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作者:知我心理學

也不知道是冬天适合懷舊還是怎麼的,最近我身邊的朋友都開始“緬懷從前”:

我,我怎麼看?曾經很相愛,不知道怎麼的就變壞了?

确實,不管是正處于親密關系中的人,還是已經結束關系的人,可能不少人都有這個疑惑。當我們去回顧一段關系的時候,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到後來卻變得糟糕、開始互相傷害。是以,關系究竟是如何變壞的?或者說關系一定會變壞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事。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關系會如何發展,取決于關系雙方對這段關系的評價。Eastwick等人在2019年提出了關系軌迹架構理論,它概念化了親密關系在一個完整的時間跨度内(從初次相遇到關系結束)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該理論認為,每個人對于關系的評估是一段弧形的軌迹,包含五個次元,分别是:形狀(上升、峰值和下降)、波動、門檻值、組成和密度。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圖檔來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47840X.2019.1577072?scroll=top&needAccess=true)

研究者發現,在關系最初的階段,人們對關系的評價會快速上升。兩個人剛接觸時,有很多因素會導緻我們被他人吸引,例如有吸引力的外表(Walster et al., 1966);相似的興趣;與前任有相似性(Byrne et al., 1970)等等。這時我們想到對方就會不自覺地笑,随時都想見到對方,會因為沒有得到及時回應而焦慮。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對關系的浪漫評價會在一段時間中達到一個最高平台期(并非某一個頂點時刻)。這個時候我們對伴侶的評價是最高的,對于彼此的行為鮮少出現負面歸因,對彼此顯示出愛與回應,不再感受到壓力。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有時候,浪漫評價可以一直維持在高峰,但對于大多數關系來說,浪漫評價會随着關系深入有所下降。心動的感覺開始消失,你開始對關系倦怠甚至厭煩。這時候,你們之間可能會頻繁出現沖突,你開始覺得所有的回憶都是無趣的、沉悶的(Millder & Perlman, 2010),甚至開始猶豫是否要繼續下去。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之是以會呈現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趨勢,主要與激素變化有關。心理學家指出,早期對一個人強烈的心動,實際上是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A)和苯乙胺(PEA)産生的化學反應。這種興奮愉悅的狀态,會随着時間逐漸褪去。通常來說在相愛的“化學反應”發生後的2-3年後,它會慢慢随着我們身體對苯乙胺耐受性增高而完全消失。

但是,激素的變化隻能解釋為什麼大多數關系會在頂峰後開始下降,它無法解釋為什麼每個人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都不一樣,更無法解釋為什麼有的關系就真的惡化了、破裂了,有的卻能長久穩定的發展下去。一段關系的變壞,背後有更多的原因。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兩個人交往之初,常常會感受到一種“命定的緣分”:我們無比契合,簡直是靈魂伴侶。但随着接觸深入,濾鏡會一步步破碎。你會開始發現,兩個人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而這,就是很多關系變壞的開始。

1、當個體差異開始顯露,

雙方對關系的評估會開始下降。

人與人之間本就有很多不同,一些小的差異可能無關緊要,但某些差異可能會導緻雙方對關系評估下降(Cohan & Bradbury, 1997)。

  1. 敏感度:每個人敏感度不同,敏感度較高的人能更完整細緻地感覺外部資訊,也常因為過多外部刺激産生聯想,滋生情緒。如果ta們的伴侶敏感度較低,不僅不能感覺到同等資訊,還可能忽略伴侶情緒,進而産生沖突。
  2. 依戀類型:心理學家将成人依戀模式分為4種:安全型、癡迷型、疏離型和恐懼型(Bowlby, 1969)。不同依戀模式的人在一起可能彼此治愈,也可能彼此折磨。如一個人是癡迷型,在戀愛中缺乏安全感,需要對方明顯地表達愛,而另一個人是恐懼型,因為怕受傷而不敢表達。屆時,兩個人都無法得到“被愛”的印證。
  3. 性觀念:性方面的差異會影響關系走向。如一方性觀念更開放,認為感情升溫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發生性關系,另一方相對保守,可能會因為對方提出的性需求,而對ta的人品、戀愛目的都産生質疑。
  4. 金錢觀:對待金錢的态度是否一緻,是影響親密關系的重要因素(Gasiorowska, 2015)。在金錢觀上沖突較大的伴侶,沖突往往在關系早期就會顯現:ta們可能約會沒多久,就會因為飯錢由誰來付而起争執;或在節日時,因為對方買了便宜禮物而氣惱。這些沖突累積,都會讓雙方對這段關系失去信心。

2、除了差異,缺點也會開始出現。

這時候,兩種處理方式可能惡化關系。

随着關系深入,大家還會發現,對方似乎和自己設想的不一樣:ta也有很多缺點,我們的關系并不完美。這是因為在交往初期,我們不僅會努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同時也會理想化對方(Waller, 1938)。但人不可能一直完美,當缺點開始顯露,這時,有兩種處理方式會給關系帶來危害。

第一種,建立親密紐帶的幻想:有些人沒有辦法接受幻想破碎,便會建立一個“幻想的親密紐帶”,想象對方還是完美伴侶,兩個人的關系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沉溺于這種幻想會讓人對真實的對話更封閉、變得有防禦性,這時伴侶隻要出一點差錯,ta們的反應會更激烈(Firestone, 1985)。

