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泥劍蹤》第七回 大少爺單騎闖山 龍翰林義赦群匪

作者:紫陌朱門

入夜,喧鬧了一天的龍家莊歸于沉寂。

龍子文換上夜行衣,戴上那幅假面,跳出院牆,跨一匹禦馬,隻身奔向霸王山。

睡夢中驚醒的李長天剛想抵抗,就被一柄長劍涼涼地抵住咽喉。

“大俠饒命!且慢動手,敢問尊姓大名?與我何冤何仇?也讓我李長天死個明白。”

“我且問你,你幾次三番去龍家莊尋仇,龍二爺如何與你結怨?”

“大俠有所不知。那龍二原和我同在郡裡镖局共事,與黔北醉俠喻龍一起,我們三人義結金蘭。一次護镖中,我舍身為龍二擋刀,身負重傷跌下山崖。他卻扔下昏迷不醒的我獨自逃生,更向镖頭誣告,皆因我臨陣脫逃,以緻損财丢镖。我被镖局除名、追殺,為了生計,萬般無奈才落草為寇。”

“此話當真?”

“我們的把兄弟黔北醉俠喻龍當面所見,可以作證。而且,我寄養在镖局的小兒,剛滿周歲就被擄走,如今生死未蔔,下落不明。此皆拜龍二所賜。”

“好吧!素知你平時劫富濟貧,未曾有傷天害理之事。且饒你一命,待我日後查明。但今天須給我個情面,答應不再向龍二爺尋仇。你兒子下落,我會派人打聽。希望你今後能洗手上岸,解散山寨,做個良民。我會讓縣太爺釋出赦令,不計你們所有人此前的罪過。”

“謹遵大俠教誨,多謝不殺之恩!在下這就去同山寨衆弟兄商議。”

“好,就此别過,我明日看你的行動。”

“大俠且慢!在下手中這把寶劍,是從一盜墓賊處購得,吹毛斷發,削鐵如泥,可以相送大俠酬謝。”

“不必了,君子不奪人所愛。”

“好鞍配駿馬,名劍贈英雄。這把劍好像有些來頭,李某不配擁有。還請大俠收下,不然在下無法相信大俠的承諾。”

“我的承諾自會算數。好吧,暫且依你。”

回到龍家莊住處,龍子文拿起李長天所贈寶劍再細端詳。

劍鞘頗厚,異于常狀。抽出劍身,寒氣傲霜,“湛盧”二字虎踞龍盤,躍然欲飛。淬過淚,舔過血,依然不甘平寂。

前時,初見此劍後,曾與恩師王博彥談起。他說,據記載,南宋抗金名帥嶽飛佩劍即名為湛盧。此劍為春秋鑄劍師歐冶子所鑄,為“天下第一劍”,輾轉千年後為嶽飛所得。嶽帥屈死于風波亭後,此劍不知下落。

再觀劍鞘,敲之空音,似有夾層。取匕輕探,果有玄機。随着小心翼翼探取,十餘頁椒染紙脫鞘而出。

武穆遺書!

輕輕展開,密密麻麻蠅頭小字,嶽王兵法、嶽王槍術、嶽王劍訣各一部。

至此,龍子文确信此劍為嶽帥所配,鞘内遺書料為其部将或後人所藏。

他長身而起,向寶劍和遺書三施禮,内心暗想:此生定不辱此劍、不負嶽帥!

翌日,縣城最大的宴會樓。

“縣老爺,咱們這次進剿霸王山,是如以前做做樣子還是動真格?”

“師爺,此次非同尋常。那李長天幾次重傷龍二爺,我若不擒拿歸案,翰林大人那裡如何歡心?”

“捉住李長天之後,是殺是放?”

“一定要殺,以滅後患,而且搜羅、銷毀一切往來密信!”

“老爺,龍家人來了。”

胡縣令快步迎出。

“龍大人光臨,使鄙縣蓬荜生輝啊!請!”

