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夼”是膠東地名中的常用字。當它作為字尾出現時,與之相搭配的字首可謂五花八門,可以是姓氏,可以是地形,可以是動植物,可以是典故,甚至也可以是天氣。

這次要介紹的夼,就屬于搭配天氣的情況,它叫做“雨夼”。

實際上,膠東半島的“雨夼”有好幾個。僅在威海地圖上,就可以查詢到三個,一個在環翠,一個在榮成,還有一個在文登。而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文登的雨夼。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具體而言,文登的雨夼村地處澤頭鎮的轄區内,距離小觀鎮也不遠。從澤頭鎮駐地經眠虎嶺向西,進入山區,當看到群山之間的一大片水域時(寶泉水庫),就接近這個村莊了。

雨夼村的位置雖然偏僻,但因為臨近寶泉水庫,加上近些年發展起金雞菊種植,它在文登旅遊圈已經小有名氣,不少朋友可能都知道這裡。

就字面來看,那麼,雨夼這個名字到底有何由來呢?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根據《文登地名志》的說法,雨夼的确與“容易下雨天氣”有關。這裡原名“葦子夼”,後來因為“雲低必雨”的小氣候,改名為“雨夼”。而這種小氣候,據說與山勢走向、植被以及風向、氣流等因素有關。

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雨夼村東面的山坡上,可以有一個比較直覺的感受:村莊群山環繞,中間地勢相對較低,且臨水而建。如此地形,易潮多濕也在情理之中了。原來葦子夼的名稱,反映的也是類似的環境(蘆葦喜生長在潮濕之處,村邊就能看到成片的蘆葦、蘆竹)。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按照地名志的記載,這裡最早是在明末由從小觀遷來的一支魯姓人建村。不過,這次探訪時得知,現在村裡約有百戶人家,以孫姓居多。至于孫姓的淵源,則暫時沒有打聽到。

下面的圖檔,都是雨夼村附近的場景。由于是冬天探訪,此次并沒有領略到金雞菊的美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等到花開時節,再來這個雨夼村參觀一番。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這個小山村的環境還是相當清新自然的。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村邊的寶泉水庫。

威海地界有好幾個“雨夼”村,文登澤頭鎮就有一個

▲這是村裡的公交站牌,到文登的線路一目了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