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陶宛滞銷産品成“台灣特供”,台灣群眾受夠了“窩囊氣”

作者:台海網

來源:海峽之聲

1月17日,喪失所有中國大陸訂單的立陶宛啤酒廠“沃福斯(Volfas Engelman)”表示,若來自台灣的愛更多,“何不更投入于此”?這是繼立陶宛朗姆酒、牛奶等産品後,台灣又一次成為立方滞銷産品的“接盤者”。有台灣網友對此嘲諷,立廠商擺明“取暖要錢”,台灣“這冤大頭當的真窩囊!”

立陶宛啤酒廠的聲音如何傳到島内?原因是該廠執行長接受了“中央社”采訪。究竟是該廠主動找到“中央社”,還是“中央社”主動采訪該廠,不得而知。但從這一長篇采訪報道内容來看,它既是一篇立陶宛啤酒廠的廣告文宣,又是民進黨當局外事關系的“大内宣”。

文中小标題格外“刺眼”,如“中國突然不愛沃福斯,台灣人努力買爆”“同樣面對大國壓力,立陶宛更懂台灣感受”,不僅跟立陶宛瘋狂“套近乎”,還将大陸稱為“中國”、“大國”,與台灣并列,充斥着蔡英文“鄰國論”的影子。

立陶宛企業為何有今日之境遇?答案應該向立陶宛政府要。立方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複交涉,允許民進黨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此舉公然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幹涉中國内政。中方所有回應動作,都是立方一意孤行造成的,責任完全在立方。

而所謂台灣遭到“打壓”的說法,更是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洗腦台灣群眾的固定詞組。兩岸關系之是以從此前的和平發展到如今的複雜嚴峻,歸根結底在于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展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結外部勢力持續謀“獨”挑釁。大陸方面針對“台獨”勢力釋出的懲處措施,合理合法,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

兩個試圖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動歪腦筋、搞小動作、打擦邊球的“政治無賴”湊到一起“互相取暖”,就想混淆是非,為其錯誤行徑翻案?如此“天真”想法,大陸不答應,連台灣群眾也看不下去。

有島内網友質疑,“台灣還要吸收多少你們(立陶宛)被退的貨?”也有網友犀利指出,“一個13億人口跟2300萬人口的市場,哪邊需求大顯而易見……假如是聰明的商人,政治或是選邊站,那是他最不該做的事。”還有網友聯想到了此前的澳洲紅酒,嘲諷當局,快點把“外交”預算都拿去買酒吧!

相比此前台灣方面接受被大陸拒收的立陶宛朗姆酒和牛奶這類“一次性”交易,此次立陶宛啤酒廠顯然開始做起了“長期打算”。其有意借民進黨當局煽動起來的這股政治邪風,增加自身品牌知名度,進而靠着“綠色獨裁”撐腰,在島内大肆撈金。雖然這種合作披上了啤酒買賣的外衣,但本質上,仍然是民進黨當局“金元外交”的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立方在涉台問題上的錯誤做法已經給立陶宛經濟發展和企業生存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立陶宛内部反思聲浪逐漸升高。甚至立陶宛總統瑙塞達都曾表示,同意民進黨當局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是一個錯誤。(詳見海峽之聲18日推文《當美國挑釁中國的卒子,立陶宛群眾不幹了!》)

從目前局勢來看,無論是立陶宛社會還是台灣社會,對于各自執政當局的錯誤做法已經累積了相當程度的民怨與民怒。對于立陶宛而言,認識到錯誤是正确的,但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動,糾正制造“一中一台”的錯誤行徑,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對于民進黨當局而言,試圖通過“金元外交”來維系“台獨”活動空間,制造國際話題,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