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繪“新圖景”唱響“詩和遠方”

作者:川觀新聞

四九雖寒,望春則暖。1月18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成都開幕。2021年的“成績單”,讓代表們為之振奮——超5萬億!這是四川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1月19日《四川日報》)

一次盛會,又一個美麗的約定。去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達5.38萬億元、增長8.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73.3億元、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長8.3%、10.3%……經濟發展穩中加強、穩中提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實作“十四五”良好開局。從黨史學習教育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從科技自立自強到現代産業體系;從擴大有效需求到推進改革開放;從鄉村全面振興到堅持綠色發展,再到防範重大風險、惠民生增福祉,夯實“穩”的根基、找準“進”的支點、加大“統”的力度,用有溫度、色彩與品質的發展,用千帆競發勇者勝展奮進姿态。

發展有“為”,就能牢牢占據發展“主陣地”。優勢從何而來?源于一個“奮”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按照“穩農業、強工業、促消費、擴内需、抓項目、重創新、暢循環、提品質”工作思路,埋頭苦幹、拼搏實幹,經濟發展穩中加強、穩中提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找準切入口和發力點,一組組振奮人心的資料,一項項真抓實幹的成果,勾勒出全省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不斷改善、産業興旺繁榮、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的新圖景,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的根基,在奮進中有所為。

發展有“味”,就能不斷提升發展“測溫儀”。優勢從何而來?源于一個“實”字。從一年來全省交通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捷報頻傳,到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白鶴灘水電站發電;從三星堆遺址火了,九寨溝景區全域恢複開放;從七大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全部突破2000億元,糧食産量超716億斤,新增市場主體135.2萬戶,“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提升至99.2%,226萬脫貧勞動力實作務工就業,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達89.5%,打赢兩輪疫情防控“遭遇戰”……立足目前、又着眼長遠,既追求經濟發展、又統籌社會發展,寫出精彩答卷。

發展有“位”,就能穩住服務大局“定星盤”。優勢從何而來?源于一個“真”字。2022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額增長高于經濟增速,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趨勢基本一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深耕高品質發展的“熱點”,鎖定群衆關注的“焦點”,傾情基層生活的“痛點”,着力經濟高品質發展,着力在創新引領開放上下功夫,踏踏實實幹好各項工作,共赴“新圖景”唱響“詩和遠方”。

站在新起點上,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新的一年“又踏層峰望眼開”。發展有“為”、發展有“味”、發展有“位”,在審時度勢中把握新機遇,在真抓實幹中下功夫,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相信,隻要措施見力度,為區域高品質發展作好鋪墊、打好基礎、利長遠的實事,定能達到預設好的效果,建功新時代。(魚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