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提升新時代出版工作水準

作者丨楊壯

詞以境界為最上。出版亦然:方家出好書,大家出大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走向世界叢書》《曾國藩》開風氣之先,就是出版湘軍老一輩出版家精研學問、開闊境界的結果。他們無一不是先有讀書做學問的大誠,然後才有大智、大勇,最終達到大成。天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文藝工作者“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這個“真本事”對出版人而言,就是看得準大勢、扛得起重任、打得開市場,搞得出更多時代精品和傳世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出版力量。

一、看得準大勢

當代中國正在經曆人類曆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沖突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出版戰線作為意識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軍,既要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态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也要清醒看到我們面臨着新情況新挑戰。

(一)正确認識和把握意識形态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一是來自内部的挑戰。對“飯圈文化”“娘炮文化”“遊戲文化”“大v亂象”的治理整頓,本質上是國家在意識形态領域激濁揚清、撥亂反正。這些内部挑戰,主要由三方面造成:一是經過多年改革開放,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發生變化,不同利益群體發出不同聲音;二是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為不同利益群體提供了麥克風;三是由于資本推動和政治因素,一些所謂流行文化“穿衣戴帽”,試圖侵蝕和擠占思想文化陣地。

二是來自外部的挑戰。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6.1%,美國2.3%,歐盟1.4%,日本0.7%,俄羅斯1.3%,部分發達國家遭遇發展困境。2020年,美國經濟下行3.5%,歐盟下行6.4%,日本下行4.8%,而中國經濟增長2.3%,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自2006 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美國,連續15 年全球排名第一。變局之下,不同意識形态之間的較量成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頻頻出手,試圖利用網絡空間誇大我們的社會問題、消解我們的文化自信、虛無我們黨和國家的曆史。

(二)正确認識和把握意識形态鬥争的長期性複雜性

全球範圍内各種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互相激蕩,意識形态的明争暗鬥頻繁發生,國内思想觀念和社會思潮也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面臨的各種鬥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随我們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過程。

西方擔心中國式崛起,将直接或間接地動搖他們傳統的學術理論、價值觀念和制度模式,在社會心理上不适應,在經濟利益上也不接受。無論中國在尋求溝通和了解上展現出多麼大的善意,都難以消除他們的戒備和排斥心态。

鬥争長期存在,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西方意識形态鬥争必将常态化,有時候還可能公開化和白熱化。在事關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堅持壯大主流意識形态,守好意識形态陣地。要守正創新,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搞好正面宣傳。要築牢“防火牆”,防止敵對勢力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旗幟鮮明反對錯誤思想言論。

(三)正确認識和把握出版工作新的曆史特點

出版工作與時俱進,具有新的曆史特點,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治性越來越強。必須堅持出版姓黨,堅持導向金不換,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版宣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突出“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二是鬥争性越來越強。出版經過系統的總結、理性的提煉以及嚴謹的流程,具有更強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說服力,在意識形态鬥争中能夠發揮獨特威力。三是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要由出版高原向出版高峰邁進,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

二、扛得起重任

變局之下,主題出版在新時代出版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顯。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是主題出版的重大使命。擔當重任、答好問卷,要着力增強主題出版的學術性、獨創性和時度效。

一是增強主題出版的學術性。主題出版不能是應景式的淺思考,必須進行學術化的深研究。要立足中國國情和曆史規律,從國家發展、時代變遷、文明演進中尋找選題資源。用嚴謹的學術研究回應新時代新課題,從中挖掘思想價值、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建立獨特的學科架構和完整的知識體系。要将研究運用于實踐,使其成為人類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得起曆史檢驗和時間沉澱。

二是增強主題出版的獨創性。主題出版貴在獨創、原創和首發。多發掘從0到1的選題,減少低水準重複。古往今來,文選版本數不勝數,《古文觀止》打破按文體分類的傳統方式,“遍采諸家、參以己私;取其所長以補其不足,便成全璧”,成為經典中的經典。湖南衛視新聞大片《縣委大院》《絕對忠誠》,就是獨創、原創的現象級作品。紅網在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期間獨家推出會風會紀系列報道,在湖南省“兩會”期間獨家推出“增強工作本領”大家談系列報道。這兩個系列因為“獨”而極具話題感,有的報道上線30分鐘閱讀量就達到10萬+。好的案例個個相似,都有一種“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境之美。而這種美,是來自于苦苦追尋、漸進漸悟。

三是增強主題出版的時度效。主題出版要對風口、對痛點、對熱點。要在團隊裡成立遠見小組,對事先預見的選題提前部署,不斷優化選題、作者和流程,赢得時度效。在2021年衆多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圖書中,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本質: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做到了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晚上這本書新鮮出爐時就收錄了講話相關内容。2021年9月,女排精神首批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湖南人民出版社12月底就推出了《女排精神》。

做好主題出版,還要注重在兩個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之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辨別。要認真研究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關系,将文化傳統、曆史經驗和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做好出版選題的開發與提煉。要從更高處着眼推進古籍出版工程。用好融媒體手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釋放出應有的能量。

二是強化對出版的敬畏之心。主題出版不能簡單粗暴地做。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大力弘揚出版家精神。堅持念真經、幹真事、真幹事,做到不懈怠、不将就、不躺平。“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出版人的思想深度、理論高度、格局氣度,決定了出版物的内容品格。出版人要不斷提高知識學養,勤學善思,“曾益其所不能”。要創新培養機制,強化團隊作戰,提升快反能力,大力培養新時代出版英才,打造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出版“鐵軍”。

三、打得開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産品隻有成為廣大群衆的自覺消費,才能最大限度地實作文化的宣傳教育功能。主題出版文以載道,政治屬性強,但也要高度重視其市場屬性,特别是要瞄準大衆市場和海外市場發力。

一是打開大衆市場。主題出版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和讀者歡迎。《2020年新聞出版産業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有52種圖書年度累計印數超百萬冊,其中主題圖書16種,占30.8%,《紅岩》《紅星照耀中國(青少年版)》名列前茅。主題出版搶占大衆市場,必須找到讀者,激發他們的消費渴望。這就要求主題出版物以社會需求、消費者與讀者需求為目标,融入流行話語、審美風尚和技術潮流,融入暢銷圖書多元化的營銷管道,融入新媒體技術拓展出版載體和傳播方式,打造有人氣、有口碑的生動鮮活的新書好書。

二是打開海外市場。2021年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雜志編輯部的回信中指出,“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從曆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出版要強化走出去意識,把“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傳播好。要建構中國話語體系,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與中國國際地位相适配的話語優勢,不斷增強中國話語體系的感召力。要探索更有意味的表達形式,特别是要講好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斷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扭轉在國際輿論場中的話語逆差和弱勢地位。

(作者系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總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