推出創新創業項目支援計劃,在多項全國性青年科創賽事中優化拓寬香港賽道等,措施力求破除藩籬,打通香港青年到内地發展“最後一公裡”。

“其中很多優惠政策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給到香港,比如為港澳大學生開放申請中國電信獎學金管道等,給了香港年輕人很多機會,去發現自己,融入大灣區發展”。梁毓偉說,“我以前不知道原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等獎項,香港青年也可以參與,對我來講也是一個學習過程”。他表示,香港青年聯會下一步仍将廣泛聯系合作機關,繼續推動惠港青年措施落地。

兩地青年交流,最重要的是交心

梁毓偉還記得,自己16歲第一次參加内地和香港青年交流活動,坐着綠皮車經過井岡山、北京、秦皇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收獲了滿滿的友誼。“每到一個地方,都有當地的青年接待,陪着我們一起走”,梁毓偉說,每一次交流活動,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看了什麼景點、什麼建築,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從參加青年交流活動,到組織青年交流團,再到幫香港特區政府設計青年交流、實習、創業等項目,梁毓偉的身份在發生轉變,為青年服務的初心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清晰和堅定。

在組織主辦的很多活動中,讓梁毓偉印象深刻的是多年前組織的一次貴州支教體驗團。150名來自香港各個學校的高中生來到貴州,進行為期六天的支教活動。他們為當地孩子講授英語課、科學體驗課、藝術課、體育課……還自己設計互動環節,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短短幾天時間,支教的年輕人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感情。分别的時候,大家都很都舍不得。“小朋友們追着我們的大巴車跑,幾乎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眼淚。”這一幕讓梁毓偉至今難忘。

對支教團成員來說,這次活動雖然安排單一,沒有到很多地方去觀光,但是大家收獲卻很豐富,和内地小朋友建立了友誼,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很多同學說,通過支教也明白了做老師的付出,更加感恩自己的老師。有的同學表示,回去之後要參與到青年交流團的服務中,讓自己的學弟學妹也來參加這樣有意義的活動。“這證明了我們的交流活動,除了要到各地區看一看,了解國家的發展之外,還要有人民之間的相處,有真正的交心。正如習主席所說的,‘要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2019年國慶期間,梁毓偉所在的香港各界青年活動委員會組織了來自香港多個團體的90多名青少年前往北京,與國旗護衛隊戰士、各界青年榜樣等共同開展“國旗下話成長”交流活動。在梁毓偉看來,交流工作要用香港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推進,他們才會對活動真正認可,比如以體育比賽、舞蹈、電競等年輕人共同的愛好為載體,進行社交拓展。2019,梁毓偉組織的粵港澳大灣區籃球賽在東莞開打,5所香港學校80名學生與内地籃球青年“以球會友”。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2021年9月16日,梁毓偉(左一)參加中央惠港青年措施宣講會,與青年對話

“接下來,我們的活動設計要多一些深度交融的元素,把交流團主題化做得更好,把深度交心的工作做得更紮實,這是未來我們做青年交流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梁毓偉認為,兩地青年雖然成長環境不一樣,但是可以互補,發揮香港立足國際的背景和内地青年具備的深厚中華文化底蘊,有非常大合作空間。“要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帶給我們的思維方式,很期待大家在未來擦出更多新的火花,共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希望推動出台香港青年中長期發展規劃

在這次參選過程中,梁毓偉說,香港青年最關心的也是一些很普遍的民生問題,比如房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香港高房價給年輕人帶來的困難,無論組建家庭還是創業,基礎是要解決房屋問題,這是給青年的定心丸。其實我跟很多青年聊的時候,他們不一定是要購房,而是希望有一個穩定的住所。是以降低房價是解決一半的問題,另外一半是提高房屋的供應管道,比如保障性公營房屋等,需要雙管齊下。”

青年的職業規劃和多元發展,也是梁毓偉非常關注的問題。在他看來,香港的傳統行業如服務業、金融業,就業機會是有限的。如何創造更多不同的産業,配合青年個人發展興趣,比如文化産業、體育産業,來為青年創造多元出路?

