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五胡十六國,是大陸曆史上的一段特殊時期!這段時期從公元304年,李雄在四川稱成都王,劉淵在山西左國城稱漢王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滅掉北涼正式結束。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五胡十六國時期地圖

在這135年裡,長江以北地區以及四川盆地一帶,先後出現了大大小小許多個割據政權。

北魏時期的史學家崔鴻,為了記錄這些政權,以“能建邦命氏,成為戰國者”為标準,整理總結出了十六個割據政權,并且寫成了一本叫《十六國春秋》紀傳體史書。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崔鴻畫像

後人就以這本書為依據,把這段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或者“東晉十六國”。

而為了友善記憶,還有人把這十六個割據政權,按照國号提煉成了一句話——“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夏”。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十六國春秋》内頁

但是,當時中華大地上出現的割據政權可不止這十六個。至少還有七個割據勢力沒有被崔鴻的《十六國春秋》進行單獨地記錄,都有那些呢?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

第一個,代國(315年~376年)

代國就是北魏的前身!公元315年由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叔伯高祖拓跋猗盧建立,在今天的山西和内蒙一帶,共曆六位君主,于公元376年被前秦滅亡,享國61年。

因為代國是北魏的前身,是以作為北魏臣子的崔鴻沒有把它和那些不正統的割據政權并列記錄。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代國勢力範圍(黃色部分)

第二個,西燕 (384年~394年)

西燕,是公元384年,由前燕末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建立的割據政權,勢力範圍大緻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一帶,共曆七位君主,于公元394年被後燕滅亡,享國11年。

西燕因為國祚短,勢力弱而沒有被單獨列入十六國。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西燕勢力範圍(黃色部分)

第三個,冉魏 (350年~352年)

公元350年,由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建立,勢力範圍在今天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隻有一位君主,于公元352年被前燕滅掉,享國3年。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冉魏勢力範圍(紫色部分)

第四個,谯蜀 (405年—413年)

谯蜀政權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繼成漢之後第二個割據四川的政權,公元405年由谯縱建立,隻有一位君主,于公元413年被東晉滅掉,享國8年。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谯蜀勢力範圍(淡綠色部分)

第五個,翟魏 (388年~392年)

翟魏是由丁零人翟遼在公元388年建立的,割據在河南、河北,山東交界處,共曆兩位君主,于公元392年被後燕慕容垂滅掉,享國4年。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翟魏勢力範圍

第六個,前仇池國 (296年~371年)

前仇池國由氐族人楊茂搜,公元296年建立,勢力範圍在今天的甘肅、陝西和四川交界處,共曆九位君主,于公元371年被前秦滅掉,享國75年。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前仇池勢力範圍

第七個,後仇池國 (386~442)

前仇池滅亡15年後,也就是公元385年,前仇池國的宗室,氐族人楊定又在前仇池國的勢力範圍内宣布仇池複國,史學界稱其為後仇池國。共曆六位君主,于公元442年,後仇池國被劉宋王朝的裴方明滅掉,享國57年。

五胡十六國?錯!至少應該是二十三國

後仇池勢力範圍(粉紅色部分)

是以說,“五胡十六國”這個稱呼并不準确,至少應該叫“五胡二十三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