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荊州,劉琮望風而降,寄居于新野的劉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隻好率衆向江陵方向逃亡。曹操得知劉備逃亡的消息後,親率五千虎豹騎從宛城急襲江陵,誓要搶在劉備之前占領江陵。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比到當陽,衆十馀萬,辎重數千兩,日行十馀裡,别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寄居荊州八年,期間廣施仁義,厚樹恩德,其“仁義”形象早已深入民心。是以,在他逃亡時,荊州的老百姓,甚至有劉琮手下的官吏都跟随他而去,路上又有群眾不斷加入,到當陽時,已經有群眾十多萬,糧食辎重數千輛。可見劉備在荊州的人氣之高。

随後,孫劉聯軍先是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後又在南郡之戰中打敗曹仁。在此過程中,劉備憑借着超高的人氣,兵不血刃地拿下荊南四郡(零陵郡、桂陽郡、 長沙郡、武陵郡),随後又逼迫孫權“借”出南郡。于是,劉備據有了荊州七郡中的五郡。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先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呂蒙兵不血刃地拿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零陵郡還回劉備);随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又白衣渡江,再次不費一兵一卒地拿下了武陵郡、南郡以及零陵郡,直接導緻關羽兵敗被害。至此,劉備勢力被迫退出荊州。

劉備先是兵不血刃地取得荊州五郡(武陵郡、南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但十年後,東吳同樣兵不血刃地奪走了五郡。這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天道有輪回?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人才因素:劉備入蜀挖空了荊州的人才

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在任何朝代,人才都是第一生産力,特别是在東漢末年的戰亂時代,更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劉備取得荊南四郡後,他親自坐鎮公安(江陵對岸),諸葛亮則督零陵、桂陽、 長沙三郡,負責“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以及威懾東吳。另外,偏将軍趙雲領桂陽太守,代趙範;張飛為宜都太守;蕩寇将軍關羽遙領襄陽太守,駐紮在江北。如此一來,南郡就陷入了劉備編織的包圍網之中,這就是孫權不得不順水推舟将南郡“借”給劉備的原因之一。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此時,劉備集團的精英都在荊州,孫權自然不敢造次。他隻好佯裝要伐蜀,實際上是暗示劉備入蜀,以便于圖謀荊州。

正如孫權所料,劉備入蜀作戰,并分兩批帶走了除關羽外的荊州全部主力,就連向朗這樣的二流将領也不放過,而留在荊州的,都是三流或四流将領(關羽除外)。

劉備這一政策的直接後果,就是造成關羽手下匮乏才士,表現為郡縣官員和将領不堪重用。如宜都太守樊友,公安守将士仁,江陵太守麋芳,長沙太守廖立,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郝普以及武陵太守鞏志等人,無一不是三流或四流将領,吳軍一到,除了郝普是“為吳将呂蒙所谲,開城詣蒙”外,其它人都是或逃或降,不敢一戰。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綜上所述,劉備挖空荊州人才,是荊州五郡不戰而降的原因之一。

質任因素:劉備的質任制度存在漏洞

“質子”,就是将自己的兒子送給别人做人質。質子制度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是鄭莊公為了控制周平王,強迫周平王把公子狐送到鄭國做人質,同時鄭莊公也将自己的兒子忽送到周朝做人質,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周鄭交質”事件。

質子制度一般适用于諸侯或朝廷高官。對于一般的将士來說,僅僅質子是不足夠的,其主會将他們的家(族)人留在身邊為質,以絕了他們的叛逆之心,這就是“質任”制度。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三國時期,将“質任”一事玩得最明白的人是曹操。曹操的原則是,你可以不送“質”給我,但要得到我的重用,就必須給我送“質”。在這個前提下,曹操的一線将領,特别是邊防将領都将家人遷到邺城,置于曹操的眼皮底下。如馬超的家人就在邺城,而臧霸也是在将他及手下的族人遷至邺城後,曹操才給他封侯的。

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于此。諸卿觀之,自今以後不複敗矣—《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在檢讨張繡降而複叛的原因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失不便取其質”就是根本原因,并發誓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此後,曹操就将“質任”作為制度來執行了。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以“仁義”著稱的劉備,在入蜀之前是不屑于用“質任”的方法來控制群臣的,當然,這也與當時他手下文臣武将寥寥無幾,以及沒有根據地有關。但在入蜀後,在面臨着複雜嚴峻的形勢時,劉備也改變了想法。

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與劉璋反目後,為了能有效控制益州籍的将領以及士兵,他終于祭出了“質諸将并士卒妻子”這一大招。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不過,劉備并沒有與曹操一樣,将“質任”當作制度來實行。曹操對邊防守軍要求尤其嚴格,所有主将必須将家人送至邺城,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劉備也這樣做了,至少他沒有要求荊州的郡守們這樣做。這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随着時間的推移,劉備在荊州的影響力逐漸衰弱,而孫權對荊州的滲透卻與日俱增,關羽則隻醉心于操練軍隊,籌備北伐事宜。此消彼長之下,荊州各郡早已人心思變,再加上各郡守本就是三、四流的将領,能力有限,又沒有家人“質押”在益州,是以,當東吳兵臨城下時,他們不戰而降就不奇怪了。

綜上所述,劉備沒有“質押”荊州各郡(太)守的家人,也是荊州五郡不戰而降的原因之一。

東吳進攻荊州時,劉備控制的五郡為何無一郡抵抗?|三國35

結語

荊州是劉備的第一個根據地,一度成為劉備集團的政治、經濟中心。但是,随後劉備不但讓益州取代荊州,成為劉備集團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挖空了荊州的人才,直接後果就是由三、四流将領來擔任郡守,進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雪上加霜的是,劉備不僅高估了他的個人魅力,也低估了人性的善變。他沒有要求荊州郡守将其家屬 “質押”在益州,這一重大失誤,最終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以,當東吳軍隊兵臨城下時,荊州五郡的郡守逃的逃,投降的投降,竟無一人敢于率兵出戰。這個結果是劉備萬萬沒有想到的,但是,這卻是他早就應該想到的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