第二種,專注、誇大伴侶的缺點:完美幻想破滅後,有些人會對伴侶變得挑剔,專注或擴大伴侶的缺點。這是因為,預期和現實的落差讓ta們感覺“上當受騙”。為了排解憤怒,ta們将所有負面情緒都轉移到對方身上。這種行為會嚴重傷害伴侶,甚至會逼得ta們主動放棄關系(Huston et al., 2001)。

3、在關系發展過程中,

雙方節奏不同也容易産生誤會。

根據關系軌迹架構,每個人對執行某個特定行為、對關系的程度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人認為戀愛一周就可以接吻,有人認為至少得相處半年,Eastwick 把這個稱為門檻值(threshold)。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門檻值相當于大家戀愛的節奏,節奏不同,容易産生誤會。舉個例子,一個人認為兩個人的關系,已經到了可以官宣、認識親密朋友或是結婚的程度,但另一方認為關系還沒有達到做這件事的程度,提出拒絕,這時,提出需求的一方就會懷疑對方是不是不夠愛自己。

節奏的差異在兩性中可能更加明顯(性少數人群可選擇性忽略)。Eastwick指出,大多數人對關系每個階段可以做的事,都有一個等級排序(比如牽手<擁抱<接吻<做愛……)。但想要從level1邁進level2,女性對關系的要求可能比男性更高。

4、長期來看,兩個人對感情的了解不同,也會破壞關系。

一段感情應該主要由什麼構成?有人認為是熱烈的愛,有人認為是平淡又穩定的生活。每個人的回答可能都不相同,研究者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稱為“對親密關系的構想”。

個體對親密關系的構想,會影響ta們對感情的判斷。比如,将激情作為主要構想的人,ta們對關系的評價在早期會飙升得更快,達到巅峰之後,下降的速度也會更快。而将親密感作為關系主要構想的人,ta們對關系的評估在早期可能是緩慢上升,而在後期,下降的速率也會更緩和。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當關系進入後期,那些将“激情”作為主要構想的人,會因為不再感受到激情而認為兩個人之間已經沒有愛了, 而将“親密度”作為主要構想的人,反而認為兩個人正在變得越來越穩定。這時,前者變得疏離,想要放棄,而後者卻難以了解,ta們之間的沖突就可能更新。

5、但沖突不能決定關系走向,

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雙方互動模式

在親密關系中,有沖突再正常不過。如果可以處理好沖突,關系并不會就此變壞,真正讓關系變壞的是雙方消極的互動模式。

關系中的互動模式分為兩種:

  • 積極互動:擁有積極互動模式的伴侶,ta們開始沖突的方式不僅更溫和,在沖突期間可能會争吵,也會伴随着大笑和戲弄,而且在沖突後還會對關系進行主動修複;
  • 消極互動:擁有消極互動模式的伴侶,ta們在發生沖突時,可能在情緒上表現出強烈的指責、批評或是不屑一顧,ta們會變得有防禦性,用翻白眼等肢體動作攻擊對方。

Gottman教授還發現,幸福與不幸的關系差別主要在于沖突期間積極互動和消極互動的平衡,當它們的比例達到5:1的時候,關系可以長久。換句話說,每5次積極互動可以大緻消除1次消極互動的惡劣影響。可見,消極的互動模式對關系是具有巨大破壞性的。

兩個人的互動模式,除了展現在沖突沖突中,還貫穿于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常見的其他消極互動還包括但不限于:

  • 無法坦誠且适當地自我披露;
  • 遇到問題保持沉默;
  • 面對溝通,态度消極或回避;
  • 缺乏主動創造性;
  • 無法主動發掘對彼此真誠的興趣;

……

這些消極的互動會讓兩個人的關系開始疏遠、冷淡,雙方會逐漸失去對彼此的興趣、對共同生活的興趣,最終,将兩個人的愛消磨殆盡。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關系都會「變壞」。如何科學處理?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很喪:關系太容易變壞了,談戀愛太難了!的确,完美無瑕的親密關系可能是鳳毛麟角,大多數關系都要經曆殘酷的磨合。而關系的變壞,其實正好是推動關系改善、讓關系走向長期穩定軌迹的契機。

一方面,從沖突和沖突中,我們可以不斷明确彼此的雷點和底線,通過積極溝通的方式,去探索兩個人都能夠适應的相處模式。可以說,沖突其實是讓我們更了解彼此,更适應彼此的催化劑。

另一方面,對伴侶和關系的失望,正是我們從幻想中走出,擁抱真實關系的第一步。而超越失望、在關系中汲取新的生命力的關鍵,就是對彼此的“真誠興趣”。

真誠的興趣讓我們對伴侶的内在世界産生持續的好奇,促進我們對彼此的了解的投入,深化雙方的感情。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能都在“變壞”的曆煉中走向好的結果,也有很多關系在變壞的過程中最後走向了分離。但我相信,那一定是你們在做盡一切所能做的努力之後,作出的最适合彼此的決定。

繼續閱讀