“謝胡大人!”

觥籌交錯,絲竹悠揚。

“我們且慢慢賞曲把盞,半個時辰之後,下官将有一份禮物獻于翰林大人和龍老镖師。”

“哦,何禮?”

“李長天項上人頭。”

“哈哈,我龍二謝過縣老爺。這悍匪為害鄉裡多年,大老爺真是除暴安良的青天!”

“此乃本官職責之事。昔時一直偵查布局,今日已萬事俱備,正好借助翰林大人天威一舉蕩平賊巢。”

“胡大人,我在博彥書院時,聽說那李長天并非大奸大惡之徒。且當今聖上慈悲愛民,不如由本官與大人同去山寨,宣撫聖上恩義,并曉以利害,容其棄暗投明。如此不損一兵一卒,就收服數十山賊,也不失為大人一樁美談。”

“這……胡某悉聽翰林大人吩咐。”

“逆子……哦,不不不,翰林大人。那李長天多次攻打龍家莊,重傷老夫,我與其有不共戴天之仇。屑肖賊寇,不勞翰林大人分心。老夫這就率衆家丁一同前去助力剿匪。”

“父親,冤家宜解不宜結。我會令李長天不再向龍家莊尋擾滋事。”

霸王山下,李長天率衆匪下山負荊請罪。始終不甘心的龍二爺剛欲揮鞭向前,龍子文跨前一步擋住,攙起李長天。

“爾等本為良民,皆因生計所困誤入歧途。今聖上愛民如子,寬大為懷,特派本翰林與縣令胡大人前來宣撫。願順從歸鄉者發以盤纏,願從軍者可去五裡外軍營,投王雄統領。”

“謝聖上恩典!謝翰林大人、胡大人恩典!”

“翰林大人,罪民李長天昨夜曾承一位英雄大恩。那位英雄的教誨與承諾,李某沒齒難忘。可否借一步說話?”

“此皆聖上寬宏愛民,李義士無需多慮。後會有期。”

“翰林大人,李某牢記,後會有期!”

龍家莊。

“這個混賬東西!不僅父仇不報,還稱李長天什麼狗屁義士!氣死我也!”

“爹,你小聲點!大哥好像跟李長天有過接觸,看那李長天對大哥不是一般的親近。”

“呸!李長天有何德行配跟你大哥親近?誰還不知道巴結翰林大人?”

“爹,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咱們慢慢再追查李長天的去向。”

龍仲武宅院。

“媳婦,你說今天奇不奇怪?在縣老爺發兵剿匪時,老大居然當着爹的面,放走了李長天。”

“官人,爹為何與李長天結仇?”

“爹與李長天,還有一個什麼黔北醉俠,好像曾是镖局時的結拜兄弟。後來什麼原因反目成仇,我也不清楚。”

“大哥是不是以前與李長天認識?”

“這不可能!老大才幾歲?而且十幾年前就被送到百餘裡外的書院。”

“官人,李長天曾兩次打傷爹,大哥卻獨自做主放行,的确是蹊跷得很。”

“不理會了。如今有了老大這個翰林金字招牌,我們可以好好利用來發财了。今後,我看縣裡誰敢不服?城北那片流油的商鋪,老子做夢都想搶到手。”

麟縣城外軍營。

“李長天拜見翰林大人!山寨願意投軍的十八人已入編,誓死為大人效力。”

“請起。料你已從我的聲音知曉我的身份。”

“恩公,以前對龍家莊多有冒犯,還望恕罪!”

“不必再提。你的兒子李勇,我會派人尋找。如今,倭寇不斷侵擾我東南海地,掠财傷人。離京之前,聖上命我謀劃沿海剿倭之策。你且率人随天軍統領王雄到明州城駐紮,等待建功立業之日。”

“多謝恩公指引前程,李某将盡力聯絡江湖舊識共赴國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