對此,梁毓偉很有信心,他介紹,國家在支援香港四個“傳統中心”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争議服務中心之外,又為香港規劃了四個“新中心”定位,即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産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展需要人才。配合國家賦予香港的新定位和發展方向,需要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做好規劃,做出深度、實際的配合,比如我們的教育機構進行相應的課程規劃等。”

另外,梁毓偉認為,要幫助香港青年樹立大局觀,建立更開闊的思維和眼界,鼓勵他們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參與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機遇。同時作為青年工作者、立法會議員,自己要積極推動,從政府層面來為他們提供一些保障,讓他們更有安全感。梁毓偉解釋,比如香港青年到内地發展,需要快速融入當地生活。如果設立專門機構幫他們指路,怎麼辦居住證,生病了如何就醫等,就可以在這些基本問題上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難。為了加強人才互通,内地和香港的學曆、職稱、工作經曆等互認,也很重要。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梁毓偉(右二)參加青年生涯規劃活動

除了香港青年住房和職業規劃等問題,梁毓偉說,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推動出台香港青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現在香港的青年工作還是停留在個别的活動、項目中,分散、不成系統。非常有必要配合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需要,推出一個長遠的、視野比較高的青年發展政策,這樣才有利于香港青年的成長。”梁毓偉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涉及很多部門,但是自己将不遺餘力,希望在任期内能夠推動實作這項工作。

服務青年發展,傳遞青年心聲

談及此次參選感受,梁毓偉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變化”。“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落實‘愛國者治港’方針,立法會成為一個更加務實的議會,少了争吵,多 了幹實事的人。立法會選舉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和均衡參與性,大家從符合香港發展利益、國家發展利益的出發點參政議政,風氣一定會更好,效率會更高。”

梁毓偉介紹,選舉委員會之前沒有青年代表席位。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後,選舉委員會由四個界别擴大至五個界别,加入的新界别“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當中就包括全國青聯港區特邀委員。這一次當選,有機會為青年發聲,梁毓偉表示自己要善用這四年任期做更多事情。

“服務青年發展,傳遞青年心聲”,這是梁毓偉在參選中提出的口号,也是他未來四年的工作方向。為了更高效地履職,梁毓偉決定在未來四年任期内,放下企業工作,全職擔任立法會議員。他表示,自己将更大力度接觸香港各個階層各行各業青年群體,希望可以作為立法會與青年之間的橋梁。梁毓偉承諾,在這一屆任期内計劃舉辦400場青年見面會,就香港青年關心的議題,傾聽各個階層青年意見,幫他們了解香港發展政策,推動青年投身香港發展。

對于如何更好地聯系青年,梁毓偉談起自己的思考:“我們要跟青年講國情、國策,講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同時也要配合他們的所長和興趣所在,了解每一個青年人希望發展的領域。我們做青年工作既要定一個大的方向,也要走進服務的青年群體之中,去了解他們的意願,這樣兩方面結合,才能做好工作。”

目前,梁毓偉的議員辦公室正在籌備中。他表示,希望組建一支對青年工作有經驗、有專業能力和熱情的年輕團隊,大家一起努力。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其中提到要研究成立青年政策局,這将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以青年冠名的政策局。梁毓偉說,希望能夠盡快推動青年政策局的成立,熱切期待施政報告中有關青年措施能盡快發揮效用,通過更有效的管道,聆聽不同背景青年的心聲,了解青年對學業、事業、房屋、向上流動、發展潛能等不同範疇的需求,真正做到與青年同行。

香港特别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找到自己機遇

2021年8月28日,梁毓偉(左)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青年有話說-2021年施政報告咨詢會上

在梁毓偉看來,做青年工作并不是很短時間内就能立竿見影見到成效,而是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和改變,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一份長遠事業。站在新起點,梁毓偉感到使命在肩。引導香港青少年愛國愛港,在内心深處與祖國緊密相連;凝聚青年人投身香港建設和國家發展,在融入國家發展中成就精彩人生;在與祖國不同城市交往中、在國際交流中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以及在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保障下香港的新故事……當初召喚他“為國家發展盡一份力”的初心,仍将指引他在未來砥砺前行,履職盡責,不負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