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格拉斯哥(Glasgow)完全是個意外,在全英的環遊過程中,蘇格蘭的第一站選擇了愛丁堡,包括後續的高地,但是在愛丁堡等候轉戰的時候,被一個格拉斯哥的姑娘的對話吸引,進而加上了格拉斯哥的行程。
19年的1.2月份,北緯55°57′的愛丁堡天氣陰沉,早上的天空一如既往地澄澈,空氣依舊寒冷。呼着哈氣,在酒店門口集合的時候,看到遠處一個姑娘站在路邊的護欄,吃着三明治,拿着咖啡,望向遠處山上的愛丁堡城堡。朋友和我都被姑娘的背影吸引,很好奇姑娘的長相,最後還是我被慫恿着去和姑娘搭讪,得知她來自格拉斯哥——隔壁的英國第三大城市,蘇格蘭的第一大城市。熱情的人不管如何總喜歡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别人,聽她這麼一說,我和朋友決定回卡迪夫之前加一個行程——去格拉斯哥。

由于距離不算遠,我們選擇坐大巴去。到格拉斯哥的時候,第一印象依舊是和其他的英國城市類似,甚至由于格拉斯哥“過于低調”,我們對它滿滿的無知。即使它是有地鐵的少有的英國城市,即使它是18世紀蘇格蘭啟蒙運動的中心。
出了Buchanan車站的我,背着包就開始對這座城市的探索。說實話,英國的城市同質化其實也很厲害,隻有用心才能去找各個城市的獨一無二的特色。于是,我便先去了格拉斯哥大學——這個英語世界第四古老的大學,誕生于1451年,那時的中國還是明朝時期。格大的魅力在于悠久的曆史,獨具風格的建築——Main building真的是美到哭,以及人才輩出——比如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還有那個詹姆斯.瓦特。不管是牛津還是劍橋,再加上格拉斯哥,不得不說,英語世界的最頂尖大學能夠齊聚英倫三島,實在是讓世界豔羨不已。逛大學校園成了我幾乎到任何城市的第一站,當然還有博物館。格拉斯哥的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
格拉斯哥的城市給人感覺不大,當然也可能是我們沒有完全走遍的原因,但是到處都有的長長的坡,倒是給人一種城市很大的感覺——畢竟爬坡會累。
市政廳前的喬治廣場,還是像其他城市一樣,可以見到很多鴿子。人們在大晴天聚集在廣場上,曬着太陽,吃着三明治——一直有個錯覺,英國人的午餐不僅簡單,而且統一為三明治加水或者咖啡。我們沒時間浪費在看别人吃飯上,便緊着步子進入了市政廳——那時的開放的市政廳估計現在再進去就有點費勁了。格拉斯哥的人,總體還是比較熱情的,喜歡交流,即使那一口濃重的蘇格蘭口音讓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這已經在愛丁堡去往高地的路上,被司機全程的解說搞得懵過一次了。你的中式英文人家可以聽懂,但是反過來你卻聽不懂了。
格拉斯哥的黃昏很美,在酒店的窗台上,喝着熱茶,看着窗外的天空飛機飛過一次次,拉着白白的煙霧,遠方的晚霞絢麗多彩,那一刻,倒是不想離開。
格拉斯哥冬天的寒冷相比還是一如既往,如同那随時而來的風雨,還有人們的熱情,随時給初來乍到的人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