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嚴歌苓,不得不提起她的一部長篇小說《一個女人的史詩》。
這部小說是2004年嚴歌苓出使非洲時的作品,2006在國内出版。小說以嚴歌苓父母為原型的創作,她的母親曾是一名話劇演員,母親非常愛她的父親,可是她的父親始終沒有被她的母親所感動,在嚴歌苓15歲時,父親提出了離婚,去尋找他自己的愛情了。
《一個女人的史詩》也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在江蘇衛視一經開播,就取得了江蘇衛視黃金檔第一的好成績。
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話劇演員田蘇菲對上海出身的老革命的文人歐陽萸不離不棄的愛情,她一生都在為她的婚姻在“掙”,而歐陽萸一生都在尋找他的紅顔知己,他們一起經曆了時代的變遷,他們的小家也在曆史的年輪中找到了歸宿。
那麼,田蘇菲是怎麼“掙”得了她的婚姻,穩固了她的家。

⒈遇見他,就是她的“劫”
所有的相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美好或者遺憾,都在于我們自己。
後來的很多年,或許田蘇菲也想過,如果不是遇見了歐陽萸,或者再晚點,她可能就嫁給了首長都漢,過上了官太太的生活,也不會經曆後來的苦難。
可是,命運的安排總讓人難以了解,田蘇菲遇見了歐陽萸,并且對他一見鐘情。小菲對歐陽萸展開了強烈的追求。都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他們陰差陽錯地有了孩子,歐陽萸果斷地放棄了他的夢中情人,和小菲結了婚。
盡管我們并不認同小菲的這種做法,女孩子應該自重自愛,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她想要跟歐陽萸在一起,就像她當初為了一件毛衣,就能頭也不回地跑去革命一樣勇敢。
歐陽萸就是小菲的“劫”,她為他,吃盡了苦頭,也受盡了煎熬,但是她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拼盡最後的力量都要捍衛她的愛情。
生活中,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如此果敢呢,我們總會有各種顧忌,甚至錯過自己愛的人,錯過彼此相愛的人。
⒉婚姻裡的信任是最好的粘合劑
有人說穩固的婚姻,需要彼此寬容。也有人說,婚姻是忠貞。其實,最準确的說法應該是婚姻就像腳上的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腳知道。
有人說田蘇菲愛得太沒有自我,其實,當我們仔細去品讀這部作品的時候,不難看出,歐陽萸有很多機會離開田蘇菲,但是他沒有,因為歐陽萸不是一點都不在乎他們的婚姻。
歐陽萸曾有一段時間不在家,小菲和演員陳益群之間發生了醜事。歐陽萸忽然歸來,打斷了這段關系,但是流言蜚語怎麼可能傳不到歐陽萸的耳朵裡呢。他選擇了信任自己的妻子,就像他多年以來他一直相信都漢對小菲的關照,從來沒有為此而懷疑過他們之間的關系那樣,跟小菲過着他們的日子。
如果婚姻生活中,夫妻雙方如果缺失了最基本的信任,自然是無法走下去的。是以,信任就是粘合劑,讓兩人緊緊地靠在一起,互相扶持前行。
⒊讓他們走到最後的,還是“笨拙”的愛
小菲的女兒歐陽雪說小菲愛得太笨了,太用力,就像她在舞台上演戲一樣,使出了渾身的牛勁。
歐陽萸一生都自負而清高,他始終都想找到能懂他的,能跟他一起追尋詩和遠方的女人。是以,他一次次背叛了田蘇菲,而小菲為了歐陽萸能開心,她不惜借公款來滿足歐陽萸,讓他開心,讓他快樂。
田蘇菲不懂歐陽萸,她不明白歐陽萸想要什麼,她也不管他要什麼,她也不在乎他心裡裝着誰,她隻管使出渾身的牛勁愛着她的夫妻。
嚴歌苓在《母親和小魚》的文章中說父親被下放,母親趁着她和哥哥睡着了,半夜偷偷給父親炸小魚。這不像極了田蘇菲,為了給歐陽萸補身子,小菲不顧危險,漆黑的夜晚獨自去郊外水塘裡捉蛤蟆。
有人說最卑微的愛就是明知道對方不愛你,還裝着滿不在乎。
其實,這也不能說田蘇菲的愛是卑微的,她以她的方式在解讀她的幸福,維護她的婚姻。也正是田蘇菲這種笨拙的愛,支撐他們走過時代變遷,走向了幸福。
嚴歌苓在采訪中對田蘇菲是這樣解讀的:“隻有執着的人,才會愛得笨拙。”田蘇菲也正是因為這份笨拙的愛,執着的堅持,最終掙到她長久的婚姻,掙